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水泵机组,其包括:发动机本体;水泵,其具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至少一路第一水流通道,出水管路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至少一路第二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构成进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进水通道,第一水流通道构成进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出水通道,发动机本体的内腔形成分别连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连接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直接使用发动机和水泵作为冷却的原动力,形成了水流更大、流速更快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却效率,并且其不需要外装其他冷却装置,直接利用水泵自身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冷却系统结构更为简单,成本也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泵机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泵机组。
技术介绍
风冷发动机,由于空气的传热系数只有水的传热系数的1/20~1/30,空气的比热容只有水的1/4,发动机气缸盖、气缸体等零件的受热后温度高,风冷发动机要得到足够的冷却,不仅要合理的布置散热片,而且需要较大的空气流量,且受热后,缸体和缸盖刚度会变差,冷却面不均匀、热负荷较高、风扇消耗功率较大和工作时噪声大。由于冷却面不均匀造成润滑不良,形成运动附件早期磨损严重。从而不但大大影响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大增加了其油耗,同时,不充分燃烧燃油将导致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当将风冷发动机应用于抽水等环节中时,通常还会将风冷发动机连接水泵,随着水泵的使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变大,这个时候就会对发动机的冷却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水泵的使用却反而使得发动机的冷却受限。而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如果再配备其他冷却装置的话,不仅使得发动机结构更为复杂,也会增加发动机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水泵来冷却发动机的新型水泵机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水泵机组,其包括:发动机本体;水泵,其安装于发动机本体的输出轴上,水泵具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至少一路第一水流通道,出水管路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至少一路第二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构成进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进水通道,第一水流通道构成进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出水通道,发动机本体的内腔形成分别连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连接通道。优选地,上述的第一水流通道的一端连接进水管路的进水口管壁并垂直于进水管路设置、另一端连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第二水流通道的一端连接出水管路的出水口管壁并垂直于出水管路设置、另一端连接发动机本体的内腔。优选地,上述的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皆连通到发动机本体的缸体,缸体的四周形成连接通道。优选地,上述的第一水流通道的口径小于进水管路的口径,第二水流通道的口径小于出水管路的口径。优选地,上述的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采用水管。优选地,上述的第一水流通道通过水嘴连接进水管路的管壁和发动机本体的外壁,第二水流通道通过水嘴连接出水管路的管壁和发动机本体的外壁。优选地,上述的水嘴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发动机本体作为原动力,并且使用了水泵运行时在进出管路所形成的的压力差原理,当水泵运行时,在水泵的进水管路处形成负压,在水泵的出水管路处会形成高压,形成了第二水流通道的进水、第一水流通道的出水,将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连接到双冷发动机的内腔,形成了一个循环冷却的水流,以此形成对发动机本体的冷却,即只要发动机启动并驱动水泵运转,水泵在工作的同时就会形成对发动机本体的循环冷却。因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直接使用发动机和水泵作为冷却的原动力,形成了水流更大、流速更快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却效率,并且其不需要外装其他冷却装置,直接利用水泵自身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冷却系统结构更为简单,成本也更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水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新型水泵机组的分解示意图(未包括框架)。图3为本技术的新型水泵机组的发动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发动机本体 11.输出轴 12.缸体 13.连接通道 14.内腔 2.水泵 21.进水管路 211.进水口 22.出水管路 221.出水口 23.第一水流通道 24.第二水流通道 3.水嘴 4.框架 41.托盘 42.减震器,箭头为水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的新型水泵机组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其包括:发动机本体1;水泵2,其安装于发动机本体1的输出轴11上,水泵2具有进水管路21和出水管路22,进水管路21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14的一路第一水流通道23,出水管路22上设置有连接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14的一路第二水流通道24,第二水流通道24构成进入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14的进水通道,第一水流通道23构成进入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14的出水通道,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14形成分别连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连接通道13,即连接第一水流通道23和第二水流通道24的连接通道13,三者形成一循环的冷却水流通道。其中,第一水流通道23和第二水流通道24也可以根据冷却需要设置成多路,发动机本体1和水泵2还安装于一具有托盘41和减震器42的框架1内。本实施例中,该水泵机组通过发动机本体作为原动力,并且使用了水泵在运行时在进出管路所形成的的压力差原理,当水泵运行时,在水泵的进水管路处形成负压,在水泵的出水管路处会形成高压,形成了第二水流通道的进水、第一水流通道的出水,将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连接到双冷发动机的内腔,形成了一个循环冷却的水流,以此形成对发动机本体的冷却,即只要发动机启动并驱动水泵运转,水泵在工作的同时就会形成对发动机本体的循环冷却。因此,本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直接使用发动机和水泵作为冷却的原动力,形成了水流更大、流速更快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却效率,并且其不需要外装其他冷却装置,直接利用水泵自身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冷却系统结构更为简单,成本也更低。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的新型水泵机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水流通道23的一端连接进水管路21的进水口211的管壁并垂直于进水管路21设置、另一端连接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14,第二水流通道24的一端连接出水管路22的出水口221的管壁并垂直于出水管路22设置、另一端连接发动机本体1的内腔14。设置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形成更大的水流的流速,进一步地提高冷却效率。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的新型水泵机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水流通道23和第二水流通道24皆连通到发动机本体1的缸体12,缸体12的四周形成连接通道23。该结构设置,不仅可以形成对缸体12的冷却,还可以借助于缸体12的外形形成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水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本体;水泵,其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输出轴上,所述水泵具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至少一路第一水流通道,所述出水管路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至少一路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构成进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进水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构成进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出水通道,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腔形成分别连接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的连接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水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本体;
水泵,其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输出轴上,所述水泵具有进水管
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腔的至
少一路第一水流通道,所述出水管路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
腔的至少一路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流通道构成进入所述发动机本
体的内腔的进水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构成进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
腔的出水通道,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腔形成分别连接所述进水通道和所
述出水通道的连接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
流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的进水口管壁并垂直于所述进水管路设
置、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内腔,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一端连接
所述出水管路的出水口管壁并垂直于所述出水管路设置、另一端连接所
述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士国,徐士祥,周长海,陈万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