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2,牛蒡子8,桔梗6,夏枯草10,赤芍9,板蓝根12,金银花5,僵蚕3,忍冬藤10,羌活8,独活8,川芎12,白芷12,红花3,天花粉8,防风6,荆芥8,归尾10,甘草3,瓜蒌6,贝母3,连翘10,紫花地丁1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愈流行性腮腺炎且不易复发,总有效率达97.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制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能有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 所述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2,牛蒡子8,桔梗6,夏枯草10,赤芍9,板蓝根12,金银花5,僵蚕3,忍冬藤10,羌活8,独活8,川芎12,白芷12,红花3,天花粉8,防风6,荆芥8,归尾10,甘草3,瓜萎6,贝母3,连翘10,紫花地丁 15。 单剂药量(单位:克):柴胡12,牛蒡子8,桔梗6,夏枯草10,赤芍9,板蓝根12,金银花5,僵蚕3,忍冬藤10,羌活8,独活8,川芎12,白芷12,红花3,天花粉8,防风6,荆芥8,归尾10,甘草3,瓜萎6,贝母3,连翘10,紫花地丁 15。 配制及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与主治: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疟疾。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功效与主治: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热毒疮疡及痄腮。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功效与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与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功效与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抗炎、补虚疗风。用于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 僵蚕:辛咸,平。归肝经、肺经、胃经。功效与主治: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用于中风失音、中风口嘴眼斜、惊痫抽搐、头风、喉风、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忍冬藤:甘,寒。归肺、胃经。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与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用于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独活:辛、苦,温。归肾经、膀胱经。功效与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与主治:活血行气,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功效与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疮疡肿毒;寒湿带下。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功效与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与主治: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与主治:祛风解表,能除恶风风邪,治三十六种风症,通利五脏、关脉,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用于发汗、散风寒、除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痹症。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与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用于外感表证;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 归尾:辛、甘、温。归肝、心、脾经。功效与主治:活血破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腹痛、跌打、疮疡。 甘草:甘,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功效与主治: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 瓜萎:甘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与主治:润肺,化痰,散结,滑肠。用于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贝母:味苦,气平、微寒,无毒。归肺、胃、脾、心四经。功效与主治:散结,消肿,解毒。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愈流行性腮腺炎且不易复发,总有效率达97.9%。 以下结合临床试验及典型病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共观察9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10岁以下52例,11—15岁25例,16岁以上19例。 2、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治疗3—7天,腮肿完全消退,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有效:治疗3— 7天,腮肿部分消退,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 无效:腮肿无消退,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 4、治疗结果:在临床使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服药的96例患者,治愈69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 二、典型病例 病例1:童某,女,13岁,患儿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耳周肿胀,局部疼痛,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不振,夜间睡眠欠佳,曾到附近私人诊所诊治,口服“板蓝根颗粒”并以“双黄连、病毒唑”等药静滴,效果欠佳,双侧耳周仍肿痛。后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5天后,症状明显好转,服药10天后痊愈,双侧耳周肿胀消退,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2,牛蒡子8,桔梗6,夏枯草10,赤芍9,板蓝根12,金银花5,僵蚕3,忍冬藤10,羌活8,独活8,川芎12,白芷12,红花3,天花粉8,防风6,荆芥8,归尾10,甘草3,瓜蒌6,贝母,连翘10,紫花地丁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2,牛蒡子8,桔梗6,夏枯草10,赤芍9,板蓝根12,金银花5,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梁,彭阳,
申请(专利权)人:彭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