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时延作用的车辆电力及车灯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一时延电路(10)、一车内感应电路(20)、一车外感应电路(3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所组成,时延电路(10)同时与车内感应电路(2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连接,而车外感应电路(30)与车内感应电路(20)连接且受其供应电源,当时延电路(10)动作后即延时导通车内感应电路(2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当车内感应电路(20)动作时,方使车外感应电路(30)动作,使汽车发动初始阶段避免电瓶过载受损。(*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的自动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广泛用于各类型大小车辆,具时延作用的车辆电力及车灯自动控制装置。如公众所知,一般汽车于初始起动时,往往由于汽车的冷气、音响或点烟器等电力设备均处于开启状态,促使汽车起动瞬间电流过低而导致起动困难,且其瞬间强大负载亦同时对电瓶形成损坏而严重缩短电瓶的使用寿命,此为传统车辆于电力系统上普遍面临且困扰已久的问题。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时延作用的车辆电力及车灯自动控制装置,其可有效改善传统式汽车起动瞬间的电力分配问题,且并具有车灯的自动控制模式。为解决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本装置系由一时延电路、一车内感应电路、一车外感应电路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所组成。时延电路系由一电门开关、一二极管、一电容器、二电阻、一可变电阻及一三极管、一闸流管、一继电器所构成之电路;车内感应电路系由一可变电阻、二电阻与一由光敏电阻感应器、一三级管以及二继电器、二二极管与小夜灯加以切换开关所构成;车外感应电路系由一可变电阻及二电阻与一光敏电阻感应器、一三极管以及二继电器、二二极管与一近光灯、一远光灯构成;而其它电力供应电路主要系由一继电器总控,其控制内容系含车灯以外的电力装置,如冷气、音响、点烟器或电动座椅等设备。其中主电源主要系经由汽车电门第二段(引擎起动为第二段)经钥匙的开启而导通送电至时延电路,且同时汽车起动,此时由于汽车电力电路均系于时延电路之延时导通来时延其电力系统的供电,故而汽车得轻松享有电瓶全部电力而为之起动,而此种利用闸流管与三极管的时延电路消耗电力极微,因此对引擎起动不构成影响,且于引擎起动后发电机并联发电使其具备充足的电力供应,方使负载并联使用,即当时延时间(一般设定为约10~40秒)结束才将电力分送至车内感应电路、车外感应电路以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促使该些装置起动作用,以防止负载过大而损坏供电系统。而延时送电后车内、外感应电路起动,使其具备自动开启车灯并依路况控制远近灯的变换功能,其主要系由一装置于车内的感应器负责感应车内光线强度,再予决定是否开启小夜灯及大车灯,且并同时与装置于车外的感应器搭配决定使用远光灯或近光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实施例电路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主要系由一时延电路(10)、一车内感应电路(20)、一车外感应电路(3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所组成,时延电路(10)系同时与车内感应电路(2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连接,而车外感电路(30)则与车内感应电路(20)连接且并受其供应电源,当时延电路(10)动作后即延时导通车内感应电路(2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当车内感应电路(20)动作时,方使车外感应电路(30)动作。