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明胶的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药用明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前处理工艺、熬胶、过滤、离子交换、膜浓缩、直板干燥、灭菌、结胶、干燥、粉碎、检验、成品,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处理工艺是采用碱-过氧化氢-酸复合法,与后续工艺结合构成生产高品质明胶的酸-碱-过氧化氢三元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熬胶工序中所提取的前三道明胶的冻力、黏度水平较单一的酸法与碱法均得到明显改善;皮料处理时间相对于碱法也大大缩短;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碱处理的温度在常温下进行,保证了产品高品质的同时,也更为节约能源和水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药用明胶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明胶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药用明胶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般来说,明胶可以分为动物胶和革制胶两大类。其中,动物胶是指动物的皮、骨、 筋腱、角芯及鳞等含胶原蛋白的组织经提纯和初级水解后加工所制成的胶,其可以来源于 传统的猪、牛、鱼,也可以来源于羊、马、骆驼等其它类哺乳动物。并且,不同动物来源的皮子 角料,以及同一动物来源的不同部位,其所制得的明胶品质皆不相同,因而可将明胶又分为 工业明胶、食用明胶、药用明胶和照相用明胶四类。 明胶的主要组成为18种组成相同而分子量分布很宽的氨基酸多肽分子混合物, 分子量一般在几万至十几万。除15%以下的水分和矿物质外,明胶中蛋白质的含量达到85% 以上,是一种理想的蛋白源。明胶是胶原蛋白部分水解而得到的一类蛋白质,因为与胶原蛋 白具有同源性。胶原蛋白具有棒状三股螺旋结构,当其部分水解制备明胶的过程中,胶原的 这种三螺旋结构发生部分分离和断裂。明胶的氨基酸组成与胶原相似,但因预处理的差异, 组成成分也可能不同。 明胶成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薄片或微粒。由于明胶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是一种两性物质,所以明胶的胶团是带电的,在电场作用下,它将向两极中的某一极移动。 明胶分子结构上有大量的羟基,另外还有许多羧基和氨基,这使得明胶具有极强的亲水性。 虽然明胶不溶于有机溶剂,也不溶于冷水,但其可在冷水中吸水膨胀至自身的5-10倍,并 且易溶于温水,冷却又可形成热可逆性凝胶,溶点在24-28° C之间,其溶解度与凝固温度 相差很小,易受水份、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变质。正是由于明胶在结构上所具有的这些特质, 明胶还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如胶冻力、亲和性、高度分散性、低粘度特性、分散稳定 性、持水性、被覆性、韧性及可逆性等。 制作优质明胶和胶原蛋白的过程就是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来破坏稳定胶原纤维 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共价交联和非共价键,释放出原胶原分子,然后通过加热使稳定胶原螺 旋的氢键断裂从而释放出明胶。所以,明胶制备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步骤就是原料的前期处 理和熬胶提取。目前,生产明胶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酸法、碱法、酶法和酸碱二元法四种,大多 都是以动物的皮、骨和筋腱为原料,通过分类、洗浸、脱脂、中和、水解、过滤、浓缩、凝胶、烘 干、粉碎等十几道工序制成。目前在工厂中最常用的生产方法是碱法与酸法。用酸法生产 的明胶为A型明胶,用碱法生产的明胶为B型明胶。酸法生产的明胶冻力高、黏度低;碱法 生产的明胶冻力低、黏度高。两者都不能达到既高冻力又高黏度的高品质。 中国专利CN 102181234A公开了一种BATALK法生产高黏度牛皮碱法明胶工艺, 中国专利CN 102181233A公开了一种碱-碱-酸三元法生产高冻力高黏度皮明胶工艺。两 者的工艺步骤中均包括前处理工艺、提胶、过滤、离子交换、浓缩、高温灭菌、干燥、粉碎、混 合、金属检测和成品。前者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处理工艺采用的是分批次碱化法,该方法的 优点在于降低了水耗和硫酸的使用,并且相对酸法明胶工艺生产的产品,具有黏度高的优 势;后者的特征是所述的前处理工艺是混合碱酸法,与后续工艺结合构成生产高冻力高黏 度皮明胶的碱-碱-酸三元法。生产出来的产品冻力高,达到酸法水平,黏度介于酸法和碱 法之间,明显高于酸法,另外皮料处理时间相对于碱法缩短到35-40天,且较碱法更为节约 能源与用水,提高了生产效率。 很明显,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着污染大、生产成本高、产品黏度低、黏度下降率高、冻 力不足等缺陷。工业生产中急需要克服上述缺陷的新的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药用明胶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各 种问题,进一步提商明I父的生广效率,节省生广成本,提商广品的品质,使广品的质量达到 药用标准。 