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31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当具有能够根据车辆的碰撞形式调节气袋内压的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发生规定规模以上的前方碰撞时,充气机(40)工作,座椅气袋(20)及腰部气袋(34)膨胀。在前方碰撞时,气体泄漏阀(60)的阀体(63)前进,该气体泄漏阀(60)变成关闭状态。因此,来自充气机(40)的气体,能够以保持高压的状态供给各气袋(20、34),而不会从孔(55)泄漏,从而使各气袋(20、34)尽早膨胀,各气袋(20、34)内的气体内压升高。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完全或几乎不会对气体泄漏阀(60)的阀体(63)施加向前的作用力。因此,阀体(63)的细径部(63a)成为与气体泄漏孔(55)相对的状态,气体流路(54)内的一部分气体通过该孔(55)流出到歧管(50)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车辆碰撞时约束乘员的乘员约束装置,特别涉及具有设在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上的气袋和向该气袋供给气体的充气机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乘员约束装置,公知的是在安全带的一部分上附设气囊或以气囊构成安全带的一部分的所谓气带装置、膨胀式安全带装置等。在日本特开2000-25545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内容:在通过来自充气机的气体使气袋膨胀的气带装置中,构成为当气袋借助来自充气机的高压气体膨胀完毕、气袋的内压达到适当值时,把来自充气机的气体排出到外部,从而使气袋内压保持适当值而提高冲击吸收效果。作为在碰撞时约束汽车乘员的系统,为了防止即使乘员佩戴了安全带也会在发生前方碰撞时从腰带下侧钻出的“下潜”现象,提出了在车辆碰撞时抬高座垫前部的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气囊将座垫前端部顶起的车辆用座椅。在日本特开2002-145002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乘员约束装置:通过使座椅前部的座椅气袋、肩带及腰带这三者膨胀来约束乘员。在该日本特开2002-145002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一个气体发生器使该座椅前部的座椅气袋、肩带及腰带膨胀的结构。在该日本特开2002-145002号公报的乘员约束装置中,膨胀式的肩带及腰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单独的舌片上,通过各舌片将该肩带及-->腰带分别锁止在带扣装置上。在该带扣装置和各舌片上,设置用于把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分别供给该肩带及腰带的气体供给通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554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002-1450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其能够根据车辆的碰撞形式调节气袋内压,例如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时,通过提高气带装置的气袋内压,可以牢固地约束乘员;另一方面,在发生侧面碰撞时通过使该气袋的内压较低而能够增大冲击吸收量。本专利技术的乘员约束装置,为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其具有:设在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上的气袋;和向所述气袋供给气体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车辆的碰撞形式调节所述气袋内的气压。该乘员约束装置,可以使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的气袋的内压低于发生前方碰撞时的内压。该乘员约束装置,可以具有气体泄漏单元,在发生侧面碰撞时所述气体泄漏单元通过使来自充气机的一部分气体泄漏到外部而使所述气袋的内压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中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框架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具有本实施方式中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的膨胀时的框架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乘员约束装置的歧管的剖视图。-->图4a、图4b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4a表示气体泄漏阀的打开状态,图4b表示气体泄漏阀的关闭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能够根据车辆的碰撞形式调节设在安全带上的气袋的内压,例如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时能够提高气袋内压,而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降低气袋内压。对调节气袋内压而言,使来自充气机的一部分气体泄漏到外部是简便合适的方案,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充气机,或采用能够调节气压的充气机。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及图2是具有本实施方式中的乘员约束装置的汽车座椅的框架部分的立体图,图1表示座椅气袋及腰部气袋的非膨胀时,图2表示座椅气袋及腰部气袋的膨胀时。