时延电路(10)系由一电门开关(13)、一二极管(14)、一电容器(15)、二电阻(160)(161)、可变电阻(162)及一三极管(17)、一闸流管(18)、一继电器(19)所构成;车内感应电路(20)系由一可变电阻(21)及二电阻(220)(221)与一感应器(23)、一三极管(24)以及二继电器(250)(251)、二极管(260)(261)与小夜灯(27)加以一切换开关(28)所构成,车内感应电路(20)的感应器(23)系为光敏电阻,其感测值可经由车内感应电路(20)中的可变电阻(21)进行调控;车外感应电路(30)系由一可变电阻(31)及二电阻(320)(321)与一感应器(33)、一三极管(34)以及二继电器(350)(351)、二二极管(360)(361)与一近光灯(37)、一远光灯(38)所构成;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主要系由一继电器(41)总控,其控制范围包括上述车灯以外的电力设置,例如冷气、音响、点燃器或电动座椅等设备,车内感应电路(20)中控制小夜灯(27)之继电路(251)的另一常开控制点系与车外感应电路(30)中控制远近灯(38)、(37)之继电路(351)的共接点连接,车外感应电路(30)中控制远近灯(38)、(37)之继电器(351)其常闭点系与近光灯(37)连接,另,继电器(351)的常开点系与远光灯(38)连接,车外感应电路(30)的感应器(33)系为光敏电阻,其感测值可经由车外感应电路(30)中的可变电阻(31)进行调控。其中,主电源主要经由汽车电门开关(13)(引擎起动为第二段)经钥匙的开启而导通送电至时延电路(10)的正电端(11)、负电端(12),且同时使汽车起动,正电端(11)的电流直接送至二继电器(251)(351)及经二极管(14)而送至三继电器(250)(350)(41)线卷的一端;负电端(12)则直接于继电器(19)的共接点(亦称COM点),继电器(19)的常开点(亦称NO点)则接至继电器(41)线卷的冉端,继电器(19)的常开点并藉一切换开关(28)与继电器(250)的共接点相接,以此作为总控该电路操控灯光控制与否,即手动与自动之切换开关,此时汽车电力电路均系于时延电路(10)的延时导通来时延其电力系统的供电,当电门开关(13)与切换开关(28)开通时,电流经二极管(14)进入二电阻(160)(161)可变电阻(162)、电容器(15)及三极管(17)、闸流管(18)、继电器(19)所构成的时延电路(10),经电阻(160)与可变电阻(162)电阻值的搭配调整可控制其时延时间的长短,故其亦可为一固定阻值的限流电阻,时延电路(10)的二极管(14)与三极管(17)间的电阻(160)与一可变电阻(162),其系可以一固定阻值的电阻代替,时延电路(10)的正负电端(11)、(12)之间可装置一稳压电路,供不同电压车辆使用;而此种利用闸流管(18)与三极管的时延电路(10)消耗电力极微,故而汽车可轻松享有电瓶全部电力而为起动之用,当引擎起动后发电机并联发电使具备充足电力供应,方使负载并联使用,即当时延时间(一般设定为约10~40秒)结束才将电力分配至车内感应电路(20)、车外感应电路(30)以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促使这些装置起动作用,以防止负载过大而损坏供电系统。当时延时间结束,继电器(19)即导通,使负电端(12)电流藉此流入车内感应电路(2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中,此时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中的继电器(41)即导通,使受其控制的冷气、音响等设施得以进行运转;一方面车内感应电路(20)并使感应器(23)开始进行光线强度的感测,当光线低于一定值亮度时(该值可经由可变电阻(21)进行调控),三极管(24)即使其继电器(250)导通进而使继电器(251)(350)导通而使小夜灯(27)及近光灯(37)点亮,其同时促使车外感应电路(30)导通而使感应器(33)开始感测动作(在继电器(250)运作前,车外感应电路(30)完全不耗电力),若车外光线低于一定值(该值可经由可变电阻(31)进行调控)则促使继电器(350)导通而令继电器(351)转为导通远光灯(38)的线路,反之,当光线充足时即恢复近光灯(37)作用,如此即具备自动开启车灯并依路况控制远近灯(38)(37)的变换功能。而本技术的这种电路装置设计,其改进传统汽车电力使用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时延作用的车辆电力及车灯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系由一时延电路(10)、一车内感应电路(20)、一车外感应电路(3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所组成;时延电路(10)系同时与车内感应电路(2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连接;而车外感应电路(30)则与车内感应电路(20)连接且受其供应电源;当时延电路(10)动作后即延时导通车内感应电路(20)及其它电力供应电路(40);当车内感应电路(20)动作时,方使车外感应电路(30)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典,
申请(专利权)人:谢正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