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和具有其的汽车。其中,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包括:两根纵梁(1);连接两根纵梁(1)的横梁(2),具有安装板(3);扭杆翻转机构的翻转基座(4),固定在安装板(3)上,车架还包括:加强件(10),固定连接翻转基座(4)和两根纵梁(1)中的至少一个纵梁(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横梁的形变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和具有其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和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车架主要包括两根纵梁和连接两根纵梁的横梁,为便于车身(驾驶室)的翻转,横梁与车身之间设置有扭杆翻转机构,扭杆翻转机构的翻转基座固定在横梁上。由于在车身下落且扭杆翻转机构扣合时,在翻转基座内产生巨大扭矩,使得第一横梁承受来自翻转支座的巨大扭矩的作用,容易造成横梁超过强度极限而开裂和翻转座螺栓断裂等现象,而且由于横梁变形量过大,造成车身偏转,以至在车身装配时出现车身不正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降低横梁的形变量的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和具有其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包括:两根纵梁;连接两根纵梁的横梁,具有安装板;扭杆翻转机构的翻转基座,固定在安装板上,车架还包括:加强件,固定连接翻转基座和两根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纵梁。 进一步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加强板具有第一螺栓穿设通孔,加强板通过螺栓与翻转基座固定连接,螺栓穿过安装板,安装板位于加强板和翻转基座之间。 进一步地,加强板与安装板均与水平面平行,翻转基座位于安装板的上方,第一螺栓穿设通孔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加强件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加强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具有铆钉穿设通孔,连接板通过铆钉与两根纵梁中的一个纵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板与竖直面平行,连接板与加强板相垂直,铆钉穿设通孔的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铆钉穿设通孔为多个,多个铆钉穿设通孔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板的上方叠放固定有增强板,增强板位于安装板和加强板之间,增强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穿设通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穿设通孔,加强板具有朝向增强板的贴合面,贴合面具有与增强板相贴合的贴合部和偏离增强板的偏离部,加强件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竖直面平行,连接板与加强板和两根纵梁中的一个纵梁均固定连接,偏离部位于贴合部和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地,加强件由一体件折弯而成。 进一步地,翻转基座和加强件均为两个,两个加强件与两个翻转基座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两个加强件与两根纵梁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 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加强件固定连接翻转基座和两根纵梁中的至少一个纵梁,因此,当在车身下扣时,加强件会将翻转基座所受到的扭矩传递给纵梁,降低了翻转基座对横梁的作用力,进而降低了横梁的形变量,这样,避免了开裂和螺栓断裂现象,并且减少翻转机构的偏转,进而减少车身的偏转,有利于车身不正等质量问题的解决。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技术的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能够降低横梁的形变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中的加强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加强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加强件的右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加强件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纵梁;2、横梁;3、安装板;4、翻转基座;10、加强件;11、加强板;12、第一螺栓穿设通孔;13、连接板;14、铆钉穿设通孔;15、增强板;16、第二螺栓穿设通孔;17、贴合部;18、偏尚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包括两根纵梁1、连接两根纵梁I的横梁2、扭杆翻转机构的翻转基座4和加强件10。横梁2具有安装板3,也称上翼面。翻转基座4固定在安装板3上。加强件10固定连接翻转基座4和两根纵梁I中的一个纵梁I。当然,加强件10可以同时与两根纵梁I均固定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由于加强件10固定连接翻转基座4和两根纵梁I中的至少一个纵梁1,因此,当在车身下扣时,加强件10会将翻转基座4所受到的扭矩传递给纵梁1,降低了翻转基座4对横梁2的作用力,进而降低了横梁2的形变量,这样,避免了开裂和螺栓断裂现象,并且减少翻转机构的偏转,进而减少车身的偏转,有利于车身不正等质量问题的解决。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能够降低横梁2的形变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10包括加强板11,加强板11具有第一螺栓穿设通孔12,加强板11通过螺栓与翻转基座4固定连接,螺栓穿过安装板3,安装板3位于加强板11和翻转基座4之间。采用上述方式,能够使加强件10适应原有车架的结构,并且,翻转基座4所受到的扭矩会通过螺栓和横梁2传递给加强件10,并由加强件10传递给纵梁I。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11与安装板3均与水平面平行,翻转基座4位于安装板3的上方,第一螺栓穿设通孔12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采用上述结构,加强板11与安装板3叠放在一起,能够加固安装板3的对应翻转基座4的位置的强度,能够进一步降低横梁2的形变量。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栓穿设通孔12为多个,能够使加强板11更牢固地固定在横梁2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10还包括连接板13,连接板13与加强板11固定连接,连接板13具有铆钉穿设通孔14,连接板13通过铆钉与两根纵梁I中的一个纵梁I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加强件10与纵梁I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3与竖直面平行,连接板13与加强板11相垂直,铆钉穿设通孔14的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采用上述结构,加强板11与纵梁I叠放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加强件10与纵梁I的连接强度。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铆钉穿设通孔14为多个,多个铆钉穿设通孔14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加强件10与纵梁I的连接强度。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11的上方叠放固定有增强板15,增强板15位于安装板3和加强板11之间,增强板15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穿设通孔12相对应的第二螺栓穿设通孔16,加强板11具有朝向增强板15的贴合面,贴合面具有与增强板15相贴合的贴合部17和偏离增强板15的偏离部18,加强件10还包括连接板13,连接板13与竖直面平行,连接板13与加强板11和两根纵梁I中的一个纵梁I均固定连接,偏离部18位于贴合部17和连接板13之间。采用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加固安装板3的对应翻转基座4的位置的强度,而且贴合面与增强板15共同形成台阶面,偏离部18低于增强板15的顶面,由于原有车架在纵梁I和横梁2的连接处为一阶梯结构,也就是说,安装板3固定在纵梁I的上方,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与阶梯结构相适配,也就是说,纵梁I在竖直方向上对准的安装板3的部分也会对准偏离部18,便于增强板15与安装板3叠放在一起。 如图2所示,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包括: 两根纵梁(1); 连接所述两根纵梁(1)的横梁(2),具有安装板(3); 扭杆翻转机构的翻转基座(4),固定在所述安装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 加强件(10),固定连接所述翻转基座(4)和所述两根纵梁(1)中的至少一个纵梁(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翻转机构的车架,包括: 两根纵梁⑴; 连接所述两根纵梁(1)的横梁(2),具有安装板(3); 扭杆翻转机构的翻转基座(4),固定在所述安装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 加强件(10),固定连接所述翻转基座(4)和所述两根纵梁(1)中的至少一个纵梁(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0)包括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具有第一螺栓穿设通孔(12),所述加强板(11)通过螺栓与所述翻转基座(4)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位于所述加强板(11)和所述翻转基座⑷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1)与所述安装板⑶均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翻转基座(4)位于所述安装板(3)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栓穿设通孔(12)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0)还包括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与所述加强板(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3)具有铆钉穿设通孔(14),所述连接板(13)通过铆钉与所述两根纵梁(1)中的一个纵梁(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3)与竖直面平行,所述连接板(13)与所述加强板(11)相垂直,所述铆钉穿设通孔(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寄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