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约束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0830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乘员约束系统,包括气囊和充气器。一从充气器延伸的供气管插入气囊内部,并由形成在气囊上由形成一组气室的缝合部形成的管支承部从上面和下面夹住。于是不用任何特定的固定元件可固定供气管,从而可靠地防止由于气体的热量和压力引起气体喷嘴出现防碍气体平稳供入的阻塞和气囊基部织物的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员约束保护系统,其中,气囊沿车体门孔上缘以一折叠状态设置,并且,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通常由一充气器充入气体。当充气时,侧面的气囊沿乘员舱侧面内部展开形成一气垫形状。
技术介绍
普通的乘员约束系统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2000-33847和NO11-235965所描述的装置,由一充气器所提供的气体通过一供气管例如软管,导管,或一加强的直线管将气体导入气囊内部。在这种普通的装置中,因为在喷气口附近的供气管相对于气囊固定,所以,喷气口可能由气囊的底部织物堵塞,从而阻止气体平稳地供入,或由气体的热量和压力损坏底部织物。已经考虑了将供气管固定在喷气口的适当位置,但其要求一特定的固定元件,从而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和加工步骤的增加。也已知一种装置,其中,在安装了折叠气囊的车顶侧梁的附近提供一碰撞吸收件,通过外部负载可使碰撞吸收件下凹,从而在气囊没有打开的轻微碰撞情况下能吸收对乘员的二次碰撞。在碰撞吸收件已安装在车顶侧梁或车顶装饰件中之后,当折叠气囊安装在车顶侧梁时,需要安装碰撞吸收件的操作和安装气囊的操作,所以,不仅有使加工效率变差的问题,而且气囊与碰撞吸收件干涉,从而使加工性能变差。另外,因为普通的碰撞吸收件是不可弯曲的,为了沿弯曲的车顶侧梁安装碰撞吸收件,必需将其分成若干部分,这进一步引起了使加工效率变差的问题。如图22所示,其对应于图1的沿6-6线的剖视图,在该普通的乘员约束系统中,当一气囊103不展开时,其折叠在车顶装饰件101和形成车体的内部件102之间,车顶装饰件101是乘员舱侧的最内层。气囊103与覆盖气囊103的盖104一起通过螺栓105固定在内部件102上。另外,在气囊103下面是一导向件106,其与车顶装饰件101和中柱装饰件107之间分界的分界线L5对齐。导向件106被提供以引导气囊103向分界线L5展开的方向。即,当气体从充气器(未示)充入气囊103时,气囊103开始膨胀,使盖104破裂,沿导向件106的形状展开,在分界线L5的附近靠在车顶装饰件101的端部101a,并向乘员舱的内部推车顶装饰件101。于是,在中柱装饰件107和车顶装饰件101之间形成一开口,并且气囊103通过该开口展开进入乘员舱。然而,以这种方式布置乘员约束系统使导向件106受到一伴随气囊103的突然充气而产生的力,并使导向件变形。当车辆本身由于碰撞而变形时,导向件106也可能变形,导向件106的变形可能引起分界线L5的位置和气囊103充气的方向有大的偏差,并且推开车顶装饰件形成开口所用的时间可能变化。这种变化使展开性能例如气囊103的展开完成时间有不良的变化。为了抑制这种变化,如果导向件106与内部件102整体成形,和/或如果导向件106的刚性增加,则生产工艺变复杂了,并且车辆重量增加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固定供气管的相对位置,供气管插入气囊中,而不需要任何特定的固定元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高安装气囊和碰撞吸收件的方便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通过设计乘员约束系统结构的布置,能使气囊的展开性能保持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包括一气囊,其沿车体门孔上缘以折叠状态设置;一充气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产生气体,气体对气囊充气,从而使气囊沿乘员舱内侧面展开成气垫形状;一供气管,用于在发生碰撞时,将气体从充气器导入气囊内部;其特征在于气囊包括由形成一组气室的缝合部的一部分形成的管支承部,供气管的一部分由管支承部支承。根据这种布置,因为供气管从充气器延伸进入气囊的内部并由形成在气囊中由一组气室的缝合部一部分形成的管支承部支承,所以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的元件即可固定供气管,从而可靠地防止由于气体的热量和压力影响气体的平稳供应,并防止基部织物的损坏。另外,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包括一气囊,其沿车体门孔上缘以折叠状态设置;一充气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产生气体,气体对气囊充气,从而使气囊沿乘员舱内侧面展开成气垫形状;一碰撞吸收件,用于吸收来自碰撞的能量;其特征在于折叠的气囊和碰撞吸收件形成一整体组件,其可固定在车体上,从而碰撞吸收件与车辆的金属板接触。