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466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具有用于防止在转向柱(转向柱罩)的下方膨胀展开的气囊与附属钥匙发生干扰的罩布,该罩布能迅速向气囊的上方突出。在所述转向柱罩(2)的右侧面部上设置有钥匙装置(4)。在插入钥匙装置(4)中的钥匙(5)上,以悬挂状安装有附属钥匙(6)。在气囊(12)上设置有罩布(14),所述罩布(14)在气囊(12)膨胀时从气囊(12)右侧部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并处于气囊(12)与钥匙装置(4)之间。设置有从罩布(14)的侧边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向侧方伸出的伸出部(14a),罩布(14)的该上下方向的中途部通过伸出部(14a)与气囊(12)的上端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汽车碰撞时约束乘员腿部的乘员腿部约束装置,特别涉及驾驶座乘员的腿部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转向柱的下方,有时设置有用于在碰撞时约束乘员腿部的膝部气囊装置。在汽车碰撞时,气体发生器进行气体喷出动作,将该喷出气体供给气囊,使气囊在内饰板与乘员下腿部之间膨胀展开,以约束该乘员的腿部。在日本特开平2004-345530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内容:为了防止插入转向柱罩的钥匙插孔中的钥匙或其附属钥匙与膝部气囊直接发生干扰,在该气囊上设置罩布。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5530号公报。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其具有用于防止在转向柱(转向柱罩)下方膨胀展开的气囊与附属钥匙发生干扰的罩布,该罩布能迅速向气囊上方突出。本专利技术的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具有配置在转向柱的下方且能够沿着转向柱罩的下表面附近向上方膨胀的气囊,在所述气囊上设置有罩布,所述罩布在所述气囊膨胀时从该气囊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并处于所述气囊与汽车的钥匙装置之间,所述罩布的基端侧安装在所述气囊的仪表板侧的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布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与-->所述气囊的上部连接。优选为,设置有从所述罩布侧边的上下方向的中途向侧方突出的伸出部,该伸出部与所述气囊的上部连接。附图说明图1中的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乘员腿部约束装置的气囊的正面图,图1b、图1c分别是沿图1a的Ib-Ib线及Ic-Ic线的剖面图。图2是气囊与罩布的分解图。图3是表示气囊膨胀时的汽车驾驶座前方的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在气囊膨胀时,罩布从该气囊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并处于气囊与钥匙装置之间。因此,可防止气囊与附属钥匙直接发生干扰。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罩布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与气囊的上部连接,所以可将罩布拉伸到气囊的上部而使其迅速移动,并向上方突出。在将从罩布侧边的上下方向中途部分伸出的伸出部连接到气囊上部的情况下,罩布容易从其基端侧沿着转向柱罩延伸。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乘员腿部约束装置的气囊的正面图,图1b、图1c分别是沿图1a的Ib-Ib线及Ic-Ic线的剖面图,图2是气囊与罩布的分解图,图3是表示气囊膨胀时的汽车驾驶座前方的侧面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说的左右方向是指车体宽度方向。如图3所示,从汽车的驾驶座前方的仪表板1突出地设置有转向-->柱(图中省略),该转向柱被转向柱罩2包围。在从该转向柱突出的转向轴(图中省略)上固定有方向盘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转向柱罩2的右侧面部(从驾驶席乘员的角度看时的右侧面部)上设置有钥匙装置(钥匙插孔)4。在插入钥匙装置4中的钥匙5上,以悬挂状安装有附属钥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该附属钥匙也包括与汽车钥匙不同的其他钥匙或钥匙链等钥匙以外的附属品。)6。这些附属钥匙6在平常状态(未被后述的罩布14向上推压的状态)下,下垂到转向柱罩2下面的下方。在转向柱罩2