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060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2:24
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包括:一底板,板体内设有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储能单元以及充电接口,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或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一个以上的充电接头转接器,所述接头转接器的输入端接头与底板充电接口相适配;上述构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磁感应式线圈与电磁共振式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多种无线充电的方式为电子产品充电,并具备储存电能的功能,在不具备无线充电的情况下,利用储备电能充电,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
[0001〕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技术,具体为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已经逐渐走入大家的生活,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三种,即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无线电波式。其中电磁感应式比较成熟,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基本为该充电方式的产品;电磁共振式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或在不远的1?2年内)看到比较成熟的产品;而无线电波式则处于理论阶段。电磁感应式和电磁共振式充电都通过电磁线圈的途径实现电能-磁能-电能的转换和传输,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其工作原理有所区别,前者产品交变电流/电动势的频率在每秒数千至数万次之间,而后者则要大很多,一般在每秒数万次甚至更高等。接收端线圈感应到的电磁波频率,前者磁感应接收的电磁波频率一般在十万赫兹至数兆赫兹,而磁共振频率一般在数兆至数十兆赫兹以上。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比较成熟,目前有国际标准为其提供标准支持,且基本完善。其特点在于:工作距离短,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之间;要求充电与被充电方彼此充电线圈位置重合度较好,平行对齐;不支持一对多同时充电等。而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方式相对灵活很多,目前八41?国际标准正在制定中。其特点包括:工作距离较长,可达数米;线圈彼此间不需特别苛刻的位置要求;可一对多同时充电。目前,用于手机端或平板计算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有两种方法,包括:(1)接收端线圈直接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与待充电设备电池连接,虽然是无线充电,但用户仍受到无线充电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工作距离限制,不够便捷,且电子设备仍存在充电组件本身带来的安全隐患;(2)接收端线圈设置在充电套内,通过充电接口与待充电设备相连,但不同电子设备之间接口并不通用,如适用于的充电口无法用于三星手机的1111111…8端口等。此外,上述类型充电器仍然需要通过发送线圈等传输电能,如果没有该电能发送端,则上述装置都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板体内设有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储能单元以及充电接口,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或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一个以上的充电接头转接器,所述接头转接器的输入端接头与底板充电接口相适配; 上述构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磁感应式线圈与电磁共振式线圈。 对上述及时内容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还包括: [00111 所述充电接头转换器设有若干不同型号的输出端接头。 所述底板上设有容置所述充电接头转接器的卡槽,方便对充电接头转换器的携带。 所述电磁感应式线圈设置于电磁共振式线圈的外围,电磁感应式线圈、电磁共振式线圈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底板的外缘设有可附着在移动终端上的卡套连接结构,优选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卡套连接结构,使卡套适用于一定范围尺寸内的电子产品。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保护电路、整流电路以及滤波电路。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判断充电方式的判断电路,具体可依据两接收线圈感应或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磁共振频率或产生的电动势频率、交变电流频率等差别来判断哪种无线充电方式目前有效,或二者均有效。 本技术无线充电器适用于支持标准的电磁感应或支持八41?标准的电磁共振无线充电方式中的任一种,通过充电接口与电子产品连接,直接给电子产品充电,或将其产生的电能传输至储能单元中存储。当用户不具备无线充电条件时,例如未携带无线充电发射端或外界环境不具有市电连接接口时,可通过充电接口将储能单元积蓄的电能传输给电子产品,使用方便。且通过充电接头转换器,本技术充电器可用于多种型号的电子产品,如不同品牌的手机、平板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阐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端、接收端以及相关配件。 [0021〕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可为电磁感应式发射端、电磁共振式发射端中的任一种或两种均具备。 所述接收端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置在一底板1内,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的电磁共振式线圈3以及设置在其外围的电磁感应式线圈2。 所述底板1内还设有以下组成构件: 1)控制单元4,对充电器整个充电过程进行逻辑控制,所述充电过程包括通过接收线圈直接对电子产品充电、对蓄电池充电、通过蓄电池对电子产品充电等多个过程。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电源(电流)输入端连接,鉴于接收线圈输出电能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所述控制电路中设有保护电路,例如过热保护、空载保护、短路保护等。所述控制单元中还设有整流电路以及滤波电路,接收线圈输出端通过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与所述储能单元5的电源(电流)输入端或通用型的充电接口 6连接,所述储能单元5的电源(电流)输出端亦与所述充电接口 6连接。充电接口 6设置在底板1的底部。 所述控制单元5内还设有依据其探测到的线圈感应状态(例如接收的电磁波频率等)判断充电方式的判断电路,即通过接收线圈感应状态自动判断外界发射端的类型。 2)储能单元5,包括蓄电池,以储存电能用作备用电源。 本技术充电器如使用在手机上,其尺寸可设置为比手机略小,使其能贴于手机背面,方便携带。如在底板1的外缘加工出可附着在手机上的卡套连接结构,优选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卡套或较宽的可包覆在手机外缘的松紧带等。 如充电器底板面积大于电子产品,可在底板1外围设置若干由弹簧推动的弹性卡爪,使用时将电子产品卡在上、下、左、右的卡爪中,由弹簧顶紧卡爪,则本技术充电器适用的范围更广。 所述配件包括充电接头转接器,使用时,可配置多个输出端接头不同的充电接头转换器,其输入端接头均与底板充电接口 6相适配。或采用一个输入端接头若干输出端接头的充电接头转换器,使本技术充电器可应用于各种不同品牌/型号的电子产品。同时,因为充电接头转换器一般体积较小,容易丢失,所述底板1上进一步加工出容置所述充电接头转接器的卡槽,所述卡槽与转换器形状契合,方便携带。设置了卡套连接结构的底板可将所述卡槽设置在其贴附于手机的内侧一面。 本技术充电器使用时,当电子产品基本充满或充电接口无连接,则接收线圈电能直接存入储能单元5。当接收线圈均无感应(不在工作状态)时,例如携带外出,但需要对手机充电,则将手机通过充电接口 6连接至充电器,控制单元4控制发送控制信号给储能单元5对手机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接口一般为組111…8,转接后的输出接头有1111111 口380型、8型等)、闪电接头(八卯16电子产品的[丨油如丨叩接头)等。 本技术通过结合支持标准的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和支持八41?标准的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板体内设有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储能单元以及充电接口,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或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一个以上的充电接头转接器,所述接头转接器的输入端接头与底板充电接口相适配;上述构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磁感应式线圈与电磁共振式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板体内设有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储能单元以及充电接口,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源输入端或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一个以上的充电接头转接器,所述接头转接器的输入端接头与底板充电接口相适配; 上述构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电磁感应式线圈与电磁共振式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能储能及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转换器设有若干不同型号的输出端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接口且兼容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鹏崔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博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