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9894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为罩体结构,由:流场驱动系统和热能导流系统组成,流场驱动系统由:前驱动装置、左驱动装置、右驱动装置、三通道连接法兰、管道系统分配负压装置、烟尘废气负压引流段、连接管段和管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大量无组织的环境气流进入热能导流系统,这使整个烟尘废气净化系统的吸风量大为减少,减少达50%以上,使净化系统有效而又经济的控制固体或液体粒子等污染物。解决了三股携尘气流叠加流场尘化区的控制,实现节能减排和低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是一种利用流场驱动系统和热能导流系统,以低能耗、小吸风量来控制高温烟尘废气流场,同时脱除烟尘废气中所含的低浓度SO2等酸性组分及大颗粒固体或液体粒子等污染物的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烟尘废气净化系统主要由局部排气罩、净化装置、管道系统及通风机等组成,是目前对烟尘废气污染控制的主要和有效手段。局部排气罩是一种污染源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是传统局部排气罩的升级换代装置,局部排气罩控制的是一个生产环节单股携尘气流单一流场,而本专利技术所述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控制的是多个生产环节多股携尘气流叠加流场,通过利用高新技术有效控制多股携尘气流和削弱其尘化强度,在避免固体(或液体)粒子等污染物扩散的同时,使烟尘废气净化系统的运行有效、节能和经济。对于焦侧区域的污染源,主要产生于焦炉出焦过程。装入焦炉炭化室的煤经高温干馏炼成赤热的红焦后,被推焦车按顺序从炭化室推出,推出的红焦发生破裂在空气中燃烧和从导焦栅落到熄焦车厢(焦罐)内撞击,在出焦过程的炉门处、拦焦车导焦栅和焦炭从拦焦车导焦栅落到熄焦车厢(焦罐)三个推焦环节产生大量烟尘废气,每吨红焦散发的烟尘废气数量达0.4kg之多。污染源具有:烟尘废气温度高、间歇、阵发性和产尘点沿焦炉纵向频繁移动等特点,废气中主要含有焦尘(颗粒物)和低浓度(约为10mg/m3)S02气体等污染物。对出焦过程三个推焦环节的污染源控制,国内外常采用移动局部排气罩捕集烟尘废气。移动局部排气罩与烟尘废气净化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不固定,排气罩罩住拦焦车导焦栅出口和熄焦车车厢(焦罐)口,排气罩固定在拦焦车上随拦焦车一起移动,排气罩出口连接管与管道系统的集尘汇总管移动连接,烟尘废气净化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固定在地面上。污染源控制机制是:将出焦过程三个推焦环节的污染源看成为一个污染源,从局部排气罩内部吸出高温烟尘废气,使内部因物料携带与诱导气流而出现的正压区变为负压区,控制携尘气流从排气罩缝隙处挤出。上述在对出焦过程三个推焦环节污染源的控制中,将出焦过程三个推焦环节的污染源看成为一个污染源,不考虑对低浓度SO2等酸性组分的控制,主要考虑对焦尘(颗粒物)的控制。移动局部排气罩,普遍存在密封不严,尤其拦焦车导焦栅与炉门接触部位(特别是下部)无法完全密封,导致一部分烟尘废气外逸;捕集能力不足或不均匀,造成有一部分烟尘废气从局部排气罩下部边缘与熄焦车车厢(焦罐车罐口)上部边缘的空隙外逸等缺陷。为解决这部分烟尘废气外逸,通常都采用加大排气量措施,另外,由于净化装置一般都选用袋式除尘器,所以在处理高温烟气废气时,必须先考虑烟尘废气的冷却降温,然后再进入袋式除尘器净化,这样会带来烟尘废气净化系统设施庞大,不符合节能减排和低运行成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存在的缺陷,目的是针对焦炉出焦过程三个推焦环节的污染源,利用流场驱动系统和热能导流系统,以低能耗、小吸风量来控制高温烟尘废气叠加流场,同时脱除烟尘废气中所含的低浓度SO2等酸性组分及大颗粒固体或液体粒子等污染物,通过密封及结构设计实现控制污染要求,提供一种方便经济的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 本技术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内容简述: 本技术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为罩体结构,由:流场驱动系统和热能导流系统组成,流场驱动系统由:前驱动装置、左驱动装置、右驱动装置、三通道连接法兰、管道系统分配负压装置和烟尘废气负压引流段组成; 前驱动装置,由:前条缝罩组、前罩组集合管、前罩组管件和前罩组集合管连管组成,在前条缝罩组的上方依次设有前罩组集合管、前罩组管件和前罩组集合管连管,前条缝罩组通过8?12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 左驱动装置,由:左条缝罩组、左罩组集合管、左罩组管件和左罩组集合管连管组成,在左条缝罩组的上方依次设有左罩组集合管、左罩组管件和左罩组集合管连管,左条缝罩组通过6?10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 右驱动装置,由:右条缝罩组、右罩组集合管、右罩组管件、右罩组集合管连管和右罩组连管管件组成,在右条缝罩组的上方依次设有右罩组集合管、右罩组管件、右罩组集合管连管和右罩组连管管件,右条缝罩组通过6?10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 所述的前条缝罩组、左条缝罩组及右条缝罩组与热能导流系统高温烟尘废气集气室的长方形集气喇叭口侧壁的垂直段螺栓固定连接,前条缝罩组通过支管与前罩组集合管连接,前罩组集合管通过前罩组管件与前罩组集合管连管连接;左条缝罩组通过支管与左罩组集合管连接,左罩组集合管通过左罩组管件与左罩组集合管连管连接;右条缝罩组通过支管与右罩组集合管连接,右罩组集合管通过右罩组管件与右罩组集合管连管连接,右罩组集合管连管连接右罩组连管管件后,通过管段与前罩组集合管连管、左罩组集合管连管汇合,汇合后的各集合管连接管通过三通道连接法兰与管道系统分配负压装置法兰连接,管道系统分配负压装置出口与烟尘废气负压引流段法兰采用焊接连接。 