一种汽车座椅海绵、制备方法、模具及汽车座椅技术

技术编号:11127727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海绵、制备方法、模具及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海绵包括主功能区,主功能区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区和右支撑区;所述主功能区从前到后依次包括前部区、中心区和后部区;所述中心区的密度为60~70g/m3,前部区的密度为45~55g/m3,左支撑区、右支撑区和后部区的密度为40~50g/m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海绵,具有多密度多硬度的特点,在需要支撑的位置,具备较好的支撑性,在需要柔软的位置,具备良好的缓冲性及贴合性;汽车转弯时,两侧较硬的区域,可以降低人体承受的横向加速度,以便人体两跨和大腿部能轻轻支承身体,保证人体的横向稳定性,舒适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汽车座椅海绵、制备方法、模具及汽车座椅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海绵,同时还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海绵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汽车座椅海绵的模具及使用上述汽车座椅海绵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海绵是汽车座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司机与乘员在乘车中的舒适程度。目前,汽车用聚氨酯海绵均为单一密度单一硬度海绵产品,常用的101体系座椅海绵的力学性能如下:25%压陷硬度为(150^20)165%压陷硬度为(390^20)1密度为(50^5)8/11^该海绵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乘坐的要求,但是这种产品当前已无法满足乘客的舒适性要求。汽车座椅海绵如果硬一点,会使人乘坐不舒适,长时间使用,会使乘坐者感觉比较累;如果软一点,海绵支撑性不足,与面料搭配效果较差,同时会造成座椅侧滑,影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海绵,解决现有汽车座椅海绵密度硬度单一,乘坐不舒适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海绵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汽车座椅海绵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汽车座椅海绵的汽车座椅。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海绵,包括主功能区,主功能区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区和右支撑区;所述主功能区从前到后依次包括前部区、中心区和后部区;所述中心区的密度为60?708/1113,前部区的密度为45?558/1113,左支撑区、右支撑区和后部区的密度为40?508/1113。 所述中心区的25%压陷硬度为110?1501前部区的25%压陷硬度为150?190^,左支撑区、右支撑区和后部区的25%压陷硬度为190?2501 所述汽车座椅海绵中各个分区的连接部位是由该部位相邻分区原料在发泡时自动汇聚挤压、共同发泡成型的。 该汽车座椅海绵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与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为100:40?65的比例制成的: 聚醚多元醇40?80份、接枝聚醚20?60份、反应发泡型胺类催化剂0.2?0.3份、前期凝胶型催化剂0.2?0.5份、后期凝胶型催化剂0.5?0.7份、发泡剂3?4份、复合交联剂1?2.4份、稳定剂0.3?1.0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区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与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为100:40?50的比例制成的:聚醚多元醇60?80份、接枝聚醚20?40份、反应发泡型胺类催化剂0.2?0.3份、前期凝胶型催化剂0.2?0.5份、后期凝胶型催化剂0.5?0.7份、发泡剂3?3.8份、复合交联剂1?2份、稳定剂0.3?1.0份; 所述前部区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与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为100:50?60的比例制成的:聚醚多元醇50?80份、接枝聚醚20?50份、反应发泡型胺类催化剂0.2?0.3份、前期凝胶型催化剂0.2?0.5份、后期凝胶型催化剂0.5?0.7份、发泡剂3?4份、复合交联剂1?2份、稳定剂0.3?1.0份; 所述左支撑区、右支撑区和后部区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与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为100:55?65的比例制成的:聚醚多元醇40?80份、接枝聚醚20?60份、反应发泡型胺类催化剂0.2?0.3份、前期凝胶型催化剂0.2?0.5份、后期凝胶型催化剂0.5?0.7份、发泡剂3.2?4份、复合交联剂1?2.4份、稳定剂0.3?1.0份。 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类共聚聚醚多元醇。 优选的,所述聚醚多元醇为12?-330叭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703(可利亚多元醇(南京)有限公司)、6^-330^(上海高桥石化有限公司)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接枝聚醚为环氧丙烷类接枝聚醚。 优选的,所述接枝聚醚为?09-1145(江苏长华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36303(南京可利亚多元醇有限公司)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反应发泡型胺类催化剂为2卜10 (亨斯曼)、八11X^1 328 (上海晔兴实业有限公司)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前期凝胶型催化剂为反应型前期凝胶型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前期凝胶型催化剂为28-50(亨斯曼)、0?八(亨斯曼)25-130(亨斯曼)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后期凝胶型催化剂为反应型后期凝胶型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后期凝胶型催化剂为0处00肥1070 (气体化学公司)。 所述发泡剂为水。 所述复合交联剂为低分子量多元醇胺类复合交联剂。 所述复合交联剂为二乙醇胺与三乙醇胺的混合物,分子量为105?150。 