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旭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975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包括外炉体和热风内炉体,热风内炉体设置在外炉体内,外炉体靠下端面的炉体上设置热风进风管,热风内炉体内设置螺旋加热盘管,热风内炉体内靠四周炉壁设置围绕螺旋加热盘管的竖直加热管体,且热风内炉体内一侧的竖直加热管体连接进料管,另一竖直加热管体顶端与螺旋加热盘管连接,热风内炉体的顶部一侧连接出风盘管,出风盘管盘绕在热风内炉体的外表面,且出风盘管与设置在外炉体一侧的出风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改进增长了受热媒介在加热炉内的流动路线,增加了受热媒介在热风炉内的停留时间,加热效率高,且热风炉具有二次加热和保温的效果,热量利用率高,减少能耗,减少了能源浪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
本技术涉及供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热风炉在养殖业、种植业、木业加工业、生产车间等广泛应用且不断发展,传统式热风炉,大体包括炉膛、炉体和炉座,炉体的四周包有空气夹层,空气夹层内设有引风口和出风口,这种热风炉通过炉膛内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对空气夹层内的冷风进行热传导和辐射,达到冷风加热目的,其对媒介的加热效率低,受热缓慢,热量利用率低,能耗高,能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通过结构改进增长了受热媒介在加热炉内的流动路线,增加了受热媒介在热风炉内的停留时间,加热效率高,且热风炉具有二次加热和保温的效果,热量利用率高,减少能耗,减少了能源浪费。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包括外炉体和热风内炉体,所述热风内炉体设置在外炉体内,所述外炉体靠下端面的炉体上设置与热风内炉体连接的热风进风管,所述热风内炉体内设置螺旋加热盘管,所述热风内炉体内靠四周炉壁设置围绕螺旋加热盘管的竖直加热管体,且热风内炉体内一侧的竖直加热管体连接进料管,另一竖直加热管体顶端与螺旋加热盘管连接,所述热风内炉体的顶部一侧连接出风盘管,所述出风盘管盘绕在热风内炉体的外表面,且出风盘管与设置在外炉体一侧的出风管连接。 所述外炉体和热风内炉体之间的空隙设置保温填充材。 所述热风进风管连接燃烧室。 所述竖直加热管体之间连接有接通管。 所述螺旋加热盘管的出料管口设置在外炉体靠下端部。 所述进料管的管口设置在外炉体顶部一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热风炉加热时,将待加热媒介从进料管在热风炉顶部的管口加入,待加热媒介沿进料管进入热风内炉体内的竖直加热管体进行加热,且竖直加热管体沿热风内炉体内靠四周炉壁设置,在待加热媒介流过所有竖直加热管体后,从一竖直加热管体的顶端进入螺旋加热盘管,在螺旋加热盘管进行加热,最后从外炉体靠下端部的出料管口流出加热完毕,其中待加热媒介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且热风内炉体内竖直加热管体加上螺旋加热盘管的结合结构设计,大大增长了受热媒介在加热炉内的流动路线,增加了受热媒介在热风炉内的停留时间,加热效率高,同时热风炉采用外炉体和热风内炉体套接组合方式组成,并在外炉体和热风内炉体设置保温填充材,热风炉保温效果且增加了使用安全性,热风内炉体内的热风由燃烧室经热风进风管输送至炉体内,且热风内炉体的表面设置与炉体顶部一侧连接的出风盘管,最后流经出风盘管内的热风从外炉体一侧的出风管流出,出风盘管使流出的热风对热风内炉体的二次加热,充分利用热源,减少能耗,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节能热风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节能热风炉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技术节能热风炉的后视剖面图; 图4为本技术节能热风炉的俯视横向剖面图。 其中:1、外炉体;2、保温填充材;3、热风内炉体;4、出风盘管;5、出风管;6、进料管;7、竖直加热管体;8、螺旋加热盘管;9、热风进风管;10、出料管口 ;11、接通管;12、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4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包括外炉体I和热风内炉体3,所述热风内炉体3设置在外炉体I内,所述外炉体I靠下端面的炉体上设置与热风内炉体3连接的热风进风管9,所述热风内炉体3内设置螺旋加热盘管8,所述热风内炉体3内靠四周炉壁设置围绕螺旋加热盘管8的竖直加热管体7,且热风内炉体3内一侧的竖直加热管体7连接进料管6,另一竖直加热管体7顶端与螺旋加热盘管8连接,所述热风内炉体3的顶部一侧连接出风盘管4,所述出风盘管4盘绕在热风内炉体3的外表面,且出风盘管4与设置在外炉体I 一侧的出风管5连接,所述外炉体I和热风内炉体3之间的空隙设置保温填充材2,所述热风进风管9连接燃烧室12,所述竖直加热管体7之间连接有接通管11,所述螺旋加热盘管8的出料管口 10设置在外炉体I靠下端部,所述进料管6的管口设置在外炉体I顶部一侧。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热风炉加热时,将待加热媒介从进料管6在热风炉顶部的管口加入,待加热媒介沿进料管6进入热风内炉体3内的竖直加热管体7进行加热,且竖直加热管体7沿热风内炉体3内靠四周炉壁设置,在待加热媒介流过所有竖直加热管体7后,从一竖直加热管体7的顶端进入螺旋加热盘管8,在螺旋加热盘管8进行加热,最后从外炉体I靠下端部的出料管口 10流出加热完毕,其中待加热媒介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且热风内炉体3内竖直加热管体7加上螺旋加热盘管8的结合结构设计,大大增长了受热媒介在加热炉内的流动路线,增加了受热媒介在热风炉内的停留时间,加热效率高,同时热风炉采用外炉体和热风内炉体套接组合方式组成,并在外炉体I和热风内炉体3设置保温填充材2,热风炉保温效果且增加了使用安全性,热风内炉体3内的热风由燃烧室12经热风进风管9输送至炉体内,且热风内炉体3的表面设置与炉体顶部一侧连接的出风盘管4,最后流经出风盘管4内的热风从外炉体I 一侧的出风管5流出,出风盘管4使流出的热风对热风内炉体3的二次加热,充分利用热源,减少能耗,节约了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包括外炉体(1)和热风内炉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内炉体(3)设置在外炉体(1)内,所述外炉体(1)靠下端面的炉体上设置与热风内炉体(3)连接的热风进风管(9),所述热风内炉体(3)内设置螺旋加热盘管(8),所述热风内炉体(3)内靠四周炉壁设置围绕螺旋加热盘管(8)的竖直加热管体(7),且热风内炉体(3)内一侧的竖直加热管体(7)连接进料管(6),另一竖直加热管体(7)顶端与螺旋加热盘管(8)连接,所述热风内炉体(3)的顶部一侧连接出风盘管(4),所述出风盘管(4)盘绕在热风内炉体(3)的外表面,且出风盘管(4)与设置在外炉体(1)一侧的出风管(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热风炉结构,包括外炉体(I)和热风内炉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内炉体(3)设置在外炉体(I)内,所述外炉体(I)靠下端面的炉体上设置与热风内炉体(3)连接的热风进风管(9),所述热风内炉体(3)内设置螺旋加热盘管(8),所述热风内炉体(3)内靠四周炉壁设置围绕螺旋加热盘管(8)的竖直加热管体(7),且热风内炉体(3)内一侧的竖直加热管体(7)连接进料管¢),另一竖直加热管体(7)顶端与螺旋加热盘管(8)连接,所述热风内炉体(3)的顶部一侧连接出风盘管(4),所述出风盘管(4)盘绕在热风内炉体(3)的外表面,且出风盘管⑷与设置在外炉体⑴一侧的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陈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