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CASS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334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的CASS反应池。包括池体,纵向设置且水平间隔分布于池体内的第一隔墙及第二隔墙,第一隔墙及第二隔墙将池体内部依次分隔为生物选择区、缺氧区及好氧区,第一隔墙及第二隔墙上开设有过水孔,好氧区内设有滗水器及曝气头;所述的生物选择区及缺氧区内设有流离球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泥流失量大、对工业废水冲击的适应能力差等技术问题。具有避免了有效微生物流失、污泥产量低、能耗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的CASS反应池
技术介绍
CASS(Cycl ic Act ivated Sludge System),即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或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演变,可现实连续进水。CASS池是CASS工艺中应用的主要构筑物,由于池体具有独特的生物选择区,处理效率高,目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尤其是市政污水处理厂。由于目前CASS工艺在实际运行和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现有市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变化,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对池体构造进行了改进,例如除生物选择区外增加缺氧区等,进一步加强CASS池的脱氮和除磷功能,但由于目前的CASS属于活性污泥法,虽然有部分污泥回流控制,但是污泥流失量大,对工业废水冲击的适应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泥产量低,能有效避免有效微生物流失的改进的CASS反应池。本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改进的CASS反应池,包括池体,纵向设置且水平间隔分布于池体内的第一隔墙及第二隔墙,第一隔墙及第二隔墙将池体内部依次分隔为生物选择区、缺氧区及好氧区,第一隔墙及第二隔墙上开设有过水孔,好氧区内设有滗水器及曝气头;所述的生物选择区及缺氧区内设有流离球填料。可以显而易见的是,曝气头需要风管和风机引入,因其属于现有技术,申请人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构思还有:更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流离球填料包括设置于生物选择区内的第一流离球填料,设置于缺氧区内的第二流离球填料。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流离球填料的粒径小于第二流离球填料 的粒径。由于生物选择区内的第一流离球填料粒径越小,接触面积越大,生物挂膜快,生物量大,更利于有效菌种的累积和选择。缺氧区生物选择功能次之,可选择粒径较大的第二流离球填料,凸显活性污泥和膜法结合的功能。为实现水流依次从生物选择区至缺氧区再到好氧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过水孔包括开设于第一隔墙上、且与生物选择区及缺氧区连通的第一过水孔;开设于第二隔墙上、且与缺氧区及好氧区连通的第二过水孔。为避免水流短路,保证水流在各处理区内充分停留并进行处理,更为优选的且较为常见的技术方案是,第一过水孔开设于第一隔墙的底部,第二过水孔开设于第二隔墙的上部。为防止流离球填料随水流经过水孔进入下一处理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过水孔表面设有筛网。为实现污泥的回流及排放,优选且较为常见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好氧区的底部通过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管、回流阀及控制阀接生物选择区的回流污泥输入端口。所述的污泥回流管中部经排泥阀接排泥管。可以显而易见的是,各处理区内可通过隔板分割成间隔分布的多个处理区,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管及控制阀门也相应的增加并采用并联的方式,以便于实现独立控制,并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实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CASS池进水由外部提升泵提升至生物选择区,水流在生物选择区进行预处理和反应,实现优势菌种的筛选和集成,然后经第一过水孔进入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同时进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水解,反应完成后经第二过水孔进入好氧区进行好氧反应,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同时完成部分硝化反应,不仅在曝气沉淀期等时间实现了除氮脱磷,也在空间上进行了脱氮除磷的加强,出水经滗水器排出。所设置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管道及控制阀,防止生物选择区和缺氧区污泥的流失,由于流离球对有效微生物具有固定作用,污泥回流泵可选小流量泵,污泥回流量小,同时兼有排泥泵功能,可对剩余污泥进行外排。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本技术中在生物选择区采用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结合,强化了有效生物的固定避免了有效微生物流失,处理效果好,同时避免了选择大型号污泥回流泵,节约了电能。2、在生物选择区采用流离球填料,由于流离球内外流场不同,传质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具备污泥消化作用,污泥产量低。3、采用填料固定法,避免了回流污泥对生物选择区的冲击,同时可填料上进行有效微生物的聚集和累积。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有: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第一隔墙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隔墙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隔墙;2、第二隔墙;3、滗水器;4、第二过水孔;5、第二流离球填料;6、第一流离球填料;7、第一过水孔;8、曝气头;9、生物选择区;10、缺氧区;11、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污泥回流管;14、好氧区;15、回流阀;16、排泥管;17、排泥阀;18、第一污泥回流泵;19、第二污泥回流泵;20、筛网;21、第二污泥回流泵控制阀;22、第一污泥回流泵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的整体构造如图示,其中包括池体,纵向设置且水平间隔分布于池体内的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将池体内部依次分隔为生物选择区9、缺氧区10及好氧区14,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上 开设有过水孔,好氧区14内设有滗水器3及曝气头8;所述的生物选择区9及缺氧区10内设有流离球填料。生物选择区9、缺氧区10、好氧区14均由纵向分布的隔板分隔成相邻且互不连通的两个独立反应池。曝气头需要风管和风机引入,因其属于现有技术,申请人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的流离球填料包括设置于生物选择区9内的第一流离球填料6,设置于缺氧区10内的第二流离球填料5。所述的第一流离球填料6的粒径小于第二流离球填料5的粒径。由于生物选择区内填料粒径越小,接触面积越大,生物挂膜快,生物量大,更利于有效菌种的累积和选择。缺氧区生物选择功能次之,可选择粒径较大流离球填料,凸显活性污泥和膜法结合的功能。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流离球填料粒径为80-120mm,第二流离球填料粒径为120-180mm。所述的过水孔包括开设于第一隔墙1上、且与生物选择区9及缺氧区10连通的第一过水孔7;开设于第二隔墙2上、且与缺氧区10及好氧区14连通的第二过水孔4。第一过水孔7开设于第一隔墙的底部,第二过水孔4开设于第二隔墙2的上部。过水孔表面设有筛网20。所述的好氧区14的底部通过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管13、回流阀15及控制阀接生物选择区9的回流污泥输入端口。污泥回流泵包括分别通过管路与好氧区14的两个独立处理池下部连通的第一污泥回流泵18及第二污泥回流泵19;第一污泥回流泵18及第二污泥回流泵19分别与第一污泥回流泵控制阀22及第二污泥回流泵控制阀21连接,控制阀包括分别通过管路连接生物选择区的两个独立处理池污泥输入端的第一控制阀11以及第二控制阀12。所述的污泥回流管13中部经排泥阀17接排泥管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进的CASS反应池,包括池体,纵向设置且水平间隔分布于池体内的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将池体内部依次分隔为生物选择区(9)、缺氧区(10)及好氧区(14),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上开设有过水孔,好氧区(14)内设有滗水器(3)及曝气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选择区(9)及缺氧区(10)内设有流离球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的CASS反应池,包括池体,纵向设置且水平间隔分布于池体内的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将池体内部依次分隔为生物选择区(9)、缺氧区(10)及好氧区(14),第一隔墙(1)及第二隔墙(2)上开设有过水孔,好氧区(14)内设有滗水器(3)及曝气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选择区(9)及缺氧区(10)内设有流离球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CASS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离球填料包括设置于生物选择区(9)内的第一流离球填料(6),设置于缺氧区(10)内的第二流离球填料(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CASS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流离球填料(6)的粒径小于第二流离球填料(5)的粒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磊冉慧英栗勇田赵一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嘉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环嘉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