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如差速器,具有行星架,行星轮可转动地附连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至少一个太阳轮处于传递转矩的有效接触,其中行星架与驱动轮、如正齿轮连接。
技术介绍
行星架也能够构成为差速箱。从现有技术中,已经已知不同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例如从EP 0156067中已知。原则上,也从DE 10156890 C1中已知用于机动车辆的差速机构。在那里,公开了用于机动车辆的差速箱,所述差速箱具有安装在壳体壁中的具有驱动齿环的差速箱壳体,在所述差速箱壳体中设置有具有至少一个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的差速锥齿轮的差速器销,所述差速锥齿轮与安装在差速箱壳体中的驱动轴的驱动轴齿轮接合。驱动轴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一轴承安装在差速箱的壳体壁中和/或差速箱壳体的壳体壁中,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二轴承安装在驱动轴上,并且驱动轴具有用于驱动轴的构成为轴支承件的第一轴承和差速箱壳体的壳体支承件的共同的轴承衬套。基于锥齿轮的差速级也从参考文献US 7775928 B2中已知。此外,从DE 10 2009 017 397 A1中已知一种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基于行星轮。在那里介绍的传动装置涉及差速器,其具有:驱动侧的盘形部分;第一驱动部分,所述第一驱动部分抗扭地与被驱动的第一轴连接;第二驱动部分,所述第二驱动部分抗扭地与被驱动的第二轴连接,其中在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之间设有齿轮装置以用于将转矩 >从驱动侧的盘形部分传递到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上。第一驱动部分在此具有第一驱动盘的形状并且与被驱动的第一轴径向间隔地具有拱形部()。第二驱动部分此外具有从被驱动的第二轴起径向向外伸展的第二驱动盘的形状。拱形部此外远离第二驱动盘。齿轮装置设置在通过第一驱动盘的拱形部和第二驱动盘的相对置的区域形成的空间中。这种构成为差速器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能够构成为正齿轮差速器,例如从WO 2010/112366 A1中已知。在那里介绍的正齿轮差速器装置公开了在机动车中的可用性。在此,分别具有斜齿的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借助于被支撑的轴承装置应用于围绕的壳体,使得平行设置的太阳轮分别与平行设置的从动轴耦联。在该文献中提出,在平行设置的太阳轮之间和/或在太阳轮和围绕的壳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摩擦面。然而,已知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具有下述缺点:其需要非常多的轴向结构空间。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补救措施并且实现节约结构空间的、尤其节约径向结构空间的改进方案,所述改进方案同时是耐用的并且能够至少成本中性地构成或者在最佳情况下甚至以减小成本的方式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按照权利要求1的主题来实现。行星架经由与其分开的连接部件与轴承连接、如滚动轴承连接。以该方式,轴承能够更宽地构成并且靠近太阳轮。因此能够简单地实现优选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两侧存在的轴承装置的有利的O形布置方式。轴承的尺寸也能够确定为更小,因为设定了最佳的杠杆比。因此,能够将滚动轴承的内径扩大至,使得出现最佳的力比例。尽管如此,这种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极其紧凑地构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有利的实施例并且在下面更详细地阐述。因此有利的是,连接部件构成为板件,优选构成为板套。刚好板件或构成为板套的元件的应用能够允许进一步降低成本。当板套具有两个通过连接部段连接的柱形的法兰部段时,能够简化安装。在此有利的是,连接部段或者仅径向延伸地构成或者至少部段地横向于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延伸,更优选的是弯曲地构成。一个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也在于:连接部件与轴承的内环或外环处于传递力的支撑的接触。行星架因此能够经由连接部件和轴承可转动地附连在固定的壳体上。如果法兰部段具有第一边界面,所述第一边界面贴靠行星架并且与另一法兰部段的第二边界面相比距旋转轴线径向更近地间隔,那么相应的太阳轮能够被简单地安装,其中所述行星架围绕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边界面与轴承中的外环或内环贴靠。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也出现了几乎最佳的力和力矩分布。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第一边界面距旋转轴线的间距仅为第二边界面距旋转轴线的间距1.25倍至2倍大、更优选1.75倍大。当连接部段以沿径向方向延伸的方式贴靠行星架时,能够实现尤其耐用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变型形式。也有利的是,连接部件通过压制件固定在轴承的外环或内环上。在弹力更小的情况下出现更高的稳定性。也能够更好地使用特殊的成形技术、如“智能配合轴承(smart fit bearing)”。也能够更好地应用标准尺寸。此外这是有利的,因为因此在安装时存在限定的止挡点。如果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成为正齿轮差速器,所述正齿轮差速器具有两个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各与至少一个行星轮组的行星轮处于啮合,那么能够实现尤其紧凑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设计方案,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设计方案同时是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并且是低成本的。为了能够实现有利的自锁效应,有利的是,在太阳轮之间存在摩擦盘。也有利的是:连接部件构成为盖,所述盖封闭行星架和太阳轮之间的开口。以该方式一方面能实现密封效应并且另一方面实现支撑效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设计方案涉及构成为差速器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具有构成为差速箱的行星架,行星轮可转动地附连在所述行星架上。行星轮至少与太阳轮处于啮合,其中行星架能够与空心的驱动轮连接,其中此外具有轴承内环和轴承外环的轴承、如滚动轴承将行星架轴向地和/或径向地位置确定地可转动地安置在位置固定的壳体、如传动装置壳体中。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设计方案提出:轴承外环与行星架抗转动地连接并且轴承内环与位置固定的壳体连接。在这种设计方案中的力配合与行星架具有轴向指向外部的凸缘(Bund)的已知的解决方案相比能够显著更适宜地实现,其中轴承内环压紧在所述凸缘上。能够由此实现成本更适宜的、更轻的且更耐用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提出:轴承外环直接地与行星架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和/或材料配合地连接或者经由与这两个构件分开的连接部件来连接。在第一替选方案中,能够降低单个部件,这因此降低安装成本并且进一步降低这种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重量。因此第二变型形式提出:轴承环是连接部件并且具有下述优点:能够按需接受关于可用的几何形状的不同要求。借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提出:轴承构成为球轴承、优选构成为角接触球轴承或者构成为滚针轴承、滚子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43,47),如差速器,其具有行星架(3),行星轮(5,6)能转动地附连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至少一个太阳轮(9,10,11)处于有效接触,其中所述行星架(3)与驱动轮(1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3)经由与其分开的连接部件(18)与轴承(1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19 DE 102012206449.4;2012.04.19 DE 10201221.一种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43,47),如差速器,其具有行星架
(3),行星轮(5,6)能转动地附连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至
少一个太阳轮(9,10,11)处于有效接触,其中所述行星架(3)与驱
动轮(15)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3)经由与其分开的连接部件(18)与
轴承(1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部件(18)构成为板件,优选构成为板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
述板套具有两个通过连接部段(22)连接的柱形的法兰部段(21,23)。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其特征
在于,所述轴承(19)是滚动轴承(20,53),其中所述连接部件(18)
与所述轴承(19)的外环(28,45,49)或内环(29)处于传递力的、
支撑的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
述法兰部段(21)具有第一边界面(24),所述第一边界面贴靠所述行
星架(3)并且与另一所述法兰部段(23)的第二边界面(26)相比距
旋转轴线径向更近地间隔,所述行星架(3)围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
所述第二边界面与所述轴承(19)的所述外环(28)或所述内环(19)
贴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部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尔斯滕·比尔曼,哈拉尔德·马丁尼,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