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用来连铸金属熔体的铸模的耐火的浇注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594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5:37
用于用来连铸金属熔体的铸模的耐火的浇注管设有上部(33)和在浇注期间沉入到在铸模内腔(6)内的金属熔体中的下部(35)。在上部(33)的漏斗状的或相似地成形的进口(34)中集成有耐火的换向元件(35),其如此成形,即,在进口(4,34)中浇注时在金属熔体(21)上产生流体动力的散开。因此,钢液近似作为均匀的流以均匀且稳定的分布流到铸模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用来连铸金属熔体的铸模的耐火的浇注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用来连铸金属熔体的铸模的耐火的浇注管。
技术介绍
已知这种类型的浇注管用于将金属熔体从浇注桶导引到铸模(Kokille)中,金属熔体在铸模中冷却形成金属铸坯。在不间断地连铸时一直追求更快的浇注速度。但浇注得越快,铸坯壳还必须更快且更均匀地在铸模中生长,以便形成带有足够强度的固化的铸坯壳。为了确保这一点,必须精确地控制熔体在铸模中的分布。 应针对不同的金属品质的大的区域实现较高的浇注速度或高品质的质量特性,例如表面质量、芯部孔隙度、偏析、纯度等。 针对所谓的“明烧”,在其中,金属熔体借助于自由流动式喷嘴从中间容器或类似物倒出到铸模中,由喷嘴产生的浇注射流在铸模内的熔池中引起不可控的涡流。而自由下降的浇注射流在熔池内引起不可控的流动情况,由于该流动情况可在凝固界面的区域中出现熔体的很高的局部流动速度,并可由此出现铸坯壳的局部的重新熔化。此外,在铸模中的不均匀的流动速度分布可导致不均匀的壳生长。由此引起铸坯的截面几何结构的不期望的扭曲以及铸造铸坯壳的缺陷部位。 在WO 2006/108874中公开了一种铸造设备,其带有包括浇注元件的进口喷嘴。在进口喷嘴与铸模之间存在坐落在铸模上的、用于容纳钢液的装料部(Aufsatz),其设有一个或多个折流挡板(Schikane)以用于平静熔体流。因为装料部的排出开口与铸模上缘齐平,所以装料部不可沉入到铸模内腔中。这种组件较为昂贵并且不仅在可由此实现的平静效果方面而且在在装料部与铸模之间的所产生的密封问题方面都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与此相对,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提及的类型的耐火的浇注管,可利用该浇注管实现熔体进入到铸模中的改善的流动情况以及由此实现不同的优点,例如,即使在连铸产品的很高的特定的生产量的情况下的更高的浇注速度、降低故障率和/或质量提闻。 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由此实现:在上部的漏斗状或类似成形的进口中集成有至少一个换向元件,其如此成形,即,在进口中浇注时在金属熔体上产生流体动力的散开。 通过浇注管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钢液近似作为均匀的流以均匀且稳定的分布流到铸模中。这实现金属熔体的可更好地控制的流动过程且由此实现在铸模中的改善的壳生成,这即使在很高的浇注速度的情况下也得以保证。此外,通过浇注管的上部保护铸模的上部的内腔不受金属溅起物影响。 作为附加的优点,应提到的是在铸模中分开出口与中间包。由此可与用于多个同时浇注的铸坯的中间包-出口无关地将相应的单独的浇注管最佳地对准铸模位置。 此外,本专利技术设置成,浇注管的上部可通过浇注管支架支撑在铸模上。通过这种方式,铸模内腔可在相应地确定进料漏斗的尺寸的情况下例如被盖住。此外,浇注管的支架通过特别的支撑器件或通过铸模本身来实现。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漏斗状的进口构造成锥状。其内部空间可完全或部分地弄平。 浇注管在进料漏斗之下连续地构造成管状。但浇注管还可在下部的区段中与铸件结构相似,例如呈圆形或针对正方形或矩形结构进行倒圆处理,或例如针对带有加宽的截面的铸模进行整平处理。在这两种情况下可在此附加地设有侧部的纵向切口,其有助于延缓熔体流入铸模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均匀地发生熔体流动。此外,实现与已经在此存在于铸模内的熔体的更好的交换。 同样,为此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可选择地设置盖板,盖板在铸模内漂浮地处在熔体上。盖板首先引起最小化池槽液面的波浪。盖板单件或多件式地来构造。优选地,盖板通过间隔件与铸模内壁间隔开,间隔件确保盖板不可与铸模的内壁接触并且由此不会产生妨碍输送润滑剂或在铸模中形成壳。此外,可通过电磁搅拌器提高搅拌能力且在此提高熔体的转动运动,而没有在铸模管的角落处形成过高的波浪或浇注辅助器件不会进入到熔体中。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及其他的优点。其中: 图1以部分的截面透视性地显示了用于钢的连铸的铸模,其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耐火的烧注管和耐火的盖板; 图2显示了根据图1的铸模和浇注管的示意性的侧视图;以及 图3显示了根据图1的铸模和位于其中的盖板的部分截面; 图4显示了浇注管的一变型方案的漏斗状的进口的纵向截面; 图5显示了根据图3的浇注管的进口的根据线V-V的缩小地示出的横截面;以及 图6显示了浇注管的支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钢制品的连铸设备的根据图1简略地显示的铸模I优选针对直到10m/min的很高的浇注速度而设计。