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涉及锅炉技术领域。采取“设置分离管”关键技术,其大颗粒煤粉仓与大颗粒管、大颗粒管与大颗粒给粉机、大颗粒给粉机与大颗粒输送管、大颗粒输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的下层管、小颗粒煤粉仓与小颗粒管、小颗粒管与小颗粒给粉机、小颗粒给粉机与小颗粒输送管、小颗粒输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的上层管、风管与分离管的左端、分离管右端的下层管与大颗粒煤粉管、大颗粒煤粉管与浓燃烧器喷口、分离管右端的上层管与小颗粒煤粉管、小颗粒煤粉管与淡燃烧器喷口均固定连接。用于锅炉燃烧。构思独特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效果稳定可靠、方便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涉及锅炉
;特别涉及电站锅炉
;具体涉及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
。
技术介绍
在电站锅炉的点火、燃烧过程中,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燃烧的稳定性,通常对煤粉燃烧器采取在燃烧器本体设置浓淡分离装置,即在燃烧器喷口的位置采用上下垂直浓淡分离装置或水平浓淡分离装置,诸如美国燃烧工程公司设计的WR燃烧器、清华大学研制的火焰稳定船式直流燃烧器及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等。 对于上述诸如在燃烧器本体设置浓淡分离装置(在燃烧器本体设置浓淡分离装置、压力平衡装置)的作法,其浓淡分离装置均必须设置在燃烧器本体的位置,因为受到燃烧器设备本身体积有限的限制、在燃烧器长度过短的距离内设置的浓淡分离装置,便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燃烧器浓淡两侧喷口喷出的风速偏差过大、点火及燃烧不稳定且燃烧不充分、安全系数低。 为此,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专业知识底蕴与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研究、总结上述已有公知技术和现状基础上,采取“设置分离管”关键技术,将大颗粒的煤粉与小颗粒的煤粉(即通常惯称的浓淡煤粉)分开而进行分别输送给浓淡燃烧器喷口,研制成功了 “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专用设备,解决了浓、淡燃烧器喷口煤粉气流速度的偏差,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和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该位置不存在高温等工作条件、有利于安装使用、有利于维护保养与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取“设置分离管”关键技术,其大颗粒煤粉仓与大颗粒管、大颗粒管与大颗粒给粉机、大颗粒给粉机与大颗粒输送管、大颗粒输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的下层管、小颗粒煤粉仓与小颗粒管、小颗粒管与小颗粒给粉机、小颗粒给粉机与小颗粒输送管、小颗粒输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的上层管、风管与分离管的左端、分离管右端的下层管与大颗粒煤粉管、大颗粒煤粉管与浓燃烧器喷口、分离管右端的上层管与小颗粒煤粉管、小颗粒煤粉管与淡燃烧器喷口均固定连接。 通过本专利技术达到的目的是:①、本专利技术采取“设置分离管”关键技术,提供了 “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专用设备。②、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一贯采取将浓淡分离装置设置在燃烧器本体位置的状况。③、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在燃烧器体积有限且长度过短内设置浓淡分离装置而导致燃烧器浓淡两侧喷口喷出的风速偏差过大、点火及燃烧不稳定且燃烧不充分、安全系数低等诸多缺陷与弊端。④、本专利技术不存在高温等工作条件、有利于安装使用、有利于维护保养与检修。⑤、本专利技术的安装使用环境优良,使用寿命长。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可应用于各种电站,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其应用范围广。⑦、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独特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方便制作且成本低、效果稳定可靠、运营顺畅易管理。⑧、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⑨、本专利技术的研制成功,有效的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由大颗粒煤粉仓、大颗粒管、大颗粒给粉机、大颗粒输送管、分离管、小颗粒煤粉仓、小颗粒管、小颗粒给粉机、小颗粒输送管、风管、大颗粒煤粉管、浓燃烧器喷口、小颗粒煤粉管、淡燃烧器喷口构成; 所述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其大颗粒煤粉仓与大颗粒管、大颗粒管与大颗粒给粉机、大颗粒给粉机与大颗粒输送管、大颗粒输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的下层管、小颗粒煤粉仓与小颗粒管、小颗粒管与小颗粒给粉机、小颗粒给粉机与小颗粒输送管、小颗粒输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的上层管、风管与分离管的左端、分离管右端的下层管与大颗粒煤粉管、大颗粒煤粉管与浓燃烧器喷口、分离管右端的上层管与小颗粒煤粉管、小颗粒煤粉管与淡燃烧器喷口均固定连接。 所述的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所述大颗粒煤粉仓、小颗粒煤粉仓均为罐状结构,所述大颗粒管、颗粒输送管、小颗粒管、小颗粒输送管、风管、大颗粒煤粉管、小颗粒煤粉管均为管状结构,所述大颗粒给粉机、小颗粒给粉机均为煤粉给粉机,所述分离管为双层管状结构,所述浓燃烧器喷口、淡燃烧器喷口均为燃烧器喷口。