本专利技术的明胶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包括:前处理工艺、熬胶、过滤、离子交换、膜 浓缩、直板干燥、灭菌、结胶、干燥、粉碎、检验、成品,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处理工艺是采用 碱-过氧化氢-酸复合法,与后续工艺结合构成生产高品质药用明胶的酸-碱-过氧化氢 三元法,其工艺步骤为: (1) 使用切皮机将皮料切成条状,用输送泵传至洗涤罐; (2) 碱处理,加水到皮料中,再加氢氧化钠液碱,控制溶液的浓度为0. 8-1. 0% ; (3) 过氧化氢预处理,向(2)中碱液添加过氧化氢对原料皮进行处理,室温下浸泡5-8 天; (4) 皮水分离,回收液碱; (5) 在洗涤罐内将皮料水洗至溶液pH值达到6. 5-7. 5之间; (6) 浸酸:加硫酸使溶液的pH值为1. 5-2. 5,浸泡时间为12-36小时; (7) 中和:先用水洗退酸一次,再加入液碱搅拌1小时后再浸泡1-2小时; (8) 最后水洗到提胶时的pH值为4. 5-6. 0 ; 进一步,上述步骤3)中过氧化氢的用量为皮料的6. 0%-10. 0%,浓度为5-20%。 进一步,上述步骤(6)中的浸泡时间为18h。 进一步,根据上述工艺所制得的成品中前三道胶的冻力强度均达到220g,勃氏黏 度均达5mpa. s。 上述前处理工艺与熬胶、过滤、离子交换、膜浓缩、直板干燥、灭菌、结胶、干燥、粉 碎等后续工艺结合构成生产高品质药用明胶的酸-碱-过氧化氢三元法。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显著的进步: (1)先将皮料切成条状,再进行碱处理,可增大皮料比表面积及与液碱的接触面积,提 高胶原纤维松散和膨胀的程度。 (2)使用液碱代替生石灰浸泡,液碱可回收循环利用,而且节约了后续水洗步骤中 的用水量。 (3)用过氧化氢代替硫化钠对原料皮进行脱毛与膨胀作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硫 化钠存在的污染环境、引入新的杂质和影响明胶品质的问题,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改 善明胶色泽、抑菌抗菌的作用。 (4)由于使用碱-过氧化氢-酸复合法的前处理工艺,所制得的产品等电点在 4. 5-6. 5之间,可按适当比例和A型和B型明胶混合应用,不会发生凝聚现象。另外,后续的 熬胶过程中,二、三道胶的品质均保证了较高品质,冻力强度达220g,勃氏黏度达5mpa.s。 (5)碱处理的温度控制在室温下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温度较为苛刻的要求, 本专利技术节约了大量能源。 (6)切皮后的整个前处理工艺均可在同一个洗皮罐中完成,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浪 费和沾污,节约了生产成本和装置投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探索性研究对现有明胶生产工艺中的前处理工艺进行了具有创 造性的改进,使前处理工艺更加有效、操作更为简便、安全性更高。不但使产品的冻力较碱 法大幅提高,接近酸法水平,而且黏度也明显高于酸法,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提胶工序中二、 三道胶的明胶品质提升到了药用级。 实施例1 : 本实施例采用Ikg猪皮(测得其中胶原蛋白含量256. 4g),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前处理工艺进 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a) 切皮:使用切皮机将皮料切成条状,用输送泵传至洗涤罐; (b) 碱处理:加水到皮料中,再加浓度为1. 0%液碱氢氧化钠,浸泡2小时; (c) 过氧化氢预处理:向(b)中碱液添加浓度为10%的过氧化氢对原料皮进行处理, 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用明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前处理工艺、熬胶、过滤、离子交换、膜过滤、直板干燥、灭菌、结胶、干燥、粉碎、检验、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处理工艺是采用碱‑过氧化氢‑酸复合法,其工艺步骤为:(1)使用切皮机将皮料切成条状,用输送泵传至洗涤罐;(2)碱处理,加水到皮料中,再加液碱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浓度为0.8‑1.0%;(3)过氧化氢预处理,向(2)中碱液添加过氧化氢对原料皮进行处理,室温下浸泡5‑8天;(4)皮水分离,回收液碱;(5)在洗涤罐内将皮料水洗至溶液pH值达到6.5‑7.5之间;(6)浸酸:加硫酸使溶液的pH值为1.5‑2.5,浸泡时间为12‑36小时;(7)中和:先用水洗退酸一次,再加入液碱搅拌1小时后再浸泡1‑2小时;(8)最后水洗到提胶时的pH值为4.5‑6.0。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药用明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前处理工艺、熬胶、过滤、离子交换、膜过滤、直板干 燥、灭菌、结胶、干燥、粉碎、检验、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处理工艺是采用碱-过氧化 氢-酸复合法,其工艺步骤为: (1) 使用切皮机将皮料切成条状,用输送泵传至洗涤罐; (2) 碱处理,加水到皮料中,再加液碱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浓度为0. 8-1. 0% ; (3) 过氧化氢预处理,向(2)中碱液添加过氧化氢对原料皮进行处理,室温下浸泡5-8 天; (4) 皮水分离,回收液碱; (5) 在洗涤罐内将皮料水洗至溶液pH值达到6. 5-7. 5之间;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放文,章家伟,王向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