为铸模I供应金属熔体(尤其钢)通过耐火的浇注管2实现,浇注管2带有位于浇注管的上部3中的漏斗状的进口 4和联接到上部处的管状的下部5,下部5在浇注时几乎完全沉入在铸模内腔6中。在此还布置有浇注管的排出口 7。浇注管2包含传统的陶瓷材料并且通过常用的制造方法生产。 漏斗状的进口 4可固定在布置在铸模I之上的支架中。但其还可直接支撑在铸模I上。有利地,进料漏斗4利用其上部的外围如此确定尺寸,即,其在浇注时实现保护铸模I不受流出的熔体的溅起物影响。在上部3中构造成锥状的进料漏斗4以其内部空间用于容纳熔体,熔体从未显示的冶金容器(例如带有自由流动式喷嘴的中间包)输送给进料漏斗。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部3的漏斗状的或相似地成形的进口 4中集成有至少一个换向元件8,其如此成形,即,在进口 4中浇注时在金属熔体上产生流体动力的散开。 适宜地,在漏斗的内部空间中存在换向元件8,其带有环形的支撑法兰9和中心的附件10,附件10在下部闭合并且具有径向的排出开口 11,熔体通过排出开口流到漏斗的由进料漏斗4和换向元件8形成的间隙12中。通过优选放到漏斗中的换向元件8抑制熔体的动能并且将其均匀分布地向下引导到铸模内。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料漏斗4结合换向元件8引起流入的熔体积聚在此处并且在此均匀地分布到如此程度,即,熔体通过管状的区段5和出口 7作为均匀的流散开地流入到铸模的内腔6中。由此可在铸模中对熔体的固化过程如此进行控制,即,可实现更高的浇注速度。换向元件8可如此设计使得其在材料和/或形状方面最佳地相应于相应的使用条件。 此外,还可将以一定的间距相叠布置的两个换向元件安装在进料漏斗内,在其中,例如上板设有中心开口,而下板设有多个外侧的开口。 浇注管2在进料漏斗4之下连续地构造成管状,并且浇注管2具有在端侧的向下伸延的排出开口 17以及侧部的纵向切口 13,通过其引起将熔体更均匀地输送到铸模的内腔中。 但浇注管2还可在下部是闭合的,从而熔体仅从侧部离开。纵向切口 13的数量和高度还可最佳地与给定的浇注参数相匹配。有利地,纵向切口 13的高度在10mm的范围内。 根据图2,浇注管2和铸模I的结构长度如此相互匹配,S卩,浇注管的管状的区段5以沉入深度L1 (优选铸模长度L2的大约1/3)沉入到铸模的内腔6中。借此达到在浇注管的出口 7处流出的熔体对池槽表面产生很小的影响。当然,可根据铸模的类型和浇注条件改变沉入深度U。 如果出于过程控制的缘由应使通过浇注管输送的新的熔体首先流入靠近浇注液面的区域中,则可相应地降低浇注管的沉入深度。过程控制的这种形式例如引起,通过减小铸模中的更高的过热降低偏析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用来连铸金属熔体的铸模的耐火的浇注管,带有:上部(3,33),其带有定位在所述铸模(1)之上的漏斗状的或相似地成形的进口(4,34);和在浇注期间沉入到存在于铸模内腔(6)内的金属熔体中的下部(5,35),其构造成管状或其他的形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3,33)的漏斗状或相似地成形的进口(4,34)中集成有至少一个耐火的换向元件(8,35),其如此成形,即,在进口(4,34)中浇注时在金属熔体(21)上产生流体动力的散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26 EP 12002962.41.一种用于用来连铸金属熔体的铸模的耐火的浇注管,带有:上部(3,33),其带有定位在所述铸模(I)之上的漏斗状的或相似地成形的进口(4,34);和在浇注期间沉入到存在于铸模内腔(6)内的金属熔体中的下部(5,35),其构造成管状或其他的形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3,33)的漏斗状或相似地成形的进口(4,34)中集成有至少一个耐火的换向元件(8,35),其如此成形,S卩,在进口(4,34)中浇注时在金属熔体(21)上产生流体动力的散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换向元件(8,35)具有上面(35'),射流状地流到所述进口(4,34)中的金属熔体碰到该上面上或在该上面上转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浇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元件(35)通过多个桥接部(36)支撑在漏斗状的进口(34)内,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沿径向向外并且因此向下延伸的环形的流道(37,38),流道(37,38)然后通到环形的下部(45)的纵向开口(46)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注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浇注管(30)的上侧上安放有在中心敞开的耐火罩盖(39),其限制流道(37)并且防止熔体的溅出。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浇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4)含有换向元件(8),其带有支撑法兰(9)和在端侧闭合的附件(10),附件(10)带有至少一个排出开口(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德拉特瓦
申请(专利权)人:SMS康卡斯特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