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972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及汽车,其中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包括:行李箱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的缓冲块;其中,所述缓冲块包括:用于在行李箱盖闭合时与行李箱盖门槛护板相碰触的前部支撑件、用于连接到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的后部旋拧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前部支撑件和后旋拧件之间的弹簧;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设有开孔,所述后部旋拧件与所述开孔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后部旋拧件旋拧固定在所述开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及汽车,当用户将行李箱解锁时,缓冲块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后部旋拧件向上运动,使得行李箱盖弹起一定的高度,具有明显的开启效果,方便用户手动将行李箱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的行李箱盖与汽车车身一起围成了行李箱箱体,方便用户将需要随车携带的物品放置在箱体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1为现有的汽车行李箱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行李箱盖I上设置有缓冲块2,缓冲块2的一端与行李箱盖I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以在行李箱关闭过程先于行李箱盖I接触到行李箱盖门槛护板3,由于缓冲块2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可以对行李箱盖I起到缓冲作用,并且在行李箱闭合状态下对行李箱盖I周边部件的间隙面差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当需要打开行李箱时,用户首先对行李箱盖I解锁,由于缓冲块2的存在,行李箱盖I会向上弹起,与行李箱盖门槛护板3之间产生缝隙,用户可以利用此缝隙将行李箱盖I向上抬起,以打开行李箱。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行李箱盖在解锁状态下自动弹起的高度不够,不便于用户手动打开行李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行李箱盖在解锁时弹起高度不够、不便于用户手动打开行李箱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包括:行李箱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的缓冲块; 其中,所述缓冲块包括:用于在行李箱盖闭合时与行李箱盖门槛护板相碰触的前部支撑件、用于连接到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的后部旋拧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前部支撑件和后旋拧件之间的弹簧;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设有开孔,所述后部旋拧件与所述开孔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后部旋拧件旋拧固定在所述开孔中。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中,所述缓冲块还包括与所述前部支撑件固定连接的滑动轴,所述后部旋拧件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后部旋拧件和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所述滑动轴上; 其中,所述滑动轴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后部旋拧件的所述通孔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卡合在所述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中,所述滑动轴与所述弹簧的中心轴线重合。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中,所述滑动轴背离所述前部支撑件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后旋拧件到所述前支撑件之间的最大距离的限位件。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中,所述前部支撑件为圆柱状,所述前部支撑件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另一端面向外凸起。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中,所述前部支撑件的侧面形成便于旋拧的安装平面。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中,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固定有2-4个所述缓冲块。 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以及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 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及汽车中,在行李箱盖本体上设置有缓冲块,并且缓冲块的前部支撑件和后部旋拧件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行李箱闭合时弹簧处于收缩状态,当用户将行李箱解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后部旋拧件向上运动,使得行李箱盖弹起一定的高度,具有明显的开启效果,方便用户手动将行李箱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汽车行李箱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中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缓冲块的仰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缓冲块在行李箱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盖总成在解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缓冲块的分解图; 图8为图3所示缓冲块的横截面图; 图9为图3所示缓冲块中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行李箱盖本体 2_缓冲块3_行李箱盖门滥护板 201-前部支撑件 202-弹簧203-后部旋拧件 204-限位件20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中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缓冲块的仰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包括:行李箱盖本体I和安装在行李箱盖本体I上的缓冲块2。 其中,缓冲块2包括:用于在行李箱盖闭合时与行李箱盖门槛护板相碰触的前部支撑件201、用于连接到行李箱盖本体I上的后部旋拧件203、以及连接在前部支撑件201和后旋拧件之间的弹簧202 ;行李箱盖本体I上设有开孔,后部旋拧件203与开孔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后部旋拧件203旋拧固定在开孔中。 图5为图3所示缓冲块在行李箱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实际使用中,当关闭行李箱时,在缓冲块2的前部支撑件201会先触碰到行李箱门槛护板、且行李箱盖接触到行李箱盖门槛护板之前,弹簧202受到压力的作用收缩,对行李箱盖本体I起到缓冲作用;而当行李箱盖下降至行李箱完全闭合状态下,弹簧202处于最大收缩状态,前部支撑件201和后部旋拧件203之间的距离最小,其中缓冲块2除了能够起缓冲作用外,在行李箱关闭后还可以调整行李箱盖周边部件的间隙面差。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盖总成在解锁时的状态示意图。当用户将行李箱解锁后,由于弹簧202的弹性势能释放,后部旋拧件203受到弹簧202轴线方向上的力会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这样,后部旋拧件203与抵靠在行李箱盖门槛护板上的前部支撑件201之间的距离会增加,使得与后部旋拧件203固定连接的行李箱盖本体I弹起一定的高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中,在行李箱盖本体I上设置有缓冲块2,并且缓冲块2的前部支撑件201和后部旋拧件203之间通过弹簧202连接,行李箱闭合时弹簧202处于收缩状态,当用户将行李箱解锁时,弹簧202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后部旋拧件203向上运动,使得行李箱盖弹起一定的高度,具有明显的开启效果,方便用户手动将行李箱打开。 此外,缓冲块2还可以包括与前部支撑件201固定连接的滑动轴。图7为图3所示缓冲块的分解图,图8为图3所示缓冲块的横截面图,图9为图3所示缓冲块中凸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9所示,后部旋拧件203中心可以开设有通孔,后部旋拧件203和弹簧202分别套设在滑动轴上。滑动轴能够对弹簧202起导向作用,避免弹簧202在轴向运动过程中弯曲。 滑动轴、弹簧202和后部旋拧件203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能够更好地对弹簧202和后部旋抒件203的周向运动起导向作用。 在滑动轴上可以形成有凸起205,后部旋拧件203的通孔内表面可以设置有与该凸起205对应的凹槽,凸起205卡合在凹槽中。凸起205的设置应该保证后部旋拧件203的轴向运动不受阻碍,优选的是,滑动轴上对称设置有凸起条,相应地,后部旋拧件203的通孔内表面设置有从通孔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凹槽,凸起条卡合在凹槽中,使得滑动轴与后部旋拧件203之间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的缓冲块;其中,所述缓冲块包括:用于在行李箱盖闭合时与行李箱盖门槛护板相碰触的前部支撑件、用于连接到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的后部旋拧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前部支撑件和后旋拧件之间的弹簧;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设有开孔,所述后部旋拧件与所述开孔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后部旋拧件旋拧固定在所述开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的缓冲块; 其中,所述缓冲块包括:用于在行李箱盖闭合时与行李箱盖门槛护板相碰触的前部支撑件、用于连接到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的后部旋拧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前部支撑件和后旋拧件之间的弹簧;所述行李箱盖本体上设有开孔,所述后部旋拧件与所述开孔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后部旋拧件旋拧固定在所述开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还包括与所述前部支撑件固定连接的滑动轴,所述后部旋拧件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后部旋拧件和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所述滑动轴上; 其中,所述滑动轴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后部旋拧件的所述通孔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卡合在所述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成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