根据这种布置,因为折叠气囊和碰撞吸收件是一整体,并固定在车体上,与其被分别固定在车体上相比,能显著地提高其安装的便利性。另外,因为其固定于车体,从而使碰撞吸收件与金属板接触,通过二次碰撞的负载,能可靠地使碰撞吸收件下凹,从而增加了其碰撞吸收功能。本专利技术的金属板对应于所述实施例的内部件37和41。另外,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包括一气囊,其沿车体门孔上缘以折叠状态设置;一充气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产生气体,气体对气囊充气,从而使气囊沿乘员舱内侧面展开成气垫形状;一柔性碰撞吸收件;其特征在于折叠的气囊和柔性碰撞吸收件形成一整体组件,其可固定在车体上。根据这种布置,因为折叠气囊和可弯曲的碰撞吸收件是一体的,并固定在车体上,与其被分别固定在车体上相比,能显著地提高其安装的便利性,另外,因为碰撞吸收件有可弯曲性,其能容易地沿车体的形状。弯曲。另外,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碰撞吸收件由波纹管形成。根据这一布置,因为碰撞吸收件是由波纹管形成的,其能提高必要的可弯曲性和碰撞吸收性能。另外,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包括一气囊,适于打开一车辆的车顶装饰件和柱装饰件之间的分界,车顶装饰件是车顶乘员舱侧的最内层,和车柱装饰件是车柱乘员舱侧的最内层;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支架,用于定位和固定气囊,和支架包括一突起,其向车顶装饰件和车柱装饰件的至少一个突出,以控制气囊充气时展开的方向;支架突起可从一上部位置移动到一下部位置,在上部位置,一从突起上表面延伸的直线位于分界线之上,在下部位置,该直线基本与分界线对齐。根据这种布置,因为当乘员约束系统工作时如此设置的突起向下变形,从而控制了气囊展开的方向,能使气囊的展开性能稳定,并能可靠地保护乘员。另外,为了实现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连接装置,其从车柱装饰件延伸,并在突起和车柱装饰件之间提供一连接,以限制车柱装饰件的移动。根据这种布置,如此设置的连接装置能使分界线相对于气囊位置稳定,从而进一步稳定气囊的展开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对应于所述实施例的卡爪53a。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附图说明图1车辆乘员约束系统内部的透视图;图2是对应于图1的视图,显示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已展开的状态;图3是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已展开的放大图;图4是乘员约束系统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图1中沿5-5线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1中沿6-6线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1中沿7-7线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图1中沿8-8线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图3中沿9-9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图5中沿10-10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4中箭头11方向所示的视图;图12是图7中箭头12方向所示的视图;图13是展开的气囊的后部附近的放大图;图14是在前座上的乘员的前视图;图15对应于图3的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图16对应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包括:    一气囊,其沿车体门孔上缘以折叠状态设置;    一充气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产生气体,气体对气囊充气,从而使气囊沿乘员舱内侧面展开成气垫形状;    一碰撞吸收件,用于吸收来自碰撞的能量;    其特征在于:折叠的气囊和碰撞吸收件形成一整体组件,其可固定在车体上,从而碰撞吸收件与车辆的金属板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孝志落合史治内海英俊齐田直彦齐藤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