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保护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19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头部保护用气囊,通过流入车内侧壁部和车外侧壁部之间的膨胀用气体,一面进行膨胀,一面从被折叠收容的车辆的侧窗的上方侧展开。气囊在乘客的头部的侧方的区域配置保护膨胀部。在保护膨胀部上,配置临时连接部,该临时连接部,将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连接,当展开完成后的保护膨胀部的内压上升时,再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囊,能够确保膨胀初期迅速展开,展开完成后,缓冲性良好地较厚地进行膨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车辆侧窗的上缘侧使膨胀用气体流入,向下方展开膨胀,可以保护乘客头部的头部保护用气囊
技术介绍
以往,头部保护用气囊,有在较薄的状态下展开后,使该部位较厚地进行膨胀的结构(例如参照特开2003-11767号专利公报)。此种气囊,配置将支柱部的车内侧覆盖的保护膨胀部,使膨胀用气体流入的流入口配置在下端侧,气囊膨胀初期,在覆盖支柱部的车内侧的保护膨胀部(形成支柱膨胀部)的左右两侧的部位,首先,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使支柱膨胀部在较薄的状态下展开,当支柱膨胀部展开完成后,再使膨胀用气体从下端侧的流入口流入,使支柱膨胀部较厚地鼓起。然而,在现有的头部保护用气囊中,膨胀初期可以在较薄的状态下完成展开而膨胀完成时的支柱膨胀部等需要较厚地膨胀的部位,在提高该部位的缓冲性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课题提出的,目的是提供可以确保膨胀初期迅速展开,而且,展开完成后可以缓冲性良好且较厚地进行膨胀的头部保护用气囊。本专利技术的头部保护用气囊具备保护膨胀部,其形成通过膨胀用气体一面进行膨胀,一面从被折叠收容的车辆的侧窗上方侧向下方展开的结构,并且配置在乘客头部的侧方区域,头部保护用气囊具备车内侧壁部以及车外侧壁部,配置在保护膨胀部的车内侧和车外侧,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二者之间;以及临时连接部,配置在保护膨胀部上,将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连接,当展开完成后的保护膨胀部的内压上升时,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头部保护用气囊,在膨胀初期,是在临时连接部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连接的状态下展开膨胀的,因此,保护膨胀部是在较薄的状态下使展开完成的,从而能够确保膨胀初期的迅速展开。而且,当展开完成后的保护膨胀部的内压上升时,临时连接部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因此保护膨胀部可以使配置临时连接部的部位较厚地鼓起,从而可以缓冲性良好地,也就是说可以确保充分的冲击吸收行程,保护乘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头部保护用气囊可以确保膨胀初期的迅速展开,而且,展开完成后,可以缓冲性良好且较厚地膨胀,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乘客。临时连接部优选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具备大致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部位,并从下端侧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在这样的结构中,临时连接部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的相互分离是从保护膨胀部的下部侧向上部侧进行的。也就是说,头部保护用气囊是从侧窗的上方向下方展开的构造,假设从临时连接部的上端侧将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的相互连接解除,则在展开膨胀完成之前,保护膨胀部的上部侧就开始变厚,膨胀用气体到达保护膨胀部的下部侧很迟,妨碍了保护膨胀部迅速展开完成。然而,在上述的结构中,临时连接部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的相互分离是从保护膨胀部的下部侧向上部侧完成的,因此,在膨胀用气体充分到达保护膨胀部的下部侧的阶段,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的相互分离就开始了,从而可以安稳地确保保护膨胀部的迅速展开。在头部保护用气囊的临时连接部具备大致沿着上下方向的部位,并从下端侧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而进行配置的情况下,临时连接部配置在保护膨胀部中与乘客头部接触的接触预定部,还可在接触预定部的前方侧或者后方侧的至少一方配置纵向流路,该纵向流路使膨胀用气体从上方流到下方,可以在膨胀用气体流入初期使临时连接部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前的接触预定部的展开完成。如此结构的头部保护用气囊,即使在膨胀初期的膨胀用气体流入初期,乘客头部位于车内的车外侧方向,接近侧窗,由于膨胀用气体流入纵向流路,保护膨胀部的接触预定部也可使展开完成。