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208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器安装结构,其包括显示器,以及可容纳所述显示器的壳体结构,所述显示器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结构中。即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显示器是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这样当与之相配合的有关零件出现加工误差时,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壳体结构中的安装位置来避免所述显示器受压,从而防止所述显示器的液晶屏出现斑点或斑条,保证所述显示器能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器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监视器的显示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将显示器安装到监视器上的显示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显示器装配到监视器结构中时,显示器会固定在前框中,基本没有调节余量。如中国专利文献CN1388429A公开了一种用于把显示器壳体安装到监视器座的结构,其具有平板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的显示器壳体和用于支持显示器壳体的座支架,该结构包括:在座支架上的紧固部件;和与紧固部件相对应地固定到平板显示器的后外壳上的连接部件,其中紧固部件分别直接地紧固到各连接部件,以把显示器壳体安装到座支架上。在该专利文献中平板显示器是直接扣合在显示器壳体的前壳与后壳之间的,这样的话,当相关零件(如前壳或外壳)加工出现一定偏差后,将显示器装配到显示器壳体中时,显示器会局部受压情况,又因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液晶显示屏,而液晶显示屏正面的局部显示区域受到受压时,液晶屏不能正常显示而呈现出点状或条状黑斑,致使显示屏失去其正常的显示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显示屏安装时容易受压,致使其局部显示区域出现斑点而不能正常显示,进而提供一种可避免显示屏受压的显示器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显示器安装结构,其包括显示器,以及可容纳所述显示器的壳体结构,所述显示器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结构中。 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前壳,以及和所述前壳扣合成一体且共同形成容纳所述显示器的容纳腔的后壳。 所述显示器通过中间调节结构与所述后壳连接。 所述中间调节结构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具有可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可与所述后壳可调节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成型有若干沉头孔,第一连接螺丝/螺栓/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与所述显示器上的第一连接孔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成型有若干长条形孔,第二连接螺丝/螺栓/螺钉穿过所述长条形孔与所述后壳的第二连接孔连接,调节所述长条形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配合位置即可调节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容纳腔中的安装位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为板状,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为若干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连接块,且每个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一个所述长条形孔。 所述沉头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所述固定片设为长条板,且所述固定片连接在所述显示器和所述外壳的顶部。 所述固定片设为U型板,且所述固定片连接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外壳的左、顶、右三个端面上。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在本技术中,所述显示器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结构中,即所述显示器是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这样当与之相配合的有关零件出现加工误差时,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壳体结构中的安装位置来避免所述显示器受压,从而防止所述显示器的液晶屏出现斑点或斑条,保证所述显示器能正常显示。 (2)在本技术中,所述中间调节结构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具有可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可与所述后壳可调节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即在本技术中,所述固定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后壳可调节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调节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后壳之间的连接位置,来调整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后壳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改变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的安装位置,以实现对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壳体结构中的安装调节。 (3)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为板状,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为若干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连接块,且每个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一个所述长条形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板状设置可以避免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后壳在连接处出现间隙,进而保证所述容纳腔的密封状态,防止如粉尘颗粒等的其他外界物质进入容纳腔而影响所述显示器的使用性能。 (4)在本技术中,所述沉头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为连接块,既节省了材料,也减轻了整体的重量;且所述沉头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均匀分布可使安装后的显示屏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能,不会轻易发生偏移或晃动,保证用户的观赏效果。 (5)在本技术中,所述固定片设为U型板,且所述固定片连接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外壳的左、顶、右三个端面上;所述固定片的U型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所述显示屏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显示屏与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固定片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显示器;2-前壳;21_第一连接孔;3-后壳;31_第二连接孔;4-固定片;41_第一连接部;42_第二连接部;43_沉头孔;44_长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显示器安装结构,其包括显示器I,以及可容纳所述显示器I的壳体结构,所述显示器I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结构中。即所述显示器I是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这样当与之相配合的有关零件出现加工误差时,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显示器I在所述壳体结构中的安装位置来避免所述显示器I受压,从而防止所述显示器I的液晶屏出现斑点或斑条,保证所述显示器I能正常显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前壳2,以及和所述前壳2扣合成一体且共同形成容纳所述显示器I的容纳腔的后壳3 ;所述显示器I通过中间调节结构与所述后壳3连接;所述中间调节结构包括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具有可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可与所述后壳3可调节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2。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4的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4的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与所述后壳3可调节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调节所述固定片4与所述后壳3之间的连接位置,来调整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后壳3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改变所述显示器I在所述前壳2与所述后壳3之间的安装位置,以实现对所述显示器I在所述壳体结构中的安装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成型有若干沉头孔43,第一连接螺丝/螺栓/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43与所述显示器I上的第一连接孔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上成型有若干长条形孔44,第二连接螺丝/螺栓/螺钉穿过所述长条形孔44与所述后壳3的第二连接孔31连接,调节所述长条形孔44与所述第二连接孔31的配合位置即可调节所述显示器I在所述容纳腔中的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41设为板状,所述第二连接部42设为若干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的连接块,且每个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一个所述长条形孔44 ;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板状设置可以避免所述显示器I与所述后壳3在连接处出现间隙,进而保证所述容纳腔的密封状态,防止如粉尘颗粒等的其他外界物质进入容纳腔而影响所述显示器I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所述沉头孔4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2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所述第二连接部42设为连接块,既节省了材料,也减轻了整体的重量;且所述沉头孔4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的均匀分布可使安装后的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安装结构,其包括显示器(1),以及可容纳所述显示器(1)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1)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结构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安装结构,其包括显示器(1),以及可容纳所述显示器(1)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1)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结构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前壳(2),以及和所述前壳(2)扣合成一体且共同形成容纳所述显示器(1)的容纳腔的后壳(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1)通过中间调节结构与所述后壳(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调节结构包括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具有可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可与所述后壳(3)可调节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成型有若干沉头孔(43),第一连接螺丝/螺栓/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43)与所述显示器(1)上的第一连接孔(2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上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宇朱利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时代奥视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