所述复合交联剂为二乙醇胺与三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所述稳定剂为硅油稳定剂。 优选的,所述稳定剂为1-3151 (迈图高新材料有限公司)、1X3628 (迈图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卜53091(迈图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异氰酸酯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1);其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5%?32.5%。 所述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由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含量不低于40%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构混合物与聚醚八、聚醚8混合反应所得的中间产物,再与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形成的从:0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5%?32.5%的混合物。其中,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构混合物中,除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含量不低于40%外,其余均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构同系物。所述聚醚八中,环氧乙烷的质量含量为50% -90% ;聚醚8中环氧乙烷的质量含量为25%。所述中间产物的从:0的质量含量为15%。 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海绵的制备方法为冷熟化模塑成型工艺。 一种上述的汽车座椅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分别配置用于发泡的高密度料液、中密度料液和低密度料液,备用; 2)先将低密度料液依次浇注入模具中与左支撑区、后部区、右支撑区对应的区域,再将中密度料液浇注入模具中与前部区对应的区域,然后将高密度料液浇注入模具中与中心区对应的区域; 3)浇注完毕后,保温保压成型并脱模,开泡,即得。 步骤3)中,所述保温保压成型的温度为40?601,压力为0.61?^时间为3? 步骤3)中,所述开泡是将脱模后的成型品通过开泡机处理,具体为将成型品90%体积进行压缩,排出废气。 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的汽车座椅海绵所用的模具,包括阴模和阳模,所述阴模上设有成型槽,所述成型槽内纵向上设有两条纵筋,将成型槽从左到右分为左成型区、主成型区和右成型区;所述主成型区内横向上设有两条横筋,将成型槽从前到后分为前成型区、中成型区和后成型区。 所述横筋和纵筋的高度低于成型槽的槽口。 所述阳模本身不分区,其对应产品的底部,固定在座盆(座盆与海绵产品底部结构相同,同时也与阳模结构相同,可将座垫卡住,对座垫起固定、支撑作用)上,为乘客接触不到的区域。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和/或靠背采用上述的汽车座椅海绵。 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海绵,是采用1481人体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分析得出人体乘坐时受力的区域分布性,然后根据不同分区对泡沫的性能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人体不同受力点,设计不同区域海绵的软硬度。 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海绵,中心区的密度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座椅海绵、制备方法、模具及汽车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功能区,主功能区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区和右支撑区;所述主功能区从前到后依次包括前部区、中心区和后部区;所述中心区的密度为60~70g/m3,前部区的密度为45~55g/m3,左支撑区、右支撑区和后部区的密度为40~50g/m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功能区,主功能区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区和右支撑区;所述主功能区从前到后依次包括前部区、中心区和后部区;所述中心区的密度为60?70g/m3,前部区的密度为45?55g/m3,左支撑区、右支撑区和后部区的密度为40 ?50g/m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的25%压陷硬度为110?150N,前部区的25%压陷硬度为150?190N,左支撑区、右支撑区和后部区的25%压陷硬度为190?250N。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座椅海绵,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座椅海绵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与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为100:40?65的比例制成的: 聚醚多元醇40?80份、接枝聚醚20?60份、反应发泡型胺类催化剂0.2?0.3份、前期凝胶型催化剂0.2?0.5份、后期凝胶型催化剂0.5?0.7份、发泡剂3?4份、复合交联剂I?2.4份、稳定剂0.3?1.0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海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区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与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为100:40?50的比例制成的:聚醚多元醇60?80份、接枝聚醚20?40份、反应发泡型胺类催化剂0.2?0.3份、前期凝胶型催化剂0.2?0.5份、后期凝胶型催化剂0.5?0.7份、发泡剂3?3.8份、复合交联剂I?2份、稳定剂0.3?1.0份; 所述前部区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与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为100:50?60的比例制成的:聚醚多元醇50?80份、接枝聚醚20?50份、反应发泡型胺类催化剂0.2?0.3份、前期凝胶型催化剂0.2?0.5份、后期凝胶型催化剂0.5?0.7份、发泡剂3?4份、复合交联剂I?2份、稳定剂0.3?1.0份; 所述左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开业余漪魏永超杨广伟狄健楠任岳辉巫青峰石文奎黄兴超张胜利郭建春戴建斌苏增豪赵志磊许国强李云李龙韩世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