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螃蟹养殖塘及螃蟹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25644 阅读:25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大圩堤内的大田,大圩堤内大田四周挖有环沟,所述大圩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环沟内侧,形成小圩堤,小圩堤距离环沟距离为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门。本螃蟹养殖塘结构巧妙,在环沟与大田之间堆有小圩堤,这样就将大田与环沟进行了隔离,有利于蟹苗和虾苗的养殖;到一定时候再提水使水位没过小圩堤,实现大田和环沟内的虾蟹混养,已达到增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人工养殖螃蟹对养殖场的要求很高,目前养殖螃蟹的池塘,要求面积一般在I一5亩为宜,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水深一般以I一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现有技术中,人工养殖螃蟹的池塘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太高,不容易找到适合的养殖场。根据螃蟹的生活习性,螃蟹喜欢在池塘围埂边缘,而且螃蟹好斗、食物竞争性强,普通池塘内可养殖螃蟹的密度较小。 传统方法养殖螃蟹的密度高,在清明时节播种苦草,苦草需要在12°C以上才萌发生长,在高温季节苦草被螃蟹大量钳掉,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需要用大量人工从蟹塘捞取排放到河流中的苦草,耗费大量的人力,蟹塘内水草的缺失导致蟹塘水质下降,含氧量下降,影像螃蟹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大圩堤内的大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圩堤内大田四周挖有环沟,所述大圩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环沟内侧,形成小圩堤,小圩堤距离环沟距离为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门。 本专利技术螃蟹养殖塘,进一步的改进在于:1、所述提水装置包括固定在大圩堤的管路、与该管路连接的水泵,所述管路上装有阀门。 2、所述环沟深0.8-1.2米,底宽2.5-3.5米,顶宽7-9米。 3、所述大圩堤高1.3-1.7米。 4、所述小圩堤内的大田种植轮叶黑藻,环沟内种植有伊乐藻。 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螃蟹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蟹塘改造——将原有蟹塘环沟中的淤泥推到大田周围并夯实,形成高0.4-0.6米的小?于堤;提水——利用提水装置将河流中的水引入环沟,并打开引水管阀门,使水进入大田,直到大田水位达到0.3米左右,并关闭引水管阀门; 种草一清明前一个月在环沟内种植伊乐藻,在大田内种植轮叶黑藻;投放蟹苗一10-15天后,在环沟内投放蟹苗,投放密度为每亩800-900只;投放龙虾苗——当蟹苗经过第一次脱壳后,向大田和环沟分别投放龙虾苗,投放密度为每亩2500-3000尾;虾蟹混养一20-40天后,通过提水装置补水,使环沟水位与大田水位没过小大圩堤0.02-0.1米,大田与环沟的虾蟹混在一起养殖。 本专利技术螃蟹养殖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大田内还投放有桂花鱼每亩20尾,白鲢每亩8尾,花鲢每亩5尾,草鱼每亩I尾,甲鱼每亩I只,抱卵虾每亩0.2斤,螺蛳每亩150斤。 本螃蟹养殖塘结构巧妙,在环沟与大田之间堆有小圩堤,这样就将大田与环沟进行了隔离,有利于蟹苗和虾苗的养殖;到一定时候再提水使水位没过小圩堤,实现大田和环沟内的虾蟹混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伊乐藻和轮叶黑藻芽苞在早春水温5°C以上就开始萌发生长,而苦草在水温irC以上才开始生长,也就是在清明以后十五天左右才开始萌发生长。这样,轮叶黑藻芽苞比苦草早一个多月的生长。轮叶黑藻在水中被螃蟹或龙虾钳断,在水底的部分可继续生长,断了草漂浮水面继续生长会长出长长白须,不会恶化水质,也无需排放。 轮叶黑藻的粗蛋白含量是11.7%,高于枯草的2.7%,可降低三分之一养殖饲料的投入。同时水体环境的改善和蟹料荤素搭配,避免螃蟹多种疾病,药品使用量大大降低,提高螃蟹和龙虾的生态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螃蟹养殖塘俯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螃蟹养殖塘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1、大圩堤I内的大田4,大圩堤高1.3-1.7米,大圩堤I内大田4四周挖有环沟2,环沟深0.8-1.2米,底宽2.5-3.5米,顶宽7-9米,大圩I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环沟2内侧,形成小圩堤3,小圩堤3距离环沟距离为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门。提水装置包括固定在大圩堤的管路、与该管路连接的水泵,管路上装有阀门。小圩堤内的大田4种植轮叶黑藻,环沟内种植有伊乐藻。 本实施例螃蟹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蟹塘改造——将原有蟹塘环沟中的淤泥推到大田周围并夯实,形成高0.4-0.6米的小?于堤;提水——利用提水装置将河流中的水引入环沟,并打开引水管阀门,使水进入大田,直到大田水位达到0.3米左右,并关闭引水管阀门;种草一清明前一个月在环沟内种植伊乐藻,在大田内种植轮叶黑藻;投放蟹苗一10-15天后,在环沟内投放蟹苗,投放密度为每亩800-900只;投放龙虾苗——当蟹苗经过第一次脱壳后,向大田和环沟分别投放龙虾苗,投放密度为每亩2500-3000尾;大田内还投放有桂花鱼每亩20尾,白鲢每亩8尾,花鲢每亩5尾,草鱼每亩I尾,甲鱼每亩I只,抱卵虾每亩0.2斤,螺蛳每亩150斤;虾蟹混养一20-40天后,通过提水装置补水,使环沟水位与大田水位没过小大圩堤 0.02-0.1米,大田与环沟的虾蟹混在一起养殖。 虾苗投放60天后可捕捞龙虾上市销售,取大留小,开始减轻塘口压力,前后共捕获龙虾5800斤,销售额139万元,均价24元,亩均739元。 螃蟹共捕获29900斤,亩均159斤,销售金额164.45万元,亩均8729元。 杂货、青虾、鱼类计15.5万元。 以上三项水产收益:318.95万元,亩均1.693万元。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大圩堤内的大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圩堤内大田四周挖有环沟,所述大圩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环沟内侧,形成小圩堤,小圩堤距离环沟距离为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螃蟹养殖塘,包括大圩堤、大圩堤内的大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圩堤内大田四周挖有环沟,所述大圩堤至环沟的距离为3-5米,开挖环沟的淤泥堆在环沟内侧,形成小圩堤,小圩堤距离环沟距离为1-3米,小圩堤高度0.4-0.6米,本螃蟹养殖塘还具有用于将河水上提至环沟的提水装置,用于连通环沟与大田的引水管,以及用于将环沟内水排放到外界的出水管,所述引水管、出水管上装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螃蟹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装置包括固定在大圩堤的管路、与该管路连接的水泵,所述管路上装有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螃蟹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深0.8-1.2米,底宽2.5-3.5米,顶宽7-9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螃蟹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圩堤高1.3-1.7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螃蟹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圩堤内的大田种植轮叶黑藻,环沟内种植有伊乐藻。6.一种螃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兆芹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蒲公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