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抗菌PVC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2162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PVC膜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数配比称取PVC、DOP、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DBP、二异壬基己二酸、DOS、稳定剂、碳酸钙、过氧化二异丙苯、硬脂酸钡、抗氧剂、硬脂酸镉、环氧大豆油、亚硫酸氢钠和月桂酸二丁基锡,混合均匀后挤出造粒即可;产品伸长率45-85%,拉伸强度45-65MPa;大肠杆菌抗菌率95.9-99.9%,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97.5-99.5%;在100℃时,横向收缩率为25-45%;直角撕裂强度60-80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医用抗菌PVC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属于医用新材料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抗菌PVC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医学材料指的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特种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现在各种合成材料和天然高分子材料、金属和合金材料、陶瓷和碳素材料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其制成产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目前约有50多个单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现有医用高分子材料60多种,制品达400余种,用于医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每年达300 t。然而,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经验和半经验阶段[5],还没有能够建立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应该以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的化学组成、表面性质和生命体组织的相容性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来研究开发新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要应用于生物体必须同时要满足生物功能性、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可加工性等严格的要求。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组织工程材料,组织工程是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一个生物装置,来维护、增进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以恢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受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或再建,延长寿命和提高健康水平。其方法是:将特定组织细胞“种植”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可被人体逐步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上,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生物材料为细胞的增长繁殖提供三维空间和营养代谢环境;随着材料的降解和细胞的繁殖,形成新的与自身功能和形态相适应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或器官能对病损组织或器官进行结构、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替代。2.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一药物控释材料及基因治疗载体材料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不仅能提高药效,简化给药方式,大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纳米靶向控制释放体系使药物在预定的部位,按设计的剂量,在需要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在体内缓慢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某种疾病或调节生育的目的。一次性注射或口服的高分子疫苗制剂的开发,将克服普通疫苗需多次注射方能奏效的缺点,而深受人们的重视。高分子避孕疫苗的研制又将为人类的生育调节提供一个简便、无毒副作用、十分安全的新方法,并有可能成为未来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基因治疗是导入正常基因于特定的细胞(癌细胞)中,对缺损或致病的基因进行修复,或者导入能够表达出具有治疗癌症功能的蛋白质基因,或导入能阻止体内致病基因合成蛋白质的基因片段来组织致病基因发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基因疗法的关键是导入基因的载体,只有借助载体,正常基因才能进入细胞核内。目前,高分子纳米材料和脂质体是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它具有承载容量大、安全性能高的特点。近来新合成的树枝状高分子材料作为基因导入的载体值得关注。3.复合生物材料,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的主体,复合生物材料受到广泛重视,它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通过具有不同性能材料的复合,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可以有效地解决材料的强度、韧性及生物相容性问题,是生物材料新品种开发的有效手段。提高复合材料界面之间的相容性是复合材料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使用方式不同,研究较多的是合金、碳纤维/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生物陶瓷、生物活性玻璃)、高分子材料的复合研究。4.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是永久性课题,除了设计、制备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外,还可通过对传统材料进行表面化学处理、表面物理改性和生物改性提高材料性能。材料表面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的永久性课题。如:在选用合成高分子材料制造人造器官时,可以用共聚的方法,把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合成在一起,使材料分子中的亲水基团稀稀落落分布于各处,呈微观体均匀结构状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抗血栓功能。展望未来,高新技术的注入将极大地增强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活力。