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285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包括连接座和杆体;连接座固定在车体上,杆体两端可转动连接在下支臂和连接座上,该稳定杆能够与申请人构思的稳定机构和下支臂相结合,使得下支臂和稳定杆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上总共具有三个连接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机构的稳定杆。稳定杆通过限位圈和橡胶件实现可转动连接,能够减小器件的磨损,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领域,尤其涉及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前驱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前端驱动轮与车体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转向时,驱动桥控制半轴发生横向移动,从而带动驱动轮车毂发生偏转,从而实现转向的功能。由于半轴的一端通常都连接在驱动轮车毂的侧壁上,驱动轮转向时,通常以与地面接触的位置为支点,以半轴对驱动轮车毂施加的作用力为动力发生偏转。由于驱动轮车毂只在半轴的位置,在单个作用力下发生偏转,这样就导致了驱动轮车毂在转向时容易发生左右晃动,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申请人:构思了一种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前端驱动轮与车体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驱动轮车毂与车体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还包括安装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之间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包括下支臂和稳定杆,下支臂和稳定杆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上总共具有三个连接点,下支臂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上,稳定机构利用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增加了驱动轮车毂转向时的稳定性。但是在实现上述稳定机构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设计一种什么机构的稳定杆,能够与 申请人:构思的稳定机构和下支臂相结合,使得下支臂和稳定杆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上总共具有三个连接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专利技术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怎样提供一种能够与 申请人:构思的稳定机构和下支臂相结合,使得下支臂和稳定杆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上总共具有三个连接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为通过螺钉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片,固定片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上沿固定片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定位机构的通孔,定位机构的一侧绕通孔的周向方向向外凸出设有一圈限位圈,限位圈的侧面整体呈中空的外部开口大,与通孔连接处开口小的圆台状;还包括杆体,杆体的一端整体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弯折形成的角度为钝角,弯折部可转动连接在下支臂上,杆体的另一端上套接有安装片,并能够从定位机构上背离限位圈的一侧穿过定位机构的通孔安装,安装片刚好抵接在定位机构背离限位圈的一侧的通孔上,杆体穿过定位机构设有限位圈一侧的部分还套接有橡胶件,橡胶件的外表面靠近定位机构的位置为圆弧面,并抵接在定位机构的限位圈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定位机构背向限位圈的一侧的边沿向外凸出设有与定位机构垂直的加固片,加固片为上端宽度小,与固定片接触部分的宽度大的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能够与 申请人:构思的稳定机构和下支臂相结合,使得下支臂和稳定杆在驱动轮车毂和车体上总共具有三个连接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机构的稳定杆。稳定杆通过限位圈和橡胶件实现可转动连接,能够减小器件的磨损,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前驱电动车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下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的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前驱电动车,如图广4所示,包括车体1,车体I下端的车轮以及连接在车体I前端驱动轮2与车体I之间的驱动桥;驱动桥包括驱动轮车毂7,主减速器以及横向连接在驱动轮车毂7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半轴3,驱动轮车毂7与车体I之间竖向设置有减震弹簧4 ;还包括安装在驱动轮车毂7和车体I之间的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具有三个连接点,包括一连接在驱动轮车毂7上的连接点和两个分别连接在车体I上的连接点,稳定机构的三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使得驱动轮车毂7在转向时,能够限制住驱动轮车毂7左右晃动。