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356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具有两个独立的流道的模具,且使两个流道仅在口模板中衔接交汇,这样的结构能使两种物料沿各自独立的流道流动,而仅在接近口模出口处汇合,共同挤出口模,得到包括硬度较高的装配骨架和硬度较低的扰流翼的产品,这样能有效保证生产的产品的尺寸,并且使两种物料的结合处更稳定,提产品合格率,它即能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又能满足两种物料结合的分离或熔接强度,并避免溢料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高分子材料
,尤其是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扰流翼是汽车用新型无骨雨刮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为一软一硬两种不同物料通过共挤模具挤出实现。扰流翼结构包括装配骨架和扰流翼主体,如附图1。装配骨架1为硬度较高的热塑性塑料,其作用是提供可靠的抱紧力和稳定的装备尺寸,并对上端的橡胶扰流翼主体起到支撑和牵引的作用;扰流翼主体2为较软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主要是为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圆弧受风面和支撑面组成,利用汽车运动时的风阻,为汽车刮水片提供均匀的压紧力,使刮片不会被气流抬升而使刮水能力下降。 传统汽车扰流翼主要是注塑成型的一定弧度的薄片产品,安装在汽车雨刮压紧钢条上,如附图2,能一定程度的起到降低汽车雨刮风阻,使刮片能紧密贴合汽车挡风玻璃表面,保障刮片不会被气流抬升的作用,但是其结构复杂,重量较重,成本较高,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已逐步被汽车市场淘汰。 采用两种不同的物料进行共挤出,是当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但是当流变性质不同的两种熔体共同挤出通过同一共同流道时,由于出料压力及流动阻力不一致,极容易形成多层流动或混流,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硬料占据软料的流道而使硬料上升,得不到预先设计的硬料和软料的相对位置尺寸和形状比例,或两种物料不宜熔接而导致分离或熔接强度不足,由于主机机头和共挤机头的压力不同,而可能导致的溢料问题;如何保证物料在共同流道中的压力损失一致,形成两种物料的稳定平流,是此共挤模具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关系着两种不同流变性质的物料是否能有效的熔接、得到预先设计性能、形状和尺寸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它即能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又能满足两种物料结合的分离或熔接强度,并避免溢料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包括导流板,在挤导流板的前端设有分流板,在分流板的前端设有口模板,在导流板、分流板及口模板上设有主流道,在口模板上设有从侧面进入的副流道,副流道在口模板内转向至与挤出方向相同,且主流道与副流道在口模板内衔接交汇构成物流熔接段,物流熔接段的上部为扰流翼型腔,在分流板及口模板部分的主流道与扰流翼型腔内设有分流芯,物流熔接段的下部为装配骨架型腔,主流道与副流道在衔接交汇前的夹角8为4-5°。当主副流道夹角8过大时,由于熔体强度和压力的不同,使两种不同流变性质的物料不能形成稳定的平流,尤其是主体材料较软而辅助材料较硬时,较硬的辅机材料易占据主体软料的流道通道,使得得不到预先设计的硬料和软料的相对位置尺寸和形状比例,使产品达不到使用要求;同样,当主副流道夹角8过小时,两种物料的熔接压力相对减小,在同样物流熔接段的情况下,任然难以得到熔接充分的合格产品,所以主流道与共挤流道的对接是该模具设计的核心,同时也是加工中的难点,在加工中既要保证流道的精度,还要考虑在挤出过程中,由于主机机头和共挤机头的压力不同,而可能导致的溢料问题。 所述的口模板的总厚度为匕副流道的转向处的导流孔直径为1深度为0,=为30:2.5-3.5:7-9。这样的尺寸关系能克服扰流翼软料尖角八处流动阻力过大,难于成型的问题。 物流熔接段的长度11为5-6!^。物流熔接段过长会导致由于熔体强度和压力损失的不同,硬料容易占据软料的流道而使硬料上升,得不到预先设计的硬料和软料的相对位置尺寸和形状比例;而过短将导致两种物料熔接的时间较短,使两种物料不宜熔接而导致分离或熔接强度不足。 分流板上设有对应产品结构的物料通道,使进入模口的胚料起到一个分配并压紧的作用,使胚料分配到物料流道阻力大很难充满的地方,同时根据产品尖角的大小,设计相对应的导流孔町、以、83,产品扰流翼软料尖角越大,对应的导流孔的半径也越大。 