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包括头枕调节杆、头枕支撑管体及卡接件;头枕支撑管体为中空管体结构;头枕调节杆垂直插入头枕支撑管体内部;头枕调节杆的外缘面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插接口;头枕支撑管体的管壁上对应头枕调节杆上的插接口设有长槽口;卡接件为Μ型卡扣结构,卡接件两内侧的开口端上对应插接口设有接插端口;卡接件的两内侧表面上包覆有电路板,Μ型卡接件的外侧面上设有接触式电控单元接口;头枕支撑管体的外缘上对应Μ型卡接件内侧的凸起设有与之匹配的V型定位槽。本方案摒弃了传统的依靠导线连接的应用模式,实现了快速安装调节,扩展了接口功能。且避免了以往导线容易受到拉扯和缠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电气控制的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头枕,是为了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一种辅助装置。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座椅头枕主要面向中高端汽车市场。电动头枕由内置于汽车座椅内部的步进电机驱动,可根据驾乘人员的身高坐姿,进行无极变速调节,将头部支撑效果最优化。同时,越来越多的汽车在座椅头枕背面安装多媒体液晶显示屏,从而给乘客带来更多的娱乐体验。 由于汽车电子装置的不断增加,使得连接这些专用的电子线路迅速膨胀,线束复杂和布线困难,甚至使得在汽车设计、装配、维护中的负担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而且线路以及接插头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无论是电动头枕驱动用步进电机还是头枕多媒体用液晶显示屏,都需要有电气控制。目前,头枕的供电主要通过在头枕调节装置内部设置导线,连接至座椅内部的电气控制系统。这种结构虽然已经使用多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犹豫头枕的安装和更换较为繁琐,需进行导线的接插和整理,且导线在头枕上下调节过程中,头枕调节杆需要在头枕支撑结构中上下移动,头枕调节杆中部的导线容易受到拉扯和缠绕,从而影响头枕导线的使用寿命,且安装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着重要研究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包括头枕调节杆、头枕支撑管体及卡接件;所述头枕支撑管体为中空管体结构;所述头枕调节杆垂直插入头枕支撑管体内部;所述头枕调节杆的外缘面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插接口 ;所述头枕支撑管体的管壁上对应所述头枕调节杆上的插接口设有长槽口 ;所述卡接件为M型卡扣结构,所述卡接件两内侧的开口端上对应所述插接口设有接插端口 ;所述卡接件的两内侧表面上包覆有电路板,所述M型卡接件的外侧面上设有接触式电控单元接口 ;所述头枕支撑管体的外缘上对应M型卡接件内侧的凸起设有与之匹配的V型定位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插端口为针式,多触点结构呈直线分布,构成多路信号传输线路; 2、上述方案中,所述M型卡接件上的接插端口与所述头枕调节杆上的插接口经头枕支撑管体上的长槽口处插接配合。所述头枕支撑管体上的长槽口用于提供M型卡接件的接插端口和头枕调节杆的插接口对接后,M型卡接件随头枕调节杆上下移动的空间; 3、上述方案中,所述头枕调节杆为金属杆结构。所述金属杆结构的头枕调节杆插入头枕支撑管体内部,并在头枕支撑管体中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头枕上下移动; 4、上述方案中,所述M型卡接件与所述电路板经包胶成型工艺封装成一体结构。封装后的电路板被包覆在M型卡接件两内侧表面中,通过所述M型卡接件的外侧面上设有接触式电控单元接口 ;用于直流电源模块,步进驱动电机以及多媒体等通信连接。