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棚前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0276 阅读:86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2-26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棚前梁,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和底面板,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车顶面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中空的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内设有至少四个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是与所述柱体横截面中空部分相同的加强板材,所述加强板材的四侧面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所述车顶面相连接,所述加强板材上开有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中空的前梁中设置了加强部件,增加了车身前梁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棚前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一种顶棚前梁。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汽车行业迅猛的发展,汽车事故发生得也越来越多,汽车的安全性能成为衡量汽车的一个重要标准。车身前梁的强度是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的车身顶棚前梁,强度不够,容易在事故中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棚前梁。 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棚前梁,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和底面板,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车顶面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内设有至少四个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是与所述柱体横截面中空部分相同的加强板材,所述加强板材的四侧面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所述车顶面相连接,所述加强板材上开有孔。 其中,所述加强板材的四侧面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所述车顶面相的连接方式为减震胶。 其中,所述加强部件之间的距离为20-25厘米。 其中,所述加强部件之间的厚度为1-1.4厘米。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中空的前梁中设置了加强部件,增加了车身前梁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顶棚前梁,包括前面板3、后面板4和底面板2,所述前面板3、所述后面板4、所述底面板2和车顶面I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内设有至少四个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是与所述柱体横截面中空部分相同的加强板材5,所述加强板材5的四侧面分别与所述前面板3、所述后面板4、所述底面板2和所述车顶面I相连接,所述加强板材5上开有孔6。所述加强板材5的四侧面分别与所述前面板3、所述后面板4、所述底面板2和所述车顶面I的连接方式为减震胶,所述加强板材5之间的距离为20-25厘米。所述加强板材5之间的厚度为1-1.4厘米。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棚前梁,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和底面板,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车顶面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中空的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内设有至少四个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是与所述柱体横截面中空部分相同的加强板材,所述加强板材的四侧面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所述车顶面相连接,所述加强板材上开有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棚前梁,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和底面板,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车顶面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中空的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内设有至少四个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是与所述柱体横截面中空部分相同的加强板材,所述加强板材的四侧面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底面板和所述车顶面相连接,所述加强板材上开有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 2015年03月13日 22:53
    室内空间上部的结构层或装修层,为室内美观及保温隔热的需要,多数设顶棚(吊顶),把屋面的结构层隐蔽起来,以满足室内使用要求。又称天花、天棚、平顶。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