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9219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包括蜗壳、电机和水轮,蜗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沿水轮的周向方向,在水轮正对出风口的表面上成型有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多个容纳腔的开口方向相同,水轮上设置有多个一端相连通的弧形导水槽,每一容纳腔与一弧形导水槽的另一端相连通,水轮正对出风口的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与水轮一体制成,与现有技术在水轮上单独安装舀水部件的方式相比,一体制成的力学性能好,简化了空气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有效地保证了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使用的空气加湿装置的一般采用自然蒸发原理实现加湿的,其通常采用圆盘状旋转加湿的结构,由于圆盘状结构通常由前后两个零件闭合组成,受结构限制,一般舀水加湿结构通常需要单独设置几个舀水的小零件转配到打水轮上,这种方式,结构零件多、装配工艺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简单的空气加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包括:蜗壳,所述蜗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蜗壳上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方;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蜗壳上;和水轮,所述水轮对应于所述出风口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水槽内,所述电机与所述水轮相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水轮相对所述水槽转动,沿所述水轮的周向方向,在所述水轮正对所述出风口的表面上成型有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水轮上设置有多个一端相连通的弧形导水槽,每一所述容纳腔与一所述弧形导水槽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水轮正对所述出风口的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 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多个一面开口容纳腔成型在水轮正对出风口的表面上,也就是说,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与水轮一体制成,与现有技术在水轮上单独安装舀水部件的方式相比,首先,一体制成的力学性能好,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与水轮一体制成,能够保证容纳腔与水轮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随着水轮的转动,容纳腔能够将水槽内的水散在吸水层上,进而有效地保证了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效果,具体来说,水轮对应于蜗壳的进风口处可转动地安装在水槽内,在电机的驱动下,水轮相对于水槽转动,成型在水轮上的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随着水轮转动将水槽内的水S起,通过多个弧形导水槽均布地散在吸水层上,使吸水层吸足够的水,自进风口进入的风经吸水层加湿后从出风口流出,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起到加湿效果,因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成型在水轮上,避免了S水部件受外力影响脱离水轮导致的空气加湿装置无法加湿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效果;其次,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与水轮一体制成,与现有技术单独制造水轮和S水部件相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与水轮一体制成,相当于减少了一个零部件的装配,简化了空气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空气加湿装置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了空气加湿装置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多个一面开口容纳腔成型在水轮正对出风口的表面上,也就是说,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与水轮一体制成,一体制成的力学性能好,既能够保证容纳腔与水轮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随着水轮的转动,容纳腔能够将水槽内的水散在吸水层上,进而有效地保证了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效果,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与水轮一体制成,相当于减少了一个零部件的装配,简化了空气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空气加湿装置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了空气加湿装置的生产效率。 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水轮支架,所述水轮安装在所述水轮支架上,使所述吸水层卡在所述水轮与所述水轮支架之间,所述水轮通过所述水轮支架与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水轮支架与所述水轮一起相对于所述水槽转动。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水轮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水槽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水槽的两槽壁上对称设置有支撑筋,两所述支撑筋的上端均设置有安装槽,水轮转轴穿过所述水轮支架和所述水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水轮支架和所述水轮一起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水槽内。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容纳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水轮上。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水层为纤维布层。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净化装置。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净化装置为过滤网。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蜗壳上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位于所述水槽的一侧,并与所述水槽相连通。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槽与所述蜗壳为一体式结构。 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空气加湿装置的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空气加湿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空气加湿装置中的水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水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空气加湿装置,10蜗壳,11进风口,111过滤网,12出风口,13水槽,131支撑筋,1311安装槽,14水轮转轴,20电机,21第一齿轮,30水轮,31容纳腔,32弧形导水槽,40水轮支架,41第二齿轮,5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附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100,包括:蜗壳10、电机20和水轮30 ; 具体地,如图2所示,蜗壳10上开设有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蜗壳10上设置有水槽13,水槽13位于进风口 11的下方;电机20安装在蜗壳10上;水轮30对应于出风口 12处可转动地安装在水槽13内,电机20与水轮30相连接,并可驱动水轮30相对水槽13转动,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沿水轮30的周向方向,在水轮30正对出风口 12的表面上成型有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31,多个容纳腔31的开口方向相同,水轮30上设置有多个一端相连通的弧形导水槽32,每一容纳腔31与一弧形导水槽32的另一端相连通,水轮30正对出风口 12的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图中未示出)。 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100,多个一面开口容纳腔31成型在水轮30正对出风口 12的表面上,也就是说,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31与水轮30 —体制成,与现有技术在水轮30上单独安装S水部件的方式相比,首先,一体制成的力学性能好,多个一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所述蜗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蜗壳上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方;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蜗壳上;和水轮,所述水轮对应于所述出风口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水槽内,所述电机与所述水轮相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水轮相对所述水槽转动,沿所述水轮的周向方向,在所述水轮正对所述出风口的表面上成型有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水轮上设置有多个一端相连通的弧形导水槽,每一所述容纳腔与一所述弧形导水槽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水轮正对所述出风口的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蜗壳上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方; 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蜗壳上;和 水轮,所述水轮对应于所述出风口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水槽内,所述电机与所述水轮相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水轮相对所述水槽转动,沿所述水轮的周向方向,在所述水轮正对所述出风口的表面上成型有多个一面开口的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水轮上设置有多个一端相连通的弧形导水槽,每一所述容纳腔与一所述弧形导水槽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水轮正对所述出风口的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水轮支架,所述水轮安装在所述水轮支架上,使所述吸水层卡在所述水轮与所述水轮支架之间,所述水轮通过所述水轮支架与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水轮支架与所述水轮一起相对于所述水槽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展跃钟小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