此时,临时连接部也随着因从纵向流路下部流入膨胀用气体而产生膨胀,接触预定部的临时连接部形成从下端侧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的结构,因此,在接触预定部的展开完成之前,不会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接触预定部维持较薄的状态展开,从而,即使乘客头部接近侧窗,也会轻易地进入该狭窄的空间,使展开完成。接触预定部的展开完成后,随着膨胀用气体从纵向流路的下部侧流入,接触预定部从下部侧鼓出,如果在接触预定部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产生充分的张力,就会从下端侧将临时连接部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从而配置有临时连接部的接触预定部较厚地鼓出。该膨胀过程中,使接近的乘客头部移动,推回到车内侧,从而缓冲性良好地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在乘客头部位于车内侧方向,与侧窗分离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头部保护用气囊,通过使膨胀用气体流入,可以顺利地使展开完成,并且能够使膨胀用气体顺利地并且迅速地流到保护膨胀部的各部位。因此,保护膨胀部的整个区域迅速地膨胀,向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的分离方向产生张力,从而将接触预定部中临时连接部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也顺利地并且迅速地分离,配置有临时连接部的接触预定部立即较厚地鼓出,之后,即使与以接近接触预定部的方式移动来的乘客头部接触,也可以缓冲性良好地,即能够确保充分的冲击吸收行程,保护乘客头部。因此,上述结构的头部保护用气囊,可以根据乘客头部的车内外方向的配置位置,相应地调整展开与膨胀的动作,从而能够缓冲性良好地有效地保护乘客头部。此种情况的头部保护用气囊中临时连接部的前后两侧的膨胀部位优选形成这样的结构,即临时连接部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即将分离之前的厚度为30~75mm。原因是,如果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即将分离之前的临时连接部的前后两侧的膨胀部位的厚度超过75mm,则临时连接部的前后两侧的部位,在一面膨胀一面向下方展开的情况下,在展开途中,有可能与正在接近的乘客头部产生干涉,妨碍接触预定部的展开完成,另外,临时连接部的前后两侧的部位,如果确保分离前的膨胀过程中的厚度等于或大于30mm,则在一面膨胀一面向下方展开的情况下,不会妨碍展开完成,并且从展开完成附近到临时连接部即将分离之前,可以保护乘客头部。另外,根据乘客头部的车内外方向的配置位置可以相应地调整展开与膨胀的动作的膝部保护用气囊也可形成以下的结构。即头部保护用气囊具备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以不能分离的方式连接同时使膨胀用气体不流入的非流入部,该非流入部具备将保护膨胀部的区域内进行分隔的分隔部。分隔部形成这样的结构,即具备覆盖部,该覆盖部配置在临时连接部上端侧的膨胀用气体的上游侧,可以保护临时连接部的上端侧不被流入初期的膨胀用气体破坏。在这样的结构下,临时连接部的上端侧,通过分隔部的覆盖部,被保护不被膨胀用气体破坏,可以进一步安稳地确保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从临时连接部的下端侧的分离。临时连接部优选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的强度设定在50~550N的范围内。如果形成这样的结构,就可以防止由于膨胀用气体的热量或流速等的影响导致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的不必要的分离,并且,在气囊的展开完成后,安稳地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可以使气囊较厚地膨胀,以确保充分的冲击吸收行程,即缓冲性变好。如果临时连接部的强度不足50N,由于膨胀用气体的热量或流速等的影响,临时连接部的上端侧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就有可能立即分离,从而阻碍气囊在乘客的头部与侧窗接近情况下的狭窄的空间内完成展开,如果临时连接部的强度超过550N,临时连接部的下端侧的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的分离就迟缓,导致较厚地进行膨胀的时期拖延,从缓冲性良好地保护乘客这一点出发,不优选。特别是,在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部保护用气囊,具备保护膨胀部,其形成通过膨胀用气体一面进行膨胀,一面从被折叠收容的车辆的侧窗上方侧向下方展开的结构,并且配置在乘客头部的侧方区域,所述头部保护用气囊具备:车内侧壁部以及车外侧壁部,配置在所述保护膨胀部的 车内侧和车外侧,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二者之间;以及临时连接部,配置在所述保护膨胀部上,将所述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连接,当展开完成后的所述保护膨胀部的内压上升时,使所述车内侧.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道夫棚瀬利则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