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塑膜检测方法,该铝塑膜包括铝层以及包封铝层的绝缘塑料层,并具有用于收容电芯的凹腔,包括下列步骤:取一个待测铝塑膜,向待测铝塑膜的凹腔中注入硫酸铜溶液;给待测铝塑膜安置正极耳和负极耳,使正负极耳与硫酸铜溶液导通,再将注有硫酸铜溶液的铝塑膜凹腔封装,使正负极耳固定并突出于铝塑膜外;将正负极耳分别连接于一个电源正极和负极,通电预定时间后,打开待测铝塑膜检查是否有红色部分,如有则判断待测铝塑膜该部位有缺陷。该方法在铝塑膜上装有极耳,极耳与硫酸铜溶液导通,并连接到电源上,通电检查铝塑膜是否有红色部分,即可判定铝塑膜是否合格,操作简便,即便是极小的缺损,也能够准确检测到缺损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的开发,锂离子电池得到广泛应用,而现在的电子产品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同时对锂离子电池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安全可靠性方面。 为消除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通常需要对电池进行各项检测,其中铝塑膜的破损等缺陷的检测为电池出厂必检项目。铝塑膜通常由最外层的尼龙层、中间层的铝箔、最内层的CPP层三层复合而成,它们的总厚度在80ιιπΓ?50ιιπι范围内。铝塑膜最外层的尼龙层具有良好的防磨损、破损功能,中间的铝层起阻隔空气、水分的功能,最内层的CPP层则起到隔绝电解液腐蚀、融合封口的作用。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内部是真空状态,完全与外部环境的空气和水分隔绝。 铝塑膜通常具有凹腔以收容电芯,例如通过冲壳成型出凹腔,冲压时铝塑膜本身会拉伸,内层也会随着拉伸出现薄弱的地带,因为内层两侧有电势差的存在,内层薄弱地带就极易被锂离子穿透,伴随着锂离子的穿透,电导率较高的电解液也会穿透内层与铝塑膜中间的铝层接触,铝层与电解液引起电化学反应,导致铝层的不断被腐蚀消耗并产生气体,电芯内部气压增加就会造成电芯气胀,给电池带来不安全因素。 铝塑膜的内层破损是造成电芯胀气漏液等不良的重要原因,电芯在冲壳工位的制作过程中,均可能出现铝塑膜最内层严重拉伸或破损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尤其是轻微破损用眼睛很难完全分辨,因此,如何检测铝塑膜的这些缺陷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 O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操作便利、快速准确高效的。 —种,所述铝塑膜包括铝层以及包封铝层的绝缘塑料层,所述铝塑膜具有用于收容电芯的凹腔,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取一个待测铝塑膜,向待测铝塑膜的凹腔中注入硫酸铜溶液; 给待测铝塑膜安置正极耳和负极耳,使正负极耳与硫酸铜溶液导通,再将注有硫酸铜溶液的铝塑膜凹腔封装,使正负极耳固定并突出于铝塑膜外; 将正负极耳分别连接于一个电源正极和负极,通电预定时间后,打开待测铝塑膜检查是否有红色部分,如出现红色部分则判断待测铝塑膜该部位有缺陷。 上述在铝塑膜上装有极耳,极耳与硫酸铜溶液导通,并连接到电源上,若铝塑膜内层有严重拉伸或破损现象,铝塑膜中间层的铝会将CuSO4溶液中的Cu置换出来,形成红色的铜单质附着在铝塑膜破损的部位,从而能快速高效的判定铝塑膜是否合格。铝塑膜注入硫酸铜溶液后进行封装,不必对整个铝塑膜进行浸泡,节省硫酸铜用量。而且,铝塑膜封装可以利用生产现场的封装方式完成,操作简单便利。另外,这种通电检测方式,控制通电时间,即便铝塑膜有轻微的、肉眼难以发现的缺损,也能够准确检测到缺损位置,判断非常明显,方便实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往铝塑膜凹腔内填充硫酸铜溶液,在铝塑膜端部设极耳,通电检测是否出现红色部位,即可检测出铝塑膜是否合格,检测过程快速高效,通过最少量的硫酸铜即可完成检测,结果准确,可避免漏检。铝塑膜的封装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便利。 请参阅图1,铝塑膜10具有用于收容电芯的凹腔12。铝塑膜10通常包括铝层以及包封铝层的绝缘塑料层,绝缘塑料层通常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通常为CPP层(未拉伸聚丙烯薄膜层),外层通常为尼龙层。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501:取一个待测铝塑膜10,向待测铝塑膜10的凹腔12中注入硫酸铜溶液15 ;502:给待测铝塑膜10安置正极耳101和负极耳102,使正负极耳101、102与硫酸铜溶液15导通,再将注有硫酸铜溶液15的铝塑膜凹腔12封装,使正负极耳101、102固定并突出于铝塑膜10外;503:将正负极耳101、102分别连接于一个电源20的正极21和负极22,通电预定时间后,打开待测铝塑膜10检查是否有红色部分,如出现红色部分则判断待测铝塑膜该部位有缺陷。 