常规医学材料的应用中所面临的人工关节失效的磨损碎屑问题,心血管器件的抗凝血问题,材料的降解机制问题,评价材料和植入体长期安全性、可靠性的可靠方法和模型等问题有望得到改善。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用高分子相关产业的规模以及研究开发的水平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加入WTO后医用材料产业将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所以应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跨部门、跨学科通力合作,通过走自力更生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之路,在生物材料、分子设计、仿生模拟、智能化药物控施等方面重点投入。医用高分子材料必将为造福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用以制造人体内脏、体外器官、药物剂型及医疗器械的聚合物材料。20年来,用于这方面的高分子材料有聚氯乙烯、天然橡胶、聚乙烯、聚酰胺、聚丙烯、聚苯乙烯、硅橡胶、聚酯、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氨酯等。医用高分子材料多用于人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一般对其性能的要求是:安全性:必须无毒或副作用极少。这就要求聚合物纯度高,生产环境非常清洁,聚合助剂的残留少,杂质含量为ppm级,确保无病、无毒传播条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需满足医用所需设计和功能的要求。如硬度、弹性、机械强度、疲劳强度、蠕变、磨耗、吸水性、溶出性、耐酶性和体内老化性等。以心脏瓣膜为例,最好能使用25万小时,要求耐疲劳强度特别好。此外,还要求便于灭菌消毒,能耐受湿热消毒(120?140° C)、干热消毒(160?190° C)、辐射消毒或化学处理消毒,而不降低材料的性能。要求加工性能好,可加工成所需各种形状,而不损伤其固有性能。适应性:包括与医疗用品中其他材料的适应性,材料与人体各种组织的适应性。材料植入人体后,要求长时期对体液无影响;与血液相容性好,对血液成分无损害,不凝血,不溶血,不形成血栓;无异物反应,在人体内不损伤组织,不致癌致畸,不会导致炎症坏死、组织增生等。特殊功能:不同的应用领域,要求材料分别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例如:具有分离透析机能的人工肾用过滤膜、人工肺用气体交换膜,以及人造血液用吸脱气体的物质等,都要求有各自特殊的分离透过机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现有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与结构很难满足上述要求,通常要采用表面改性处理,如接枝共聚,以改进其抗凝血性等性能。 抗菌塑料是一类在使用环境中本身对沾污在塑料上的细菌、霉菌、醇母菌、藻类甚至病毒等起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塑料,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来保持自身清洁。目前,抗菌塑料主要通过在普通塑料中添加少量抗菌剂的方法获得。抗菌塑料使用中首先要满足塑料作为基本材料使用时对其物理、化学、机械等性能的必要要求,同时要考虑具备抗菌这一特殊功能的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因素。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目前约有50多个单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现有医用高分子材料60多种,制品达400余种,用于医疗的聚甲基PVC酸甲酯每年达300t。然而,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经验和半经验阶段,还没有能够建立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应该以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的化学组成、表面性质和生命体组织的相容性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来研究开发新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要应用于生物体必须同时要满足生物功能性、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可加工性等严格的要求。发展趋势,研究开发满足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材料,以聚烯烃、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抗菌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抗菌PVC膜的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100份;DOP30‑50份;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0.5‑4.5份;DBP10‑30份;二异壬基己二酸30‑50份;DOS5‑15份;稳定剂1.5‑5.5份;碳酸钙0.5‑2.5份;二己基己二酸5‑25份;硬脂酸钡为1.5‑3.5份;抗氧剂0.05‑0.45份;硬脂酸镉为1‑3份;环氧大豆油10‑30份;亚硫酸氢钠为0.1‑0.5份;月桂酸二丁基锡为0.5‑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抗菌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抗菌PVC膜的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lOO份;D0P30-50份;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0.5-4.5份;DBP10_30份;二异壬基己二酸30-50份;DOS5-15份;稳定剂1.5-5.5份;碳酸钙0.5-2.5份;二己基己二酸5-25份;硬脂酸钡为1.5-3.5份;抗氧剂0.05-0.45份;硬脂酸镉为1_3份;环氧大豆油10-30份;亚硫酸氢钠为0.1-0.5份;月桂酸二丁基锡为0.5-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抗菌PVC膜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100份;DOP35-45份;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1.5-3.5份;DBP15-25份;二异壬基己二酸35-45份;DOS8_12份;稳定剂2.5-4.5份;碳酸钙1-2份?’二己基己二酸10-20份;硬脂酸钡为2-3份;抗氧剂0.15-0.35份;硬脂酸镉为1.5-2.5份;环氧大豆油15-25份;亚硫酸氢钠为0.2-0.4份;月桂酸二丁基锡为1-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抗菌PVC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抗菌PVC膜的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100份;D0P40份;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2.5份;DBP20份;二异壬基己二酸40份;D0S10份;稳定剂3.5份;碳酸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勤霞李苏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