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肥料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876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立式肥料搅拌机的改进。目的是提供一种混料均匀的立式肥料搅拌机,包括搅拌桶,搅拌桶的顶部固定有电机,搅拌桶内部同轴设置通过电机带动的搅拌轴,搅拌桶上部外侧具有进料斗,搅拌桶底部具有带卸料阀的出料口,搅拌桶内侧上部设置有倾斜的导料板,导料板的上端与进料斗的进料斜面相接,下端与搅拌桶远离进料斗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下料通道,搅拌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叶片组、第二叶片组和第三叶片组,导料板位于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之间,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带有刀刃,第二叶片组上具有导流筒,第三叶片组位于搅拌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高物料颗粒大小均匀度和物料流动性,有效提高了物料混合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肥料搅拌机
本技术属于肥料生产设备,具体涉及立式肥料搅拌机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肥料生产中使用的搅拌机多为卧式搅拌机,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在搅拌机内一般搅拌一边向出料口方向输送,但是这种搅拌机的搅拌效果不是很理想,并且存在出料不彻底的问题。也有使用立式搅拌机进行肥料的搅拌,但是由于肥料的组成物料是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流动性差,单靠搅拌叶片对肥料进行搅拌,在重力作用下,物料在搅拌机内形成堆积,特别是位于底层的物料,不容易被搅拌均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设计了一种用于废弃烟叶制造肥料的二级混料系统(专利号为CN201420093996.0),其中包括一个搅拌桶,搅拌桶包括筒体和搅拌轴,搅拌轴底部沿搅拌轴周向均匀设有多块搅拌叶片,筒体内由上而下设有若干个相互交错设置的倾斜的下料板,下料板上开设有缺口,下料板安装好以后,搅拌轴位于缺口内。该搅拌桶采用电机驱动搅拌轴旋转对物料进行搅拌,同时通过下料板形成迷宫式下料通道,来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度,提高物料混合的加工效率。该搅拌桶结构中,的下料板只是起到一个对物料进行导向的作用,使物料不会直接从进料口马上进入到筒体底部,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物料到筒体底部进行堆积的速度,但是实际上在物料通过下料板的过程中并不能对物料起到混合的作用,因此,其仍然无法有效地解决物料堆积的问题,对物料的混合均匀度的提高仍然有限。并且还容易出现物料在下料板上形成堆积,堵塞下料通道,而影响下料。另外,由于肥料的组成物料颗粒大小不同,这也对物料的混合均匀度以及后续的造粒加工具有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料均匀的立式肥料搅拌机,通过提高物料颗粒大小的均匀度和物料的流动性,来有效地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度。 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肥料搅拌机,包括底部呈圆锥形的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顶部固定有电机,搅拌桶内部同轴设置通过电机带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桶的上部外侧具有进料斗,搅拌桶的底部具有带卸料阀的出料口,搅拌桶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倾斜的导料板,导料板的上端与进料斗的进料斜面相接,下端与搅拌桶远离进料斗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下料通道,所述搅拌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叶片组、第二叶片组和第三叶片组,所述导料板位于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之间,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带有刀刃,第二叶片组上具有导流筒,第三叶片组位于搅拌桶的底部。 优选的:在第一下料通道的下方的搅拌桶内侧壁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倾斜方向与导料板相反,第一下料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全部落入导流板的范围内,导流板的下端与搅拌桶远离第一下料通道一侧的内侧壁形成第二下料通道,第二下料通道的面积不小于搅拌桶上部截面面积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导料板与导流板之间的搅拌轴部分设置有第四叶片组。 优选的:所述第四叶片组由沿搅拌轴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拨动叶片组成,所述拨动叶片在其长度方向为水平设置,在其宽度方向为竖直设置。 前述任意结构都可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叶片组由固定在搅拌轴上的至少两层粉碎叶片组成,且每层叶片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递减。 优选的:所述粉碎叶片倾斜向下设置,且其下端为工作端。 前述任意结构都可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叶片组由同轴固定在搅拌轴上的固定套,与固定套同轴设置的导流筒,位于固定套与导流筒之间的内导向叶片,以及位于导流筒外侧的外导向叶片组成。 优选的:所述内导向叶片和外导向叶片均设置为沿搅拌轴周向均匀分布的多片,内导向叶片和外导向叶片在长度方向为水平设置,在宽度方向为倾斜设置,且内导向叶片和外导向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前述任意结构都可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叶片组由固定在搅拌轴上的至少两片搅拌叶片组成,所述搅拌叶片竖向设置,且其自由端的端面与搅拌桶底部的圆锥形侧壁平行。