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盖板,基座内设置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二端子上设置有静触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一端分别伸出基座,还包括可相对于基座做直线运动的推柄,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推柄的一端穿过通孔伸出盖板且可沿通孔轴向运动,推柄的另一端和基座之间通过主弹簧相连,第一端子的另一端位于基座内且该端设置有绕该端转动的动触片,动触片上设置有与静触点相配合的动触点,推柄上设置有在推柄运动时推动动触片绕第一端子端部转动的推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推动机构之后,能有效的实现在较大电流的使用情况下,动触点和静触点的顺利断开和接触,从而保证开关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开关,由于动触点和静触点是需要经常通断的,但是在较大电流的情况下,由于在较大电流的通过的情况下,动触点和静触点可能会受电流的影响而吸附住,不容易断开,这样对开关的使用是很危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静触点通断顺畅、良好的开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开关,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盖板,基座内设置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二端子上设置有静触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一端分别伸出基座,还包括可相对于基座做直线运动的推柄,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推柄的一端穿过通孔伸出盖板且可沿通孔轴向运动,推柄的另一端和基座之间通过主弹簧相连,第一端子的另一端位于基座内且该端设置有绕该端转动的动触片,动触片上设置有与静触点相配合的动触点,推柄上设置有在推柄运动时推动动触片绕第一端子端部转动的推动机构。所述推柄内设置有弹簧孔,推动机构包括埋设在弹簧孔内的副弹簧和连在副弹簧一端的顶杆,顶杆与动触片相抵。所述动触片相对于动触点的另一端端部向顶杆折弯后形成推片,顶杆上设置有斜面,推片的端部抵在该斜面上。所述动触片上设置有凹槽,第一端子的端部位于该凹槽内且与动触片相抵。所述动触片的中部跟第一端子的端部铰接。所述基座内还设置有电路板和与电路板相连的第三端子,第三端子的一端伸出基座,第一端子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相连。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可控硅和三条碳膜条,其中两条碳膜条位于一直线,剩下那条碳膜条与这两条碳膜条平行且投影覆盖两条碳膜条,推柄上设置簧片,簧片上有两个触角,一个触角与一直线的两条碳膜条接触,另一个触角与剩下那条碳膜条接触。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可控硅。所述可控硅上设置有散热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推动机构之后,能有效的实现在较大电流的使用情况下,动触点和静触点的顺利断开和接触,从而保证开关的正常工作,提高开关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开关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开关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图中:1、基座,2、盖板,3、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静触点,6、推柄,7、通孔,8、主弹簧,9、动触片,10、动触点,11、弹簧孔,12、副弹簧,13、顶杆,14、推片,15、斜面,16、凹槽,17、电路板,18、第三端子,19、导线,20、可控硅,21、第一碳膜片,22、第二碳膜片,23、第三碳膜片,24,散热片,25、簧片,26、主触角,27,副触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开关,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盖板2,基座1内设置有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第二端子4上设置有静触点5,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的一端分别伸出基座1,还包括可相对于基座1做直线运动的推柄6,盖板2上设置有通孔7,推柄6的一端穿过通孔7伸出盖板2且可沿通孔7轴向运动,推柄6的另一端和基座1之间通过主弹簧8相连,第一端子3的另一端位于基座1内且该端设置有绕该端转动的动触片9,动触片9上设置有与静触点5相配合的动触点10,推柄6上设置有在推柄6运动时推动动触片9绕第一端子3端部转动的推动机构。在实际生产的时候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简单的推动机构,所述推柄6内设置有弹簧孔11,推动机构包括埋设在弹簧孔11内的副弹簧12和连在副弹簧12一端的顶杆13,顶杆13与动触片9相抵。为了防止在需要断开时单因导通时电流过大导致静触点5和动触点10无法脱离的情况发生,所述动触片9相对于动触点10的另一端端部向顶杆13折弯后形成推片14,顶杆13上设置有斜面15,推片14的端部抵在该斜面15上。动触片9与第一端子3的连接关系可以是,所述动触片9上设置有凹槽16,第一端子3的端部位于该凹槽16内且与动触片9相抵。这种结构拆装方便。也可以是,所述动触片9的中部跟第一端子3的端部铰接。所述基座1内还设置有电路板17和与电路板17相连的第三端子18,第三端子18的一端伸出基座1,第一端子3通过导线19与电路板17相连。所述电路板17上设置有可控硅20和三条碳膜条——第一碳膜条21、第二碳膜条22和第三碳膜条23,其中第一碳膜条21和第二碳膜条22位于一直线,第三碳膜条23与第一碳膜条21平行且投影覆盖第一碳膜条21和第二碳膜条22,推柄6上设置簧片25,簧片25上有两个触角——主触角26和副触角27,副触角27与第一碳膜条21、第二碳膜条22接触,主触角26与第三碳膜条23接触。所述电路板17上设置有电路所需的可控硅28,为了降低可控硅28的温度,所述可控硅28上设置有散热片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3所示,向基座1内按动推柄6,推柄6带动顶杆13向下移动,当顶杆13移动到第一端子3与动触片9接触的端部下方时,在副弹簧12和顶杆13的作用下,动触片9绕第一端子3的端部转动,这样动触点10就和静触点5接触,整个开关导通。而当需要断开时,停止对推柄6施加压力,推柄6在主弹簧8的作用下复位,而顶杆13则经过动触片9的凹槽16后向上移动,并与动触片9的上端接触,如果此时电流很大,副弹簧12的作用力无法克服静触点5和动触点10之间的吸力,那么向外拔推柄6,使得顶杆13的斜面15对动触片9上的推片14施加一个向右的分力,即向动触片9上端施加一个向右的作用力,由于第一端子3是抵在动触片9的凹槽16中的,那么利用翘翘板的原理,位于动触片9下端的动触点10就一定会与静触点5脱离,从而保证开关的正常使用,保证其安全性。当然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使用弹力足够大的主弹簧8,这样在松开推柄6时,就能保证顶杆13一定会对动触片9的上端产生作用力,从而保证动触片9上的动触点10一定会与静触点5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开关,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盖板,基座内设置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二端子上设置有静触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一端分别伸出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相对于基座做直线运动的推柄,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推柄的一端穿过通孔伸出盖板且可沿通孔轴向运动,推柄的另一端和基座之间通过主弹簧相连,第一端子的另一端位于基座内且该端设置有绕该端转动的动触片,动触片上设置有与静触点相配合的动触点,推柄上设置有在推柄运动时推动动触片绕第一端子端部转动的推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开关,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盖板,基座内设置有第一端子和第
二端子,第二端子上设置有静触点,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一端分别伸出基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相对于基座做直线运动的推柄,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推
柄的一端穿过通孔伸出盖板且可沿通孔轴向运动,推柄的另一端和基座之间通
过主弹簧相连,第一端子的另一端位于基座内且该端设置有绕该端转动的动触
片,动触片上设置有与静触点相配合的动触点,推柄上设置有在推柄运动时推
动动触片绕第一端子端部转动的推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柄内设置有弹簧孔,
推动机构包括埋设在弹簧孔内的副弹簧和连在副弹簧一端的顶杆,顶杆与动触
片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相对于动触点的
另一端端部向顶杆折弯后形成推片,顶杆上设置有斜面,推片的端部抵在该斜
面上。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冠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之杰电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