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备,对电池起保护作用的电池支架、与该电池支架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设置的盖子、及设置在电池支架与盖子之间的密封材料,电池支架与盖子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在排烟通道中,设置有遮挡构件,该遮挡构件用于遮挡流入该排烟通道内的电池产生的气体中流向密封材料的气流。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防止密封材料因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而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等车辆上,搭载有蓄电装置(电池组)。蓄电装置储存有供行驶时马达使用的电力。通常,蓄电装置被构成为,在箱体中容纳有多个电池。 蓄电装置有时会因为电池内发生短路等原因而产生高温气体。因此,在蓄电装置中,例如会在箱体内设置排气风道,当电池产生气体时,所产生的气体可由排气风道排出至箱体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图2为作为现有技术的一例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截面图。图2所示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池(单电池)100、箱体101、电池支架102、以及金属制的盖子103等。在电池支架102的周缘部(上表面)与盖子103的周缘部(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树脂密封材料104,电池支架102与盖子103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排气风道)105。排烟通道105通过排气口(未图示)而与外部连通。并且,当电池100产生高温气体时,所产生的气体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那样流入排烟通道105中,并经由该排烟通道105而从排气口排出。 然而,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由于树脂密封材料104的一个面朝向排烟通道105的内部,因此流入排烟通道105的高温气体会直接接触到密封材料104( S卩,电池100所产生的气体有时未接触其它构件就先接触到密封材料104)。这样,密封材料104会因高温气体的热量而受损,导致气体从排气口以外的部位(密封材料104受损的部位)排出。 【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1— 659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密封材料因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而受损的蓄电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备,对电池起保护作用的电池支架、与该电池支架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设置的盖子、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密封材料,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烟通道中,设置有遮挡构件,该遮挡构件用于遮挡流入该排烟通道内的所述电池产生的气体中流向所述密封材料的气流。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技术的蓄电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防止密封材料因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而受损。具体而言,因为流入排烟通道内的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中,流向密封材料的气流被遮挡构件遮挡,所以,高温气体不会直接接触到密封材料,能够防止密封材料受损。而且,由于高温气体与遮挡构件相接触时热量被该遮挡构件吸收,所以,气体温度得到降低。这样,即便是电池产生的气体接触到遮挡构件之后再接触到密封材料,对密封材料的热影响也比较小。 另外,在本技术的蓄电装置中,较佳为,所述盖子为金属制,所述遮挡构件被构成为,与所述盖子形成为一体,并从该盖子向所述电池支架突起。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气体的温度。即,当电池产生的高温气体接触到遮挡构件时,该气体的热量易于通过遮挡构件而传递到盖子,并由该盖子向外放热。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气体的温度,防止密封材料受损。 另外,在本技术的蓄电装置中,较佳为,所述遮挡构件的端部(下端面)与所述电池支架(上表面)之间留有规定间隔。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遮挡构件的下端面与电池支架的上表面相接触而使盖子向上悬起的情况发生,从而能够确保密封材料与盖子之间的紧密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例的蓄电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技术应用于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等车辆上的蓄电装置的情形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I的局部截面图。蓄电装置I由电池组构成,即,由箱体3、和箱体3中容纳的多个电池(单电池)2构成。 电池2为圆柱型电池。该电池2是通过在圆柱形电池壳体内放置发电元件而构成的。作为电池2,可采用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另外,也可以不用二次电池,而采用电双层电容器。 各个电池2由箱体3及电池支架4保持。箱体3具备,底板31、和从该底板31的外缘向上方延伸的侧板32。在底板31上,加工有多个可供电池2的正极端子22侧插入的开口 33。这些开口 33的上半部分的内径与电池2的外径基本匹配。另外,这些开口 33的下半部分的内径小于电池2的外径。 电池支架4与箱体3的底板31形状基本一致,电池支架4被配置在箱体3的侧板32的上端部,并被螺钉等固定在箱体3上。这样,由箱体3和电池支架4构成了容纳电池2的收纳空间11。 在电池支架4上,形成有多个供电池2的负极端子21侧插入的开口 41。这些开口41被构成为,内径比电池2的外径稍大的圆形开口。 各个电池2的正极端子22侧被插入到箱体3的底板31上形成的开口 33内。电池2的正极端子22侧的端面与加工在开口 33的下半部分的小径部分相抵接,这样,能够防止电池2脱落。另外,各个电池2的负极端子21侧被插入到电池支架4上形成的开口 41内。如此,各个电池2被配置在收纳空间11内,并被箱体3及电池支架4定位。这样,相邻的两个电池2就不会相互接触。 作为箱体3的材料,例如可采用树脂。另外,作为电池支架4的材料,例如可采用树脂或金属。图1中,电池支架4由金属(例如铝等)构成。在此情况下,电池2与电池支架4之间由绝缘材料42 (例如由树脂制成)隔开。 电池支架4的上方配置有金属制的盖子5。盖子5由形状与电池支架4相对应的板材加工而成。盖子5与电池支架4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被配置在电池支架4的上方。 在电池支架4的周缘部的上表面与盖子5的周缘部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由树脂制成的密封材料6。该密封材料6被配置在电池支架4及盖子5的整个一周上。由此,电池支架4的上表面与盖子5的下表面之间就形成了排烟通道7。该排烟通道7通过排气口(未图示)与外部连通。该排气口例如可以加工在盖子5上。 在电池2的负极端子21侧,设置有排气阀(未图示)。当电池2内部产生的气体使电池2内部的压力达到动作压力时,该排气阀从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由此,可将电池2内部的气体排出。从排气阀排出的气体流入排烟通道7,然后从排气口排到蓄电装置I的外部。由于排气阀的结构为公知技术,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在排烟通道7中,设置有金属制的遮挡构件51,该遮挡构件51用于遮挡流入排烟通道7内的电池2产生的气体中流向密封材料6的气流。该遮挡构件51与盖子5形成为一体,在排烟通道7中,从该盖子5的下表面向电池支架4侧突起。另外,在排烟通道7中,该遮挡构件51被设置在,对应于多个电池2中最靠外侧的电池2(图1中位于右端的电池2和位于左端的电池2)的部位与密封材料6之间。 遮挡构件51与密封材料6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具体而言,遮挡构件51与密封材料6的内面(面向排烟通道7的面)相向而对并遮挡着密封材料6的内面。并且,遮挡构件51被配置在与密封材料6的内面相对的整个一周上。另外,遮挡构件51的突起高度(从盖子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起的高度)被设定为,使该遮挡构件51的下端面与电池支架4的上表面之间留有规定间隔。 以下,对电池2产生高温气体时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装置,具备对电池起保护作用的电池支架、与该电池支架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设置的盖子、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密封材料,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烟通道中,设置有遮挡构件,该遮挡构件用于遮挡流入该排烟通道内的所述电池产生的气体中流向所述密封材料的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对电池起保护作用的电池支架、与该电池支架之间留有规定间隔地设置的盖子、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密封材料,所述电池支架与所述盖子之间的空间形成排烟通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烟通道中,设置有遮挡构件,该遮挡构件用于遮挡流入该排烟通道内的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冈怜史,藤原伸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