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结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它通过将模板在棒料外表面上的滚压,再将其刻蚀,从而实现曲面上的微结构的制造。属于微结构制造
。
技术介绍
微接触压印技术是纳米压印技术中的一种,由IBM和哈佛大学所提出,其原理与盖章的概念最为相近。该工艺采用弹性的印章将硫醇转移到镀金或银的表面上。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倒在包含图形的模具上,一般模具可通过光学、电子束光刻得到,也可以通过微机械结构加工或其他微型结构的复制得到。印章材料在模具中固化,脱模后得到所需印章。通常印章的材料为PDMS。将印章与衬底接触并浸没在“墨”溶液中,墨溶液主要为硫醇,让印章充分沾上“墨汁”。随后将浸有“墨汁”的印章盖在镀金的衬底上,墨汁会沾在镀金衬底上。只有与印章接触过的表面才能沾上硫醇溶液,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硫醇分子会吸附有机分子,从而实现自组装。另外,硫醇与金反应后,还可以采用湿法刻蚀的方法,如在氰化物溶液中,氰化物的离子促使未被单分子层覆盖的金溶解,而单分子层能有效阻挡氰化物的离子,将被覆盖的金保留,即可实现图形转移。 微接触压印工艺不需要极为苛刻的实验环境,而且对表面平坦化也没有要求,相比光学光刻而言,更加方便和经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展开曲面微结构制造方法,其突破了传统光刻和微接触压印等方法只能在平面上制作微结构的局限性,且高效率,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其突破了传统光刻和微接触压印等方法只能在平面上制作微结构的局限性,且高效率,低成本。 2、技术方案:为了达到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面上微结构滚压成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将要制造结构的曲面情况,通过光刻、化学刻蚀及微机械加工方法,设计制造出所需的平面压印模板;步骤二:在另一平面上附着一层黏性均匀薄的转印介质,将压印模板压在粘附有转印介质的平面上,使转印介质能够均匀的覆盖至其上;对压印模板的要求是:表面除需要加工的结构外,应当保持光滑,为了保证滚压过程中无相对滑动且接触良好,压印模板应选用相对柔软材料;步骤三:通过精确控制滚压过程,将压印模板上的转印介质转印至将要制造结构的的外表面上,从而实现将模板上的结构转印至其上;对圆柱棒料,通过简单滚压直接实现;对圆柱、锥体复合表面,分多次对圆柱面和锥面滚压实现;步骤四:根据不同棒料的材质和转印介质,选用合适的刻蚀方法对带有转印介质的棒料进行刻蚀处理,刻蚀方法的选择要能够刻蚀棒料,而不能刻蚀转印介质,从而将转印的结构刻蚀至所需深度;步骤五:棒料上刻蚀结构完成后,将残余的转印介质去除,最终在棒料上得到所需的精密微结构;步骤六:压印模板经过清洗处理后,可继续重复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上微结构滚压成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将要制造结构的曲面情况,通过光刻、化学刻蚀及微机械加工方法,设计制造出所需的平面压印模板; 步骤二:在另一平面上附着一层黏性均匀薄的转印介质,将压印模板压在粘附有转印介质的平面上,使转印介质能够均匀的覆盖至其上;对压印模板的要求是:表面除需要加工的结构外,应当保持光滑,为了保证滚压过程中无相对滑动且接触良好,压印模板应选用相对柔软材料; 步骤三:通过精确控制滚压过程,将压印模板上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伟,张力文,张德远,程明龙,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