图3是歧管的纵向剖视图,图4a、图4b是分别表示设在歧管上的气体泄漏阀的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的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构成汽车座椅的框架,包括:底部框架1和通过支轴2及倾斜装置可转动地连接在该底部框架1上的背部框架3。在该背部框架3的上部安装头枕4。底部框架1,包括:左右的侧部框架1a、1b、跨接在上述侧部框架1a、1b的前部之间的座椅底板5等。标号6表示安全带用肩部固定器,7表示安全带卷收器。在该座椅底板5的上侧配置可膨胀的座椅气袋20。该座椅气袋20沿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在该座椅气袋20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设有耳状的固定片21、21,这些固定片21分别由螺栓固定在该座椅底板5上。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该座椅气袋20,包括被折叠得细长的气袋主体和包围该气袋主体的折叠体的圆筒状的网眼织带。网眼织带由能够沿径向自由伸长而几乎不能沿长度方向(座椅的左右方向)伸长的编织物构成。在该座椅气袋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侧部框架1a一侧)设有气体导入口,在该气体导入口上连接来自后述充气机40的气体供给管22。该气体供给管22沿着侧部框架1a的外侧面配置。腰部气袋34及织带31沿着座椅乘员的前面进行拉绕。该织带31由非膨胀式的普通带材料构成。该织带31的中途部分穿挂在舌片33的例如穿通式固定器上。该织带31的后端侧,穿挂在设置于车室侧面例如车柱部的上部的肩部固定器6上,并且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到安全带卷收器7上。织带31的前端侧与腰部气袋34的一端相连,该腰部气袋34的另一端侧通过固定部32连接到侧部框架1a上。在侧部框架1b的外侧面上设置带扣装置12,其可扣合或分离地与舌片33连接。虽然未图示,但是该腰部气袋34由可膨胀的气袋主体和覆盖该气袋主体的筒状的罩体构成。通常情况下,该气袋主体处于被折叠得细长且平坦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罩体如下构成,虽然其大小与气袋主体处于非膨胀状态时的该气袋主体折叠体的外周相适,但是在气袋主体膨胀时,罩体在圆周方向上伸长,以允许该气袋主体膨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罩体由能够在圆周方向上自由伸长而几乎不能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与上述座椅气袋20的网眼织带相同的编织物构成。因此,当气袋主体膨胀时,随着罩体向圆周方向伸长,罩体的网眼在该圆周方向上扩展,结果罩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变小(短)。由此,织带31绷紧,紧贴在乘员身体上。气体由充气机40经由导管35及歧管50导入到该腰部气袋34中。在上述固定部32上安装该歧管50,在该歧管50上安装充气机40。如图3所示,歧管50,具有:与充气机40的气体喷出部相连的气体入口51、座椅气袋用及腰部气袋用的气体出口52、53、将该气体入口51与各气体出口52、53连通的气体流路54、用于使气体从流路54泄漏的气体泄漏孔55、设在该气体泄漏孔55上的气体泄漏阀60以及设在各气体出口52、53上的止回阀70、80。气体泄漏孔55,以将气体流路54与歧管50外连通的方式设置。如图4所示,气体泄漏阀60,具有:沿着与气体泄漏孔55的孔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孔状的阀孔61、滑动自如地内嵌于该阀孔61内的阀体63、封闭该阀孔61的端部地固定的止动部62以及压缩螺旋弹簧64,该压缩螺旋弹簧64以蓄力状态介于该止动部62与阀体63之间,并向与止动部62分离的方向推压该阀体63。另外,可以在止动部62的前端面与阀体63的端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缓冲材料。阀体63大致呈圆柱状,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途设置细径部63a。当未对阀体63施加外力时,如图4a所示,阀体63位于阀孔61的最内部。此时,细径部63a与气体泄漏孔55相对,气体流路54与歧管50外通过气体泄漏孔55及细径部63a连通。-->当对阀体63施加朝向车体前方即图4a、图4b的左方的规定值以上的力时,阀体63反抗压缩螺旋弹簧64的作用力而向图4a、图4b的左方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约束装置,为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其具有:设在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上的气袋;和向所述气袋供给气体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车辆的碰撞形式调节所述气袋内的气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1-2 319706/20051.一种乘员约束装置,为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其具有:设在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上的气袋;和向所述气袋供给气体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车辆的碰撞形式调节所述气袋内的气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为腰部气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的气袋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糸贺康雄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