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萎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2525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萎凋装置,其包括至少两组依次相连且凹凸配合的萎凋槽,该萎凋槽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传送带,以及装设在传送带上方的可调节匀叶器,该传送带通过多个传动轮在槽体内形成循环回路。在槽体的一侧设有缺口部,另一侧设有与缺口部相适配的凸起部,在缺口部上设有入料口,凸起部下方设有出料口;槽体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萎凋的环节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并分别通过凹凸配合的萎凋槽,实现上述阶段的无缝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自然萎凋效率低下,以及现有萎凋装置参数不易控制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红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萎凋装置,其包括至少两组依次相连且凹凸配合的萎凋槽,该萎凋槽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传送带,以及装设在传送带上方的可调节匀叶器,该传送带通过多个传动轮在槽体内形成循环回路。在槽体的一侧设有缺口部,另一侧设有与缺口部相适配的凸起部,在缺口部上设有入料口,凸起部下方设有出料口;槽体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装置。本技术通过将萎凋的环节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并分别通过凹凸配合的萎凋槽,实现上述阶段的无缝对接,本技术解决了传统自然萎凋效率低下,以及现有萎凋装置参数不易控制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红茶的品质。【专利说明】一种红茶萎凋装置
本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红茶萎凋装置。
技术介绍
鲜叶进行萎凋,是红茶初制过程的重要工序,萎凋工艺发生茶叶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这对后续工艺成茶的外形、内质均起到较大影响。萎凋的目的在于蒸发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子变软,从而便于揉捻。同时,增强酶的活性,使内含成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为红茶的优良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有技术中,茶叶的萎凋加工大多采用在室内自然平摊,并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方法,这对环境天气的要求较高,产品的品质偶然性较高,易出现次品,这对红茶生产企业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自然萎凋一般需要6?8小时才能达到要求,影响生产进度。此夕卜,近年来陆续出现自动萎凋设备进行萎凋作业,但是如果通过单独的萎凋装置,往往难以实现对萎凋槽内风力、温度、湿度的调节。 鉴于此,如何设计一款高效且兼顾茶叶品质的萎凋机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萎凋装置,以解决了现有萎凋装置效率低,萎凋过程参数不易调节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红茶的品质。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萎凋装置,其包括至少两组依次相连且凹凸配合的萎凋槽,该萎凋槽包括槽体,设置在槽体内的传送带,以及装设在传送带上方的可调节匀叶器,该传送带通过多个传动轮在槽体内形成循环回路。在槽体的一侧设有缺口部,另一侧设有与缺口部相适配的凸起部,在缺口部上设有入料口,凸起部下方设有出料口 ;槽体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萎凋的环节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并分别通过凹凸配合的萎凋槽,实现上述阶段的无缝对接,并通过匀叶器保证操作过程中鲜叶萎凋的均匀度。本技术解决了传统自然萎凋效率低下,萎凋装置参数不易控制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红茶的品质。 为了实现对萎凋槽内鲜叶的多次翻转,保证操作过程中鲜叶萎凋的均匀度,上述萎凋槽内还设有用于实现匀叶器沿传送带运行方向来回运动的行车,以及用于驱动该行车的电机。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红茶萎凋装置还包括鼓风机,以及一端与鼓风机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各个萎凋槽上的通风管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每个萎凋槽的风力控制,优选的,上述通风管道上还设有风力调节装置。 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萎凋槽内部的传送带顶部倾斜布置在槽体内,其倾斜角度优选为45°。