具体地,在步骤SOl中,用硫酸铜溶液15注满待测铝塑膜10的凹腔12,以便待测铝塑膜10与电芯接触的部位均接触到硫酸铜溶液15,相当于将硫酸铜溶液15看作电解液或者电芯。 在步骤S02中,正负极耳101、102与硫酸铜溶液15导通,即正负极耳101、102接触到硫酸铜溶液15之中,在后续的封装热熔过程中,同时保持该接触。正极耳101和负极耳102是通过热熔方式熔合于待测铝塑膜10的塑料层。正极耳101和负极耳102分别具有极耳胶103、104,热熔方式是将极耳胶103、104与塑料层热熔合于一体。本实施例的铝塑膜10为聚合物锂电池的铝塑膜,通常是在锂电池的生产场所,因此,本实施例的封装方法,因地制宜,采用锂电池的成熟封装工艺,优选为顶封工艺。例如,用顶封机将注有硫酸铜溶液15的凹腔12封装,并同时在顶封机中将极耳胶103、104与塑料层热熔于一体,同时完成铝塑膜10的顶边封装和正负极耳101、102在该顶边位置的熔合连接于铝塑膜10。具体地,用铝塑膜10边缘将凹腔12包覆封装,在封装边缘通过顶封机热熔在一起,并同时使正负极耳101、102与铝塑膜10熔合连接于一体。由此,在安置有极耳侧边缘形成顶封边19。 如图所示,待测铝塑膜10的正负极耳101、102分别通过导线16连接于电源正极21和负极22,每条导线16的两端分别具有金属夹17a、17b用以与待测铝塑膜10的正负极耳101、102及电源正负极21、22连接。这种金属夹17a、17b的连接方式在确保导通的同时,方便拆卸、更换,给检测带来便利。 电源20优选为锂离子电池或电芯,这样可以就地取材,节省成本,方便快捷。电池通电预定时间优选为5-30分钟,更优选为10-20,最佳为15分钟。通电后,打开待测铝塑膜10,检查待测铝塑膜10内层是否有红色部分,如出现红色部分则判断待测铝塑膜该部位有缺陷,待测铝塑膜10不合格;如果没有出现红色部分,则判断待测铝塑膜10合格。 上述检测过程为在一定周期内抽检定量的铝塑膜10,是快速有效检验铝塑膜冲壳是否合格的一种检测方法,以避免出现批量冲壳不良。 上述在铝塑膜10上装有极耳101、102,两个极耳101、102与硫酸铜溶液导通,并连接到电源上,若铝塑膜内层有严重拉伸或破损现象,铝塑膜中间层的铝会将CuSO4溶液中的Cu置换出来,形成红色的铜单质附着在铝塑膜破损的部位,从而能快速高效的判定铝塑膜是否合格。铝塑膜注入硫酸铜溶液后进行封装,不必对整个铝塑膜进行浸泡,节省硫酸铜用量。而且,铝塑膜封装可以利用生产现场的封装方式完成,操作简单便利。另外,这种通电检测方式,控制通电时间,即便铝塑膜有轻微的、肉眼难以发现的缺损,也能够准确检测到缺损位置,判断非常明显,方便实际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塑膜检测方法,所述铝塑膜包括铝层以及包封铝层的绝缘塑料层,所述铝塑膜具有用于收容电芯的凹腔,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取一个待测铝塑膜,向待测铝塑膜的凹腔中注入硫酸铜溶液;给待测铝塑膜安置正极耳和负极耳,使正负极耳与硫酸铜溶液导通,再将注有硫酸铜溶液的铝塑膜凹腔封装,使正负极耳固定并突出于铝塑膜外;将正负极耳分别连接于一个电源正极和负极,通电预定时间后,打开待测铝塑膜检查是否有红色部分,如出现红色部分则判断待测铝塑膜该部位有缺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膜检测方法,所述铝塑膜包括铝层以及包封铝层的绝缘塑料层,所述铝塑膜具有用于收容电芯的凹腔,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取一个待测铝塑膜,向待测铝塑膜的凹腔中注入硫酸铜溶液; 给待测铝塑膜安置正极耳和负极耳,使正负极耳与硫酸铜溶液导通,再将注有硫酸铜溶液的铝塑膜凹腔封装,使正负极耳固定并突出于铝塑膜外; 将正负极耳分别连接于一个电源正极和负极,通电预定时间后,打开待测铝塑膜检查是否有红色部分,如出现红色部分则判断待测铝塑膜该部位有缺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是通过热熔方式熔合于待测铝塑膜的塑料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具有极耳胶,所述热熔方式是将极耳胶与塑料层热熔合于一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膜检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东,朱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巨兆数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