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器。该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第一电极、第一发光单元、电荷产生层、第二发光单元以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电荷产生层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上;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电荷产生层上;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上;电荷产生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活泼金属层。能够制备性能稳定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并利于大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显示器。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自发光、高色饱和度以及高对比度等优点,是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和柔性显示技术的核心。目前小尺寸OLED显示屏已经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其成本已经接近液晶显示屏。然而大尺寸OLED显示屏还存在成本过高,寿命短等突出问题,影响了与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的竞争。目前通常应用于大尺寸OLED显示屏的技术是WOLED(WhiteOLED,白光OLED)+CF(colorfilter,彩膜基板),它具有大幅提高产品良率的潜力。其中WOLED通常采用串联式WOLED。串联式WOLED可以成倍的提高元件效率和寿命,是大尺寸OLED显示屏的核心技术,而电荷产生层(ChargeGenerateLayer,CGL)是串联式WOLED的关键。目前最常用的CGL结构是n-ETL(n-ElectronTransportLayer,n型电子传输层)/MetalOxide(金属氧化物)orHATCN(hexanitrilehexaazatriphenylene,六腈六氮杂苯并菲)/p-HTL(p-HoleTransportLayer,p型空穴传输层)。其中的n-ETL层常用活泼金属掺杂ETL层,掺杂比例对元件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对掺杂精度要求很高,不利于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显示器,能够制备性能稳定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并且利于大量生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第一电极,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电荷产生层,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上;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电荷产生层上;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上,其中电荷产生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活泼金属层。其中,电荷产生层进一步包括与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活泼金属层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空穴产生层以及第一空穴传输层。其中,活泼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0.5nm-5nm。其中,活泼金属层由功函数低于3eV的活泼金属形成。其中,活泼金属层由Li、Na、K、Ru、Cs、Ca、Sr、Ba、Ce、Pr、Sm、Eu、Tb、Yb中的一种或组合形成。其中,电子空穴产生层包括HATCN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其中,金属氧化物层由MoO3、WO3、V2O5、ReO3中的一种或组合形成。其中,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空穴传输层、第二发光层和第三电子传输层。其中,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中的一者为蓝光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中的另一者为黄光发光元件,或者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均为白光发光元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电荷产生层,电荷产生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活泼金属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器,显示器包括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为如上述所述的任意一项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设置包括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活泼金属层的电荷产生层,使得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活泼金属层的可以独立形成,两者的制作过程不会互相影响,工作过程也不会相互影响,因此,可以制备性能稳定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并且利于大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现有技术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现有技术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压与亮度的关系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10包括基板11、第一电极12、第一发光单元13、电荷产生层14、第二发光单元15以及第二电极16。其中,第一电极12设置在基板11上,第一发光单元13设置在第一电极12上,电荷产生层14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3上,第二发光单元15设置在电荷产生层14上,第二电极16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15上。电荷产生层14用于分别向第一发光单元13和第二发光单元15提供其发光所需的电子或空穴,使得第一发光单元13在电荷产生层14和第一电极11的作用下发光,第二发光单元15在电荷产生层14和第二电极16的作用下发光。也就是说,电荷产生层14将第一发光单元13和第二发光单元15串联在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6之间,实现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增大发光的效率。其中,本实施例的电荷产生层1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41和活泼金属层14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41和活泼金属层142是分层独立设置的。使得在制程时,第一电子传输层141和活泼金属层142的可以独立形成,两者的形成过程不会互相影响,降低了制程的难度。进一步的,由于活泼金属层142是和第一电子传输层141独立形成的,因此,在制程中,只要控制好活泼金属层142的厚度,就可以制备性能稳定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10,利于大量生产。本实施例中,电荷产生层14进一步包括与第一电子传输层141和活泼金属层142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空穴产生层143以及第一空穴传输层144。第一发光单元1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传输层131、第一发光层132以及第二电子传输层133。第二发光单元15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空穴传输层151、第二发光层152和第三电子传输层153。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6分别为阳极和阴极。因此,第一发光单元13的第二空穴传输层131、第一发光层132以及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依次层叠设置在阳极上。第一电子传输层141、活泼金属层142、电子空穴产生层143以及第一空穴传输层144依次层叠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3上,即依次设置在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上。第三空穴传输层151、第二发光层152和第三电子传输层153依次设置在电荷产生层14上,即依次设置在第一空穴传输层144上。其中,第一电子传输层141、第二电子传输层133以及第三电子传输层153可由Bphen(4.7-二苯基-1,10-菲咯啉)材料形成,用于传输电子。活泼金属层142的厚度范围为0.5nm-5nm,本实施例优选为1nm。活泼金属层142优选由功函数低于3eV的活泼金属形成,例如活泼金属层142可由Li(锂)、Na(钠)、K(钾)、Ru(钌)、Cs(铯)、Ca(钙)、Sr(锶)、Ba(钯)、Ce(铈)、Pr(镨)、Sm(钐)、Eu(铕)、Tb(铽)、Yb(镱)中的一种或组合形成。活泼金属层142也还可以由其他的反应活泼的金属形成。电子空穴产生层143包括HATCN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电荷产生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上;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活泼金属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基板;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电荷产生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上;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活泼金属层,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和所述活泼金属层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空穴产生层以及第一空穴传输层,其中,所述电子空穴产生层为HATCN层且用于产生电子和空穴,所述活泼金属层用于克服所述HATCN层产生的电子传输到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的能垒,所述HATCN层形成的空穴经过第一空穴传输层传输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泼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0.5nm-5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