传送带上方的匀叶器具体包括匀叶杆,以及用于驱动匀叶杆工作的旋转电机;该匀叶杆包括圆杆,以及均匀设置在圆杆上且向外延伸的一组棘针。优选的,棘针的端部向同一方向弯曲,并且弯曲方向与匀叶杆的旋转方向相同。 作为本技术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萎凋槽连续设置有五组,分别对应第一萎凋槽、第二萎凋槽、第三萎凋槽、第四萎凋槽和第五萎凋槽,该第一萎凋槽靠近入料口的一侧还设有提升机,该提升机上还设有匀叶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五组萎凋槽连续布置成一条直线,并对各萎凋槽内部的温度、湿度、风速、传送带运行速度和铺叶厚度分别进行设置,为了保证失水的均匀度,在设置时后一道工序的萎凋槽内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应当慢于前一道工序萎凋槽内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进而保证茶叶的品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一组凹凸配合的萎凋槽,将萎凋的环节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并实现上述阶段的无缝对接,茶叶每从一个萎凋槽落入另一个萎凋槽的时候,都相当于对茶叶进行一次翻转,使得萎凋更加均匀,同时解决传统自然萎凋效率低下,以及萎凋装置参数不易控制的问题,大大提高红茶的品质。在传送带上部设置高度可调的匀叶器,可以视鲜叶的品质来调节鲜叶的厚度;将萎凋槽内还设有用于实现匀叶器沿传送带运行方向来回运动的行车,实现对鲜叶的多次翻转;通过各萎凋槽缺口部、凸起部的凹凸配合实现无缝对接,保证茶叶加工的清洁化连续生产。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萎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匀叶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至3,一种红茶萎凋装置,其包括五组依次相连且凹凸配合的萎凋槽101,具体的从左往右分别对应第一萎凋槽11、第二萎凋槽12、第三萎凋槽13、第四萎凋槽14和第五萎凋槽15。 上述萎凋槽101包括槽体1,设置在槽体I内的传送带2,以及装设在传送带2上方的可调节匀叶器3,传送带2通过多个传动轮在槽体I内形成循环回路。该匀叶器3包括匀叶杆,以及用于驱动匀叶杆工作的旋转电机,匀叶杆包括圆杆31,以及均匀设置在圆杆上且向外延伸的一组棘针32。萎凋槽101内还设有用于实现匀叶器3沿传送带2运行方向来回运动的行车,以及用于驱动该行车的电机。 此外,在槽体I的一侧设有缺口部4,另一侧设有与缺口部4相适配的凸起部5。在缺口部4上开设有入料口 6,凸起部5下方设有出料口 7。槽体I内还设有用于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装置。传送带2的顶部倾斜布置在槽体I内,其倾斜角度为45°。 上述红茶萎凋装置还包括鼓风机,以及一端与鼓风机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各个萎凋槽上的通风管道。在第一萎凋槽11靠近入料口的一侧还设有提升机8,该提升机8上还设有匀叶机构。 操作时,鲜叶经摊青工序后由提升机进入第一萎凋槽,接着依次进入第二萎凋槽、第三萎凋槽、第四萎凋槽和第五萎凋槽。通过对各萎凋槽内部的温度、湿度、风速、传送带运行速度和铺叶厚度分别进行设置,在保证原有红茶品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红茶的萎凋速度,其萎凋时间可达3?4小时,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如在各个萎凋槽内分别设置一鼓风机等等,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红茶萎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萎凋装置包括至少两组依次相连且凹凸配合的萎凋槽(101),该萎凋槽(101)包括槽体(I),设置在槽体(I)内的传送带(2),以及装设在传送带(2)上方的用于调节鲜叶厚度的匀叶器(3),该传送带(2)通过多个传动轮在槽体(I)内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槽体⑴的一侧设有缺口部(4),另一侧设有与缺口部⑷相适配的凸起部(5),在缺口部(4)上设有入料口(6),凸起部(5)下方设有出料口(7);所述槽体(I)内还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茶萎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萎凋装置包括至少两组依次相连且凹凸配合的萎凋槽(101),该萎凋槽(101)包括槽体(1),设置在槽体(1)内的传送带(2),以及装设在传送带(2)上方的用于调节鲜叶厚度的匀叶器(3),该传送带(2)通过多个传动轮在槽体(1)内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槽体(1)的一侧设有缺口部(4),另一侧设有与缺口部(4)相适配的凸起部(5),在缺口部(4)上设有入料口(6),凸起部(5)下方设有出料口(7);所述槽体(1)内还设有用于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一平谢昌瑜张峰叶永忠谢绍光方家钰
申请(专利权)人: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