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爱红专利>正文

一种野鲮鱼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11736 阅读:233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3-05 12:10
一种野鲮鱼饵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该鱼饵是由小鸡饲料、鲮雨饲料、玉米粉、五香粉、蔗糖、25°~30°的温水组合起来并经过发酵而成。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原料容易组织,而且价格低廉。制备出来的鱼饵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能够很好的吸引野鲮鱼来食饵,继而达到上钩的目的。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出来的鱼饵成本低,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鱼饲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野鲮鱼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鱼饵,即鱼吃的食物。是垂钓时引诱鱼类上钩的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最初的鱼饵多为蚯蚓或饲料调和的面团,其它一些鱼类喜食的事物,凡可以挂在鱼钩上皆可以作为鱼饵。按诱鱼原理分,鱼饵可分为真饵和假饵。所谓真饵,是鱼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性饵料的通称,主要通过引起鱼的食欲诱鱼。假饵也称模拟钓饵或拟饵,是以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类似小鱼、虾和虫类的小器件。垂钓时,通过钓手的操作,使之在水中类似天然活物,诱使凶猛的鱼类上钩。按鱼饵的性质分,可分为植物性鱼饵、动物性鱼饵、动植物混合性鱼饵。后两种饵料,我们习惯地称之为腥饵或荤饵。按鱼饵的作用分,还可以分为诱饵和钓饵。诱饵使用的食物多种多样,以鱼喜吃、易见,引鱼聚集为原则。经验证明,用小米、大米.酒精、骨头等最好;诱饵也可以调制成钓饵。总体上说,现代饵料具有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但是这些饵料对个别地区针对性不够强的特点有时也比较明显。使用了最先进的诱鱼剂。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诱鱼技术得到大大提高。结合对不同鱼类嗜食特性的研究,现代饵料对不同地区的同一种鱼类有了相当高的针对性和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种野鲮鱼饵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该鱼饵是由小鸡饲料、鲮雨饲料、玉米粉、五香粉、蔗糖、25°~30°的温水组合起来并经过发酵而成。r>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野鲮鱼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中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组成及配比:小鸡饲料5份、鲮雨饲料4份、玉米粉3份、五香粉2份、蔗糖1份,25°~30°的温水适量。2、混合:将上述小鸡饲料、鲮雨饲料、玉米粉、五香粉、蔗糖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3、发酵:将混合物料和适量的温水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物料的湿度调整到55~60%,最后装入非金属容器中发酵25~30天既得成品鱼饵。本专利技术既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野鲮鱼饵的制作方法工艺简单,容易实施。2、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原料容易组织,而且价格低廉。3、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制备出来的鱼饵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能够很好的吸引野鲮鱼来食饵,继而达到上钩的目的。4、本专利技术所制备出来的鱼饵成本低,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一种野鲮鱼饵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原料组成及配比:小鸡饲料5份、鲮雨饲料4份、玉米粉3份、五香粉2份、蔗糖1份,25°~30°的温水适量。2、混合:将上述小鸡饲料、鲮雨饲料、玉米粉、五香粉、蔗糖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3、发酵:将混合物料和适量的温水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物料的湿度调整到55~60%,最后装入非金属容器中发酵25~30天既得成品鱼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鲮鱼饵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组成及配比:小鸡饲料5份、鲮雨饲料4份、玉米粉3份、五香粉2份、蔗糖1份,25°~30°的温水适量;(2)混合:将上述小鸡饲料、鲮雨饲料、玉米粉、五香粉、蔗糖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3)发酵:将混合物料和适量的温水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物料的湿度调整到55~60%,最后装入非金属容器中发酵25~30天既得成品鱼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鲮鱼饵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组成及配比:小鸡饲料5份、鲮雨饲料4份、玉米粉3份、五香
粉2份、蔗糖1份,25°~30°的温水适量;
(2)混合:将上述小鸡饲料、鲮雨饲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爱红
申请(专利权)人:黄爱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西玉林市电信] 2015年03月17日 10:59
    鲮鱼,(学名:Cirrhinusmolitorell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在天然水体中,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