口模板通过两颗定位销实现与分流板的准确定位,通过内六角螺钉,实现口模板、分流板及导流板的稳定连接,为克服扰流翼软料尖角处流动阻力过大,难于成型的问题,使口模板的总厚度匕导流孔直径6及导流孔深度0之间的关系为1:1?: 0=30:3:8。当尖角八越小时,对应的需要的导流孔直径I?就越大,导流孔深度0也越大,口模总厚度I也就越大,否则很难得到设计的产品形状和尺寸。 物流熔接段长度11和主副流道夹角8是模具设计的另一关键点,当流变性质不同的两种熔体共同挤出通过同一物流熔接段时,由于出料压力及流动阻力不一致,极容易形成多层流动或混流,如何保证物料在共同流道中的压力损失一致,形成两种物料的稳定平流,是此共挤模具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关系着两种不同流变性质的物料是否能有效的熔接、得到预先设计性能、形状和尺寸的关键。本专利技术为确保扰流翼胚料挤出时,软硬材料挤出平稳且融合可靠,模具加工易于实现,主副流道夹角8取4-5。,物流熔接段共同流道长度11取5-6臟。 分流芯的作用是成型产品中空内部结构,同时分散挤出物料压力,使物料能压力均匀分散到口模的每个位置,便于产品成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两个独立的流道的模具,且使两个流道仅在口模板中衔接交汇,这样的结构能使两种物料沿各自独立的流道流动,而仅在接近口模出口处汇合,共同挤出口模,得到包括硬度较高的装配骨架和硬度较低的扰流翼的产品,这样能有效保证生产的产品的尺寸,并且使两种物料的结合处更稳定,提产品合格率,它即能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又能满足两种物料结合的分离或熔接强度,并避免溢料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六-八剖视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3的0-0剖视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口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附图5的0(:剖视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物流熔接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包括导流板1,在挤导流板1的前端设有分流板2,在分流板2的前端设有口模板3,在导流板1、分流板2及口模板3上设有主流道4,在口模板3上设有从侧面进入的副流道5,副流道5在口模板3内转向至与挤出方向相同,且主流道4与副流道5在口模板3内衔接交汇构成物流熔接段6,物流熔接段6的上部为扰流翼型腔6-1,在分流板2及口模板3部分的主流道4与扰流翼型腔6-1内设有分流芯7,物流熔接段6的下部为装配骨架型腔6-2,主流道4与副流道5在衔接交汇前的夹角8为4-5。;所述的口模板3的总厚度为I,副流道5的转向处的导流孔直径为尺、深度为0,[4:=为30:2.5-3.5:7-9。这样的尺寸关系能克服扰流翼软料尖角八处流动阻力过大,难于成型的问题;物流熔接段6的长度11为5-6皿。 生产古城中,将用于成型扰流翼主体的材料通过主挤出机的加热挤出后,依次通过机头的连接法兰,从导流板1进入主流道4 ;而用于成型扰流翼装配骨架的材料则通过共挤出机的加热挤出后,从口模板3进入副流道5中,两种物料沿各自独立的流道流动,在接近口模3的出口处的物流熔接段6汇合,共同挤出口模,得到包括硬度较高的装配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包括导流板(1),其特征在于:在挤导流板(1)的前端设有分流板(2),在分流板(2)的前端设有口模板(3),在导流板(1)、分流板(2)及口模板(3)上设有主流道(4),在口模板(3)上设有从侧面进入的副流道(5),副流道(5)在口模板(3)内转向至与挤出方向相同,且主流道(4)与副流道(5)在口模板(3)内衔接交汇构成物流熔接段(6),物流熔接段(6)的上部为扰流翼型腔(6‑1),在分流板(2)及口模板(3)部分的主流道(4)与扰流翼型腔(6‑1)内设有分流芯(7),物流熔接段(6)的下部为装配骨架型腔(6‑2),主流道(4)与副流道(5)在衔接交汇前的夹角B为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雨刮用软硬共挤扰流翼挤出模具,包括导流板(1),其特征在于:在挤导流板(I)的前端设有分流板(2 ),在分流板(2 )的前端设有口模板(3 ),在导流板(I)、分流板(2 )及口模板(3 )上设有主流道(4),在口模板(3 )上设有从侧面进入的副流道(5 ),副流道(5)在口模板(3)内转向至与挤出方向相同,且主流道(4)与副流道(5)在口模板(3)内衔接交汇构成物流熔接段(6),物流熔接段(6)的上部为扰流翼型腔(6-1),在分流板(2)及口模板(3)部分的主流道(4)与扰流翼型腔(6-1)内设有分流芯(7),物流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宾陈兴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工程复合材料中心贵州普利英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