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搅拌桶内部设置与进料斗相接的导料板,使物料不会直接从进料斗处落入搅拌桶底部,减缓物料的进入搅拌桶底部的速度,同时物料在进料过程中通过导料板上方的第一叶片组进行分流,并且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带有刀刃,可以起到对物料的破碎作用,使物料的颗粒变得更加均匀,更利于提高混合的均匀性;在导料板下方还具有第二叶片组和第三叶片组,第三叶片组将搅拌桶底部的物料进行搅动,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搅拌桶的侧壁运动,从导流筒的外部向上流动,流动到导流筒上部的物料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向导流筒内部聚拢,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物料从导流筒内向下再次落入搅拌桶的底部,再经过第三叶片组的搅动,再向上流动,如此不断循环,使物料的流动变得非常顺畅,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为物料流动不畅而导致物料混合均匀性不高的问题,保证了混料的均匀,提高了肥料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叶片组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中第四叶片组的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叶片组的俯视图; 图5为本技术中第三叶片组的仰视图; 图6为第三叶片组中搅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立式肥料搅拌机,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搅拌桶2,所述搅拌桶2的底部呈圆锥形。所述搅拌桶2的上部外侧具有进料斗3,进料斗3的底面为倾斜的进料斜面,该进料斜面与搅拌桶2的内部连通。搅拌桶2的底部中心具有带卸料阀的出料口 11,在搅拌桶2内进行物料搅拌时,卸料阀处于关闭状态,物料搅拌完毕后,打开卸料阀物料即可从出料口 11处流出搅拌桶2。卸料阀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技术时,可以在现有的卸料阀结构中进行选择,只要能够适用于对固体物料进行流放的卸料阀均适用于本技术。 在搅拌桶2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倾斜的导料板6,导料板6的上端与进料斗3的进料斜面相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料板6与进料斗3的进料斜面为一体结构。导料板6的两侧边沿与搅拌桶2的内侧壁相接,导料板6的下端边沿与搅拌桶2远离进料斗3—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下料通道。 在第一下料通道的下方的搅拌桶2内侧壁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板8,所述导流板8的倾斜方向与导料板6相反,第一下料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全部落入导流板8的范围内,这样所有从第一下料通道流出的物料均会落到导流板8上。导流板8的两侧与搅拌桶2的内侧壁相接,导流板8的下端与搅拌桶2远离第一下料通道一侧的内侧壁形成第二下料通道,并且第二下料通道的面积不小于搅拌桶2上部截面面积的一半。即导流板8的水平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搅拌桶2上部截面面积的一半,导料板6的水平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搅拌桶2上部截面面积的一半,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板8的水平投影面积小于搅拌桶2上部截面面积的一半,导料板6的水平投影面积大于搅拌桶2上部截面面积的一半。 在搅拌桶2的顶部固定有电机,搅拌桶2内部同轴设置通过电机带动的搅拌轴4,搅拌轴4的顶端穿出搅拌桶2顶部后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形成连接,在搅拌轴4与搅拌桶2的顶部之间设置转动轴承,在导料板6上开设有供搅拌轴4穿过的通孔。 所述搅拌轴4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叶片组5、第四叶片组7、第二叶片组9和第三叶片组10,所述第一叶片组5位于导料板6的上方,第一叶片组5由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肥料搅拌机,包括底部呈圆锥形的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顶部固定有电机,搅拌桶内部同轴设置通过电机带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桶的上部外侧具有进料斗,搅拌桶的底部具有带卸料阀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搅拌桶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倾斜的导料板,导料板的上端与进料斗的进料斜面相接,下端与搅拌桶远离进料斗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下料通道,所述搅拌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叶片组、第二叶片组和第三叶片组,所述导料板位于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之间,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带有刀刃,第二叶片组上具有导流筒,第三叶片组位于搅拌桶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肥料搅拌机,包括底部呈圆锥形的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顶部固定有电机,搅拌桶内部同轴设置通过电机带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桶的上部外侧具有进料斗,搅拌桶的底部具有带卸料阀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搅拌桶的内侧上部设置有倾斜的导料板,导料板的上端与进料斗的进料斜面相接,下端与搅拌桶远离进料斗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下料通道,所述搅拌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叶片组、第二叶片组和第三叶片组,所述导料板位于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之间,第一叶片组的叶片带有刀刃,第二叶片组上具有导流筒,第三叶片组位于搅拌桶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肥料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下料通道的下方的搅拌桶内侧壁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倾斜方向与导料板相反,第一下料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全部落入导流板的范围内,导流板的下端与搅拌桶远离第一下料通道一侧的内侧壁形成第二下料通道,第二下料通道的面积不小于搅拌桶上部截面面积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肥料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与导流板之间的搅拌轴部分设置有第四叶片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肥料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义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双流牛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