当头枕调节杆在头枕支撑管体内上下移动时,M型卡接件跟随头枕调节杆移动,从而达到向头枕内部各功能机构的机电控制; 5、上述方案中,所述V型定位槽用于M型卡接件的定位,保证其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无晃动和偏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技术采用M型卡接件作为汽车座椅头枕通讯控制的插接装置,具备完整通讯功能的多出点分布构造,从而摒弃了传统的依靠导线连接的应用模式,实现了快速安装调节,扩展了接口功能,使其为将来更丰富的功能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且避免了以往导线容易受到拉扯和缠绕的问题。安装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用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汽车座椅头枕I主要由软质头枕2和头枕调节杆3组成,所述汽车头枕支撑管结构包括头枕调节杆3、头枕支撑管体4及卡接件5 ;所述头枕支撑管体4为中空管体结构;所述头枕调节杆3垂直插入头枕支撑管体4内部;所述头枕调节杆3的外缘面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插接口 7 ;所述头枕支撑管体4的管壁上对应所述头枕调节杆3上的插接口 7设有长槽口 41 ;所述卡接件5为M型卡扣结构,所述卡接件5两内侧的开口端上对应所述插接口 7设有接插端口 6 ;所述卡接件5的两内侧表面上包覆有电路板8,所述M型卡接件5的外侧面上设有接触式电控单元接口 9 ;所述头枕支撑管体4的外缘上对应M型卡接件5内侧的凸起设有与之匹配的V型定位槽42。 所述接插端口 6为针式,多触点结构呈直线分布,构成多路信号传输线路。 所述M型卡接件5上的接插端口 6与所述头枕调节杆3上的插接口 7经头枕支撑管体4上的长槽口 41处插接配合。所述头枕支撑管体4上的长槽口 41用于提供M型卡接件5的接插端口 6和头枕调节杆3的插接口 7对接后,M型卡接件5随头枕调节杆3上下移动的空间。 所述头枕调节杆3为金属杆结构。所述金属杆结构的头枕调节杆3插入头枕支撑管体4内部,并在头枕支撑管体4中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头枕上下移动。 所述M型卡接件5与所述电路板8经包胶成型工艺封装成一体结构。封装后的电路板8被包覆在M型卡接件5两内侧表面中,通过所述M型卡接件5的外侧面上设有接触式电控单元接口 9 ;用于直流电源模块,步进驱动电机以及多媒体等通信连接。当头枕调节杆3在头枕支撑管体4内上下移动时,M型卡接件5跟随头枕调节杆3移动,从而达到向头枕内部各功能机构的机电控制。 所述V型定位槽42用于M型卡接件5的定位,保证其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无晃动和偏差。 本方案采用M型卡接件作为汽车座椅头枕通讯控制的插接装置,具备完整通讯功能的多出点分布构造,从而摒弃了传统的依靠导线连接的应用模式,实现了快速安装调节,扩展了接口功能,使其为将来更丰富的功能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且避免了以往导线容易受到拉扯和缠绕的问题。安装快捷、方便。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调节杆、头枕支撑管体及卡接件;所述头枕支撑管体为中空管体结构;所述头枕调节杆垂直插入头枕支撑管体内部;所述头枕调节杆的外缘面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插接口;所述头枕支撑管体的管壁上对应所述头枕调节杆上的插接口设有长槽口;所述卡接件为Μ型卡扣结构,所述卡接件两内侧的开口端上对应所述插接口设有接插端口;所述卡接件的两内侧表面上包覆有电路板,所述Μ型卡接件的外侧面上设有接触式电控单元接口;所述头枕支撑管体的外缘上对应Μ型卡接件内侧的凸起设有与之匹配的V型定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支撑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调节杆、头枕支撑管体及卡接件;所述头枕支撑管体为中空管体结构;所述头枕调节杆垂直插入头枕支撑管体内部;所述头枕调节杆的外缘面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插接口 ;所述头枕支撑管体的管壁上对应所述头枕调节杆上的插接口设有长槽口 ;所述卡接件为M型卡扣结构,所述卡接件两内侧的开口端上对应所述插接口设有接插端口 ;所述卡接件的两内侧表面上包覆有电路板,所述M型卡接件的外侧面上设有接触式电控单元接口 ;所述头枕支撑管体的外缘上对应M型卡接件内侧的凸起设有与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