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啄灸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04754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雀啄灸控制系统,其包括:若干个雀啄灸装置,该雀啄灸装置包括:固定座,其下部设置有通风孔;艾条升降架,其设置有一向固定座内延伸的艾条通孔,且其由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弹性夹持件,其设置于艾条通孔以用于夹持艾条;两个艾条输送轮,其设置于艾条通孔内,艾条从该两个艾条输送轮之间穿过;其中一个艾条输送轮由输送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以及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固定座的下端;艾条升降单元,其与升降驱动机构连接;艾条输送单元,其与输送驱动机构连接;温控单元,其与温度传感器连接;以及PC机,艾条升降单元、艾条输送单元以及温控单元与PC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同时对多个部位进行施灸,且能自动准确地控制施灸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艾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雀啄灸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通过热力及药物的作用来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以对人体经络及穴位起调节作用,达到治疗和保健养生的目的。雀啄灸是艾灸疗法中常用的一个治疗手段,其先把艾条燃烧端对准穴位,然后通过人工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一起一落的手法来控制艾条忽近忽远地施灸,以给予经络及穴位持续的温热刺激。传统的雀啄灸只能通过施灸者对患者的经络及穴位各部位逐个轮流进行施灸,无法对多个部位进行同时施灸,且需要施灸者手持艾条,然后聚精会神地反复提起和放下艾条进行施灸,极消耗体力,施灸者容易疲劳。另外施灸者很难掌握施灸的距离,不是过近易伤肌肤就是过远影响艾灸的疗效。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雀啄灸控制系统,从而克服传统的人工施灸不能同时对多个部位进行施灸且难以控制施灸距离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雀啄灸控制系统,其中,包括:若干个雀啄灸装置,该雀啄灸装置包括:固定座,其为一下端设置有开口的中空透明体,该固定座的下部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艾条升降架,其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该艾条升降架设置有一向所述固定座的内腔延伸的艾条通孔;该艾条升降架由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弹性夹持件,其设置于所述艾条通孔内并对艾条进行弹性夹持;两个艾条输送轮,该两个艾条输送轮相对设置于所述艾条通孔内,所述艾条从该两个艾条输送轮之间穿过;其中一个所述艾条输送轮由一输送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以驱使所述艾条向下输送;以及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下端的侧壁上;艾条升降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艾条输送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输送驱动机构连接;温控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连接;以及PC机,所述艾条升降单元、艾条输送单元以及温控单元分别与该PC机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夹持件为若干对弹簧片。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向槽,每个所述导向槽内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上端与所述艾条升降架连接的导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的驱动腔室;一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室内的齿条,该齿条的上端与所述艾条升降架连接;一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室内且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以及一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与所述艾条升降单元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驱动机构为一与其中一个所述艾条输送轮的转轴连接的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与所述艾条输送单元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录像的摄像头,该摄像头与一摄像单元连接;所述摄像单元与所述PC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PC机控制多个雀啄灸装置同时对患者的多个部位进行施灸,且由PC机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来控制每个雀啄灸的施灸距离及艾条的上下往复运动周期,保证雀啄灸过程的稳定可靠。并能够使各个雀啄灸装置根据病情和治疗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地施灸。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雀啄灸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雀啄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座,11-通风孔,12-导向槽,13-驱动腔室,14-传感器安装孔;2-艾条升降架,21-艾条通孔;3-弹簧片;4-艾条输送轮;5-导轨;6-齿条;7-齿轮;8-艾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为:一种雀啄灸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若干个雀啄灸装置、温控单元、艾条升降单元、艾条输送单元以及PC机,其中:如图2所示,雀啄灸装置包括固定座1、艾条升降架2、升降驱动机构、弹性夹持件、艾条输送轮4、输送驱动机构以及温度传感器,其中:固定座1为一下端设置有开口的中空透明体,其可以为圆筒状的杯体或罐体结构,优选地,该固定座1由透明玻璃制或透明塑料作而成,以方便观察和控制施灸过程;该固定座的下部的侧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11,以使固定座的内腔与外界相通,方便疏散施灸过程中艾条8产生的烟气和从皮肤散发出来的病气。如图2所示,艾条升降架2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座1的上端,该艾条升降架2设置有一向固定座1的内腔延伸的艾条通孔21,该艾条通孔21延伸至固定座1的内腔的中部。优选地,固定座1的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向槽12,每个导向槽12内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有一个上端与艾条升降架2连接的导轨5,艾条升降架2通过导轨5沿导向槽12上下滑动,导向槽12及导轨保证了艾条升降架2进行直线运动。艾条升降架2由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优选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腔室13、齿条6、齿轮7以及第一电机(图未视),驱动腔室13设置于固定座1的上部的侧壁上;齿条6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驱动腔室13内,且该齿条6的上端与艾条升降架2的下端连接;齿轮7设置于驱动腔室13内且与齿条6啮合;第一电机(图未视)与齿轮7连接,以用于驱动齿轮7转动。第一电机进行周期性的正反转,以通过齿轮齿条机构驱动艾条升降架2进行周期性的上下运动,从而使艾条8能够自动进行雀啄灸动作。升降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液压驱动或气压驱动等形式。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自动实现雀啄灸动作,其能够保证雀啄灸过程的稳定可靠,且不会消耗施灸者的体力,能够减少对施灸者的体力消耗。如图2所示,弹性夹持件设置于艾条通孔21内并对艾条8进行弹性夹持,艾条8穿过艾条通孔21并向下延伸出艾条通孔21之外。当不需要输送艾条8时,通过弹性夹持件的夹持使艾条8保持在竖直位置,当需要输送艾条8时,弹性夹持件又不会影响艾条8向下进行直线移动,使艾条8能够根据燃烧情况保持停止或向下输送,以准确调整施灸距离。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雀啄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雀啄灸装置,该雀啄灸装置包括:固定座,其为一下端设置有开口的中空透明体,该固定座的下部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艾条升降架,其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该艾条升降架设置有一向所述固定座的内腔延伸的艾条通孔;该艾条升降架由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弹性夹持件,其设置于所述艾条通孔内并对艾条进行弹性夹持;两个艾条输送轮,该两个艾条输送轮相对设置于所述艾条通孔内,所述艾条从该两个艾条输送轮之间穿过;其中一个所述艾条输送轮由一输送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以驱使所述艾条向下输送;以及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下端的侧壁上;艾条升降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艾条输送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输送驱动机构连接;温控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连接;以及PC机,所述艾条升降单元、艾条输送单元以及温控单元分别与该PC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雀啄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雀啄灸装置,该雀啄灸装置包括:
固定座,其为一下端设置有开口的中空透明体,该固定座的下部的侧壁
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
艾条升降架,其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该艾
条升降架设置有一向所述固定座的内腔延伸的艾条通孔;该艾条升降架由一
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
弹性夹持件,其设置于所述艾条通孔内并对艾条进行弹性夹持;
两个艾条输送轮,该两个艾条输送轮相对设置于所述艾条通孔内,所述
艾条从该两个艾条输送轮之间穿过;其中一个所述艾条输送轮由一输送驱动
机构驱动转动,以驱使所述艾条向下输送;以及
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下端的侧壁上;
艾条升降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
艾条输送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输送驱动机构连接;
温控单元,其与所述若干个雀啄灸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连接;以及
PC机,所述艾条升降单元、艾条输送单元以及温控单元分别与该PC机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雀啄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彦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西真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