本技术可避免大量无组织的环境气流进入热能导流系统,这使整个烟尘废气净化系统的吸风量大为减少,减少达50%以上,使净化系统有效而又经济的控制固体或液体粒子等污染物。解决了三股携尘气流叠加流场尘化区的控制,实现节能减排和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左视图; 图3是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仰视图; 图4是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右视图。 图中:1是前条缝罩组、2是左条缝罩组、3是右条缝罩组、4是前罩组集合管、5是左罩组集合管、6是右罩组集合管、7是前罩组管件、8是左罩组管件、9是右罩组管件、10是前罩组集合管连管、11是左罩组集合管连管、12是右罩组集合管连管、13是右罩组连管管件、14是三通道连接法兰、15是管道系统分配负压装置、16是烟尘废气负压引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下面结合附图作具体说明。 见图1?图4,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为罩体结构,由:流场驱动系统和热能导流系统组成,流场驱动系统由:前驱动装置、左驱动装置、右驱动装置、三通道连接法兰14、管道系统分配负压装置15、烟尘废气负压引流段16、连接管段和管件组成。 前驱动装置,由:前条缝罩组1、前罩组集合管4、前罩组管件7和前罩组集合管连管10组成,在前条缝罩组I的上方依次设有前罩组集合管4、前罩组管件7和前罩组集合管连管10,前条缝罩组I通过8?12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 左驱动装置,由:左条缝罩组2、左罩组集合管5、左罩组管件8和左罩组集合管连管11组成,在左条缝罩组2的上方依次设有左罩组集合管5、左罩组管件8和左罩组集合管连管11,左条缝罩组2通过6?10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 右驱动装置,由:右条缝罩组3、右罩组集合管6、右罩组管件9、右罩组集合管连管12和右罩组连管管件13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为罩体结构,由:流场驱动系统和热能导流系统组成,流场驱动系统由:前驱动装置、左驱动装置、右驱动装置、三通道连接法兰(14)、管道系统分配负压装置(15)和烟尘废气负压引流段(16)组成;前驱动装置,由:前条缝罩组(1)、前罩组集合管(4)、前罩组管件(7)和前罩组集合管连管(10)组成,在前条缝罩组(1)的上方依次设有前罩组集合管(4)、前罩组管件(7)和前罩组集合管连管(10),前条缝罩组(1)通过8~12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左驱动装置,由:左条缝罩组(2)、左罩组集合管(5)、左罩组管件(8)和左罩组集合管连管(11)组成,在左条缝罩组(2)的上方依次设有左罩组集合管(5)、左罩组管件(8)和左罩组集合管连管(11),左条缝罩组(2)通过6~10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右驱动装置,由:右条缝罩组(3)、右罩组集合管(6)、右罩组管件(9)、右罩组集合管连管(12)和右罩组连管管件(13)组成,在右条缝罩组(3)的上方依次设有右罩组集合管(6)、右罩组管件(9)、右罩组集合管连管(12)和右罩组连管管件(13),右条缝罩组(3)通过6~10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式高温烟尘废气流场控制装置为罩体结构,由:流场驱动系统和热能导流系统组成,流场驱动系统由:前驱动装置、左驱动装置、右驱动装置、三通道连接法兰(14)、管道系统分配负压装置(15)和烟尘废气负压引流段(16)组成; 前驱动装置,由:前条缝罩组(I)、前罩组集合管(4)、前罩组管件(7)和前罩组集合管连管(10)组成,在前条缝罩组(I)的上方依次设有前罩组集合管(4)、前罩组管件(7)和前罩组集合管连管(10),前条缝罩组(I)通过8?12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 左驱动装置,由:左条缝罩组(2)、左罩组集合管(5)、左罩组管件(8)和左罩组集合管连管(11)组成,在左条缝罩组(2 )的上方依次设有左罩组集合管(5 )、左罩组管件(8 )和左罩组集合管连管(11),左条缝罩组(2)通过6?10个条缝罩组合焊接在一起构成; 右驱动装置,由:右条缝罩组(3)、右罩组集合管(6)、右罩组管件(9)、右罩组集合管连管(12 )和右罩组连管管件(13 )组成,在右条缝罩组(3 )的上方依次设有右罩组集合管(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李浩源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红拖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