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732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气源(1)和气袋(2),所述控制单元与气源(1)电连接,所述气源(1)与气袋(2)相通;其中,发动机罩(5)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与车身(12)为可打开连接,所述气袋(2)未展开时折叠安置在发动机罩(5)内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展开时气袋(2)平铺在前挡风玻璃(6)上,并且展开的气袋(2)的一部分位于打开的发动机罩(5)下并且对发动机罩(5)形成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保护全面、易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更具体是涉及一种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
技术介绍
当行人被汽车前围(包括前保险杠)撞击后,行人翻向发动机罩,与前挡风玻璃、雨刮、发动机罩等硬物发生的碰撞称为二次碰撞。行人二次碰撞保护装置是防止汽车与行人发生二次碰撞的装置,行人气囊就是其中一种,目前有两种包括防止二次碰撞的行人气囊保护装置的汽车。第一种行人气囊是题为“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的专利技术(CN1500045A)中所公开的一种设置在汽车左右前立柱中一个前立柱的上部上的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气囊本体。当碰撞发生时,气袋从两个前立柱展开,当行人撞向挡风玻璃时,气袋将部分挡风玻璃及雨刮等硬物覆盖,将人与这些硬物隔离来保护行人的生命安全。但是这种行人气囊并不能增加撞击时距发动机罩的缓冲距离,没有降低发动机罩的碰撞危险。此外,由于气袋从汽车的前立柱展开,展开后受外界空气阻力等因素影响,气袋展开方向不易控制,易向外展开而没有覆盖前挡风玻璃等位置。第二种行人气囊是题为“用于行人等的保护袋装置”的专利技术(CN1446718A)中所公开的一种设置在汽车的发动机罩内一小盒内的气囊装置。当碰撞发生时,气袋推开盒盖,在发动机罩上平铺展开,将发动机罩盖住,这样增大撞击的缓冲空间,起到了保护行人的作用。但是这种平铺式气囊,仅利用气袋的厚度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部分遮掩,保护效果并不好,并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界空气和阻力的作用会使平铺的气袋的位置发生错位,以至于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现有的包括行人气囊的汽车都不能同时很好地降低前挡风玻璃、发动机罩等对被撞行人的危险程度,并且气袋展开方向也不易控制。如果将上述两种具有行人气囊的汽车进行组合,即同时在前立柱以及发动机罩内安装气囊或加大后一种气袋的容积以求同时实现两种功能,则安装的位置会限制气囊使用以致难于控制气袋的展开形状和方向,并且所需气袋容积较大,对气源要求较高,组合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全面、易于控制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包括行人保护装置,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气源和气袋,所述控制单元与气源电连接,所述气源与气袋相通;其中,发动机罩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与车身为可打开连接,所述气袋未展开时折叠安置在发动机罩内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展开时气袋平铺在前挡风玻璃上,并且展开的气袋的一部分位于打开的发动机罩下并且对发动机罩形成支撑。当控制单元发出启动气源的信号时,气源对气袋充气并使其展开。所述气袋展开时发动机罩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打开,气袋通过打开的缝隙展开,并利用发动机罩引导气袋的展开方向,气袋展开后将前挡风玻璃以及位于前挡风玻璃附近的雨刮、后视镜、前立柱等硬物覆盖并与行人隔离,优选情况下覆盖部分发动机罩,从而避免直接接触造成生命危险。并且,通过发动机罩的打开,增加了行人距发动机罩的距离,从而增大了碰撞时的缓冲空间,减轻了行人被碰撞的程度。此外,由于利用发动机罩引导气袋展开方向,空气阻力和汽车行驶中的惯性对气袋影响较小,所以便于控制。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具有保护全面、易于控制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的气袋展开前正面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的气袋展开后正面示意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的气袋展开前侧面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的气袋展开后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袋固定杆的示意图;图6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卡扣式限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卡扣式限力机构打开时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卡扣式限力机构部件分离示意图;图9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滑杆式限力机构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滑杆式限力机构的部件分离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滑杆式限力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是图9所示滑杆式限力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的气袋展开前、后的正面示意图。图3、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的气袋展开前、后的侧面示意图。如上述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包括行人保护装置,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未图示)、气源1和气袋2,所述控制单元与气源1电连接,所述气源1与气袋2相通;其中,发动机罩5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与车身12为可打开连接,所述气袋2未展开时折叠安置在发动机罩5内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展开时气袋2平铺在前挡风玻璃6上,并且展开的气袋2的一部分位于打开的发动机罩5下并且对发动机罩5形成支撑。所述气源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选自烟火发生器、混合式发生器或高压气瓶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气袋2可以是单腔袋或多腔袋,结构和材料的选用为本领域人员所公知。所述气袋2可以为一个矩形单腔气袋,优选情况下,所述气袋2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当气袋2展开时,气袋2的第一部分覆盖在前挡风玻璃6上,第二部分覆盖在部分发动机罩5上,两个部分之间的夹角与汽车前挡风玻璃6和发动机罩5之间的夹角配合。其中,第一部分的厚度为5-30厘米,优选为8-20厘米,再优选为10-15厘米;第一部分的高度为10-50厘米,优选为20-40厘米,再优选为25-35厘米,为了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优选为驾驶员一侧的高度低于乘客一侧;第一部分的宽度略宽于车身12的宽度,根据车型不同而设定,使第一部分展开时覆盖雨刮7、前立柱8以及后视镜11为优,优选为140-200厘米。所述气袋2还可以包括保护套(未图示),该保护套包覆在未展开的气袋2的外部,并且在气袋2展开方向上具有削弱缝,当气袋2展开时能很好的控制展开方向和形状。为了防水、防潮、防尘、隔热,所述保护套优选为树脂材料,更优选为TPE、尼龙、PE、PU的一种或几种,最优选为HDPE。优选情况下,所述气袋2的一部分与车身12固定连接,以防止气袋2展开时脱离车身,从而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所述固定连接可以选取本领域人员所公知的任一种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如图5所示,所述气袋2还可以包括气袋固定杆4。所述气袋固定杆4为条状杆,穿过气袋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车身12上,使气袋2展开时由于底部固定而不向发动机罩5内部打开。更优选情况下,所述气袋固定杆4还可以为空心导气管,与气源1连通,具有导气孔,用于对气源1产出的气体进行导向,使气袋2均匀充气。所述导气孔的尺寸和数量根据气袋2的体积、外形、构造而设定,为本领域人员所公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发动机罩5优选还包括锁扣9,位于发动机罩5的前端,并与车身12转动连接,这样发动机罩5可以以锁扣9为支点打开。所述发动机罩5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打开方式,可以选用电控装置由控制单元给出开启信号使发动机罩5打开,或者在发动机罩5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与车身12之间设置可打开的限力机构13,气袋2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使所述限力机构13打开,发动机罩5与车身12脱离并产生缝隙,所述气袋2通过打开的缝隙展开,本专利技术优选为这种方式。所述限力机构13位于发动机罩5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和车身12之间,包括两个连接件,一个连接件与发动机罩5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气源(1)和气袋(2),所述控制单元与气源(1)电连接,所述气源(1)与气袋(2)相通;其中,发动机罩(5)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与车身(12)为可打开连接,所述气袋(2)未展开时折叠安置在发动机罩(5)内靠近前挡风玻璃(6)一侧,展开时气袋(2)平铺在前挡风玻璃(6)上,并且展开的气袋(2)的一部分位于打开的发动机罩(5)下并且对发动机罩(5)形成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兴超温俊朱斌邹财松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