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CM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组合焊接FPC灯条的LCM,其包括LCM主体,LCM主体的前侧设置有作为背光源的FPC灯条,FPC灯条包括FPC、发光二极管,FPC灯条的FPC包括FPC灯板、FPC连接板,发光二极管焊接于FPC灯板的正面,FPC连接板的一端焊接于FPC灯板的背面。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FPC灯条的FPC采用FPC灯板与FPC连接板焊接组合而成,使得在制造时,一张整体的FPC可以裁切出较多的FPC灯板或FPC连接板,从而充分利用材料,达到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组合焊接FPC灯条的LCM
本技术涉及LCM(英文:Liquid Crystal Module,中文名称:液晶模块、液晶显示模组或液晶显示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组合焊接FPC(即柔性电路板)灯条的LCM。
技术介绍
通常来说,LCM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及驱动集成电路、电路板、背光源、结构件等装配在一起的组件。LCM是一种高新技术的基础元器件,作为电子产品的显示模块,它可以与其它组件组装起来,形成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目前,一般的LCM,其主要包括LCM主体,LCM主体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俗称:铁框),LCM主体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上金属边框和下金属边框用于保护LCM主体。其中,LCM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器件(即IXD,俗称液晶玻璃)、下偏光片、增光片、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LCM主体的前侧设置有作为背光源的FPC灯条,该FPC灯条包括FPC、焊接于FPC的发光二极管(即LED),发光二极管置于导光板的前侧,使导光板可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转换为平面发光;反射片用于将射向底部的光线反射回来,以充分利用光线;扩散片用于将光线扩散开,使发光均匀;增光片用于增加发光的亮度;液晶显示器件,用于显示;偏光片用于形成偏振光,使液晶显示器件成像。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LCM,FPC灯条的FPC为一体成型的“T”型FPC,这种“T”型FPC的制造过程为:在一大张整体的FPC上印刷多个“T”型FPC,再分切开来;因此,导致一张整体的FPC只能裁切出较少的“T”型FPC,即不能充分利用材料,较为浪费,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节省材料、可降低生产成本的采用组合焊接FPC灯条的LCM。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组合焊接FPC灯条的LCM,包括LCM主体,所述LCM主体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器件、下偏光片、增光层、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所述LCM主体的前侧设置有作为背光源的FPC灯条,所述FPC灯条包括FPC、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前侧,所述FPC灯条的FPC包括FPC灯板、FPC连接板,所述发光二极管焊接于所述FPC灯板的正面,所述FPC连接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FPC灯板的背面;所述LCM主体的前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排线,所述FPC连接板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FPC排线。 其中,所述FPC灯板的背面丝印有与所述FPC连接板的一端对应的焊接对位线。 其中,所述上偏光片的厚度、下偏光片的厚度均为0.215毫米。 其中,所述增光层包括上增光片、下增光片,所述上增光片层叠在所述下增光片的顶端端面。 其中,所述上增光片的厚度、下增光片的厚度均为0.1毫米。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器件的厚度为I毫米,所述扩散片的厚度为0.1毫米,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0.5毫米,所述反射片的厚度为0.1毫米。 其中,所述上金属边框的厚度、下金属边框的厚度均为0.2毫米。 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FPC灯条的FPC采用FPC灯板与FPC连接板焊接组合而成,使得在制造时,一张整体的FPC可以裁切出较多的FPC灯板或FPC连接板,从而充分利用材料,达到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进一步,本技术FPC灯板的背面丝印有焊接对位线,可方便FPC连接板的精确焊接对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LCM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FPC灯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FPC灯条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分解示意图。 在图1?6中包括: I——LCM主体,11——上金属边框,12——上偏光片,13——液晶显示器件,14——下偏光片,151——上增光片,152——下增光片,16——扩散片,17——导光板,18——反射片,19——下金属边框,21——FPC灯板,22——FPC连接板,23——发光二极管,24——焊接对位线,3——FPC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6,本技术采用组合焊接FPC灯条的LCM,包括LCM主体I。LCM主体I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11,LCM主体I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19,LCM主体I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偏光片12、液晶显示器件13、下偏光片14、增光层、扩散片16、导光板17、反射片18,LCM主体I的前侧设置有作为背光源的FPC灯条,FPC灯条包括FPC、发光二极管23,发光二极管23置于导光板17的前侧。 其中,FPC灯条的FPC包括FPC灯板21、FPC连接板22。FPC灯板21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23,FPC连接板22用于外接供电及传输数据信号。具体地说,发光二极管23焊接于FPC灯板21的正面,FPC连接板22的一端焊接于FPC灯板21的背面;LCM主体I的前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排线3,FPC连接板22的另一端焊接于FPC排线3。即本技术的FPC灯条的FPC采用FPC灯板21与FPC连接板22焊接组合而成,FPC灯板21、FPC连接板22均为长条状,使得在制造时,一张整体的FPC可以裁切出较多的FPC灯板21或FPC连接板22,从而充分利用材料,达到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并且,根据制造需要,FPC连接板22的一端不仅可焊接于FPC灯板21的背面中间,也可以焊接于FPC灯板21的背面其它部位,以方便制造或连接需要。 优选的,FPC灯板21的背面丝印有与FPC连接板22的一端对应的焊接对位线24。此结构,工人在焊接时,可方便FPC连接板22的精确焊接对位。 优选的,增光层包括上增光片151、下增光片152,上增光片151层叠在下增光片152的顶端端面,使增光层具有两张增光片,从而提高LCM的亮度。 优选的,上偏光片12的厚度、下偏光片14的厚度均为0.215毫米;上增光片151的厚度、下增光片152的厚度均为0.1毫米;液晶显示器件13的厚度为I毫米,扩散片16的厚度为0.1毫米,导光板17的厚度为0.5毫米,反射片18的厚度为0.1毫米;上金属边框11的厚度、下金属边框19的厚度均为0.2毫米。这样的厚度便于生产,又不会使电子产品的厚度过大。 与现有技术的LCM相比,本技术的FPC灯条的FPC采用FPC灯板21与FPC连接板22焊接组合而成,使得在制造时,一张整体的FPC可以裁切出较多的FPC灯板21或FPC连接板22,从而充分利用材料,达到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组合焊接FPC灯条的LCM,包括LCM主体,所述LCM主体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器件、下偏光片、增光层、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所述LCM主体的前侧设置有作为背光源的FPC灯条,所述FPC灯条包括FPC、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FPC灯条的FPC包括FPC灯板、FPC连接板,所述发光二极管焊接于所述FPC灯板的正面,所述FPC连接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FPC灯板的背面;所述LCM主体的前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排线,所述FPC连接板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FPC排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组合焊接FPC灯条的LCM,包括LCM主体,所述LCM主体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上偏光片、液晶显示器件、下偏光片、增光层、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所述LCM主体的前侧设置有作为背光源的FPC灯条,所述FPC灯条包括FPC、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FPC灯条的FPC包括FPC灯板、FPC连接板,所述发光二极管焊接于所述FPC灯板的正面,所述FPC连接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FPC灯板的背面;所述LCM主体的前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排线,所述FPC连接板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FPC排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组合焊接FPC灯条的LCM,其特征在于:所述FPC灯板的背面丝印有与所述F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殿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飞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