具体实施时,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的连接点最好不要设置在半轴的连接位置上,避免和半轴的施力点重合,从而降低电动车的稳定效果。 所述驱动轮车毂7与减震弹簧4连接的一端向外凸出设有的连接头;所述稳定机构包括驱动轮车毂7上安装的下支臂5和稳定杆6 ;下支臂5靠外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减震弹簧4的连接头上形成连接在驱动轮车毂7上的连接点,其靠里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车体I上形成连接在车体I上的连接点,使得减震弹簧4上下移动时,下支臂5靠外的一端能够绕其靠里一端上下移动;稳定杆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下支臂5靠外的一端的上表面,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车体I上位于下支臂5安装位置的一侧的位置形成另一个连接在车体I上的连接点。 稳定机构连接在驱动轮车毂上的连接点选择减震弹簧连接的位置,既不和半轴的施力点重合,从而可以方便实现与驱动轮车毂的可转动连接。当驱动轮转动发生晃动时,下支臂连接在车体上的一端和稳定杆连接在车体上的一端能够共同限制住驱动轮车毂晃动。 所述下支臂5靠外的一端设有球头座,球头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具有半球形的内腔,内腔开口的直径小于内腔的最大直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球头杆51,球头杆51 —端为球形,并嵌入在球头座的内腔中,与球头座内腔的内壁可滑动连接;球头杆51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震弹簧4的连接头可转动连接;下支臂5靠里一端横向设有贯穿其侧面的通孔,并通过穿过其通孔的螺钉可转动连接在车体I上,使得减震弹簧4上下移动时,下支臂5的球头杆51能够发生旋转,带动其靠外的一端能够绕其靠里一端转动。 具体实施时,球头座内腔的内壁上可以设有防滑垫,防止球头杆与球头座内腔的内壁打滑。内腔开口的直径小于内腔的最大直径即内腔开口面积小于内腔最大的截面面积,这样能够保证嵌入在球头座中的球头杆不会脱落。 所述球头座的开口位置还设有圆弧面的防尘罩,使得所述球头杆51上球形的一端嵌入在球头座的内腔时,防尘罩能够包裹住球头杆51的球形的一端暴露在球头座外表面的部分,能够防止灰尘进入球头座中,影响球头杆正常转动。 所述球头座由两个相同的侧部拼接而成,两个侧部正对的侧面分别设有内壁为弧面的开槽,开槽靠上一端延伸贯穿出侧部的上表面,两个侧部的开槽共同拼接形成所述球头座的内腔。由于内腔开口的直径小于内腔的最大直径,为了方便将球头杆嵌入在球头座中,将球头座左侧由两个相同的侧部拼接得到,方便球头杆的安装。具体实施时,两个侧部的开槽形状大小均一样。 所述稳定杆6包括连接座61 ;连接座61为通过螺钉固定在车体I上的固定片,固定片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上沿固定片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定位机构的通孔,定位机构的一侧绕通孔的周向方向向外凸出设有一圈限位圈62,限位圈62的侧面整体呈中空的外部开口大,与通孔连接处开口小的圆台状。 具体实施时,为了节约成本,定位机构可以是垂直设置在固定片上的片状结构,同时为了使定位机构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固定片上,定位机构背向限位圈的一侧的边沿还可以向外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为通过螺钉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片,固定片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上沿固定片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定位机构的通孔,定位机构的一侧绕通孔的周向方向向外凸出设有一圈限位圈,限位圈的侧面整体呈中空的外部开口大,与通孔连接处开口小的圆台状;还包括杆体,杆体的一端整体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弯折形成的角度为钝角,弯折部可转动连接在下支臂上,杆体的另一端上套接有安装片,并能够从定位机构上背离限位圈的一侧穿过定位机构的通孔安装,安装片刚好抵接在定位机构背离限位圈的一侧的通孔上,杆体穿过定位机构设有限位圈一侧的部分还套接有橡胶件,橡胶件的外表面靠近定位机构的位置为圆弧面,并抵接在定位机构的限位圈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方便转向的前驱电动车的稳定机构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为通过螺钉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片,固定片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上沿固定片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定位机构的通孔,定位机构的一侧绕通孔的周向方向向外凸出设有一圈限位圈,限位圈的侧面整体呈中空的外部开口大,与通孔连接处开口小的圆台状;还包括杆体,杆体的一端整体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弯折形成的角度为钝角,弯折部可转动连接在下支臂上,杆体的另一端上套接有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邱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