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说明书附图2为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的示意图,作为与本专利技术的对照图,本专利技术正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通过两个示意图的对比便知:①、本专利技术将原来由一台给煤粉机输送混合煤粉、改变为由两台给煤粉机分别输送大颗粒浓煤粉与小颗粒淡煤粉。②、本专利技术将原来的混合煤粉管、改变为同时既可以输送大颗粒浓煤粉又可以输送小颗粒淡煤粉的分离管。③、本专利技术将原来由混合煤粉管输送混合煤粉、改变为同时由大颗粒煤粉管输送大颗粒煤粉(浓)及由由小颗粒煤粉管输送小颗粒煤粉(淡)。④、本专利技术将原来由混合煤粉管与燃烧器喷口处的浓淡分离装置连接、改变为分别由大颗粒煤粉管与浓燃烧器喷口直接连接及由小颗粒煤粉管与淡燃烧器喷口直接连接。这样,本专利技术同时分别输送的大颗粒煤粉(浓)与小颗粒煤粉(淡)在燃烧器喷口燃烧过程中,燃烧器浓淡两侧喷口喷出的风速便不会再出现偏差,从根本上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由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专利技术采取了“设置分离管”关键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所述;其大颗粒煤粉仓与大颗粒管、大颗粒管与大颗粒给粉机、大颗粒给粉机与大颗粒输送管、大颗粒输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的下层管、小颗粒煤粉仓与小颗粒管、小颗粒管与小颗粒给粉机、小颗粒给粉机与小颗粒输送管、小颗粒输送管的下端与分离管的上层管、风管与分离管的左端、分离管右端的下层管与大颗粒煤粉管、大颗粒煤粉管与浓燃烧器喷口、分离管右端的上层管与小颗粒煤粉管、小颗粒煤粉管与淡燃烧器喷口均固定连接。使得本专利技术与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相比,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采取“设置分离管”关键技术,提供了“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专用设备。 2、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一贯采取将浓淡分离装置设置在燃烧器本体位置的状况。 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在燃烧器体积有限且长度过短内设置浓淡分离装置而导致燃烧器浓淡两侧喷口喷出的风速偏差过大、点火及燃烧不稳定且燃烧不充分、安全系数低等诸多缺陷与弊端。 4、本专利技术不存在高温等工作条件、有利于安装使用、有利于维护保养与检修。 5、本专利技术的安装使用环境优良,使用寿命长。 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可应用于各种电站,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其应用范围广。 7、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独特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方便制作且成本低、效果稳定可靠、运营顺畅易管理。 8、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9、本专利技术的研制成功,有效的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的示意图。作为与本专利技术的对照图。 图中的标号:1、大颗粒煤粉仓,2、大颗粒管,3、大颗粒给粉机,4、大颗粒输送管,5、分离管,6、小颗粒煤粉仓,7、小颗粒管,8、小颗粒给粉机,9、小颗粒输送管,10、风管,11、大颗粒煤粉管,12、浓燃烧器喷口,13、小颗粒煤粉管,14、淡燃烧器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以煤粉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大颗粒煤粉仓(1)、大颗粒管(2)、大颗粒给粉机(3)、大颗粒输送管(4)、分离管(5)、小颗粒煤粉仓(6)、小颗粒管(7)、小颗粒给粉机(8)、小颗粒输送管(9)、风管(10)、大颗粒煤粉管(11)、浓燃烧器喷口(12)、小颗粒煤粉管(13)、淡燃烧器喷口(14)构成;所述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其大颗粒煤粉仓(1)与大颗粒管(2)、大颗粒管(2)与大颗粒给粉机(3)、大颗粒给粉机(3)与大颗粒输送管(4)、大颗粒输送管(4)的下端与分离管(5)的下层管、小颗粒煤粉仓(6)与小颗粒管(7)、小颗粒管(7)与小颗粒给粉机(8)、小颗粒给粉机(8)与小颗粒输送管(9)、小颗粒输送管(9)的下端与分离管(5)的上层管、风管(10)与分离管(5)的左端、分离管(5)右端的下层管与大颗粒煤粉管(11)、大颗粒煤粉管(11)与浓燃烧器喷口(12)、分离管(5)右端的上层管与小颗粒煤粉管(13)、小颗粒煤粉管(13)与淡燃烧器喷口(14)均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大颗粒煤粉仓(I)、大颗粒管(2)、大颗粒给粉机(3)、大颗粒输送管(4)、分离管(5)、小颗粒煤粉仓(6)、小颗粒管(7)、小颗粒给粉机(8)、小颗粒输送管(9)、风管(10)、大颗粒煤粉管(11)、浓燃烧器喷口(12)、小颗粒煤粉管(13)、淡燃烧器喷口(14)构成; 所述以煤粉颗粒大小分别输送装置,其大颗粒煤粉仓(I)与大颗粒管(2)、大颗粒管(2)与大颗粒给粉机(3)、大颗粒给粉机(3)与大颗粒输送管(4)、大颗粒输送管(4)的下端与分离管(5)的下层管、小颗粒煤粉仓(6)与小颗粒管(7)、小颗粒管(7)与小颗粒给粉机(8)、小颗粒给粉机(8)与小颗粒输送管(9)、小颗粒输送管(9)的下端与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剑锋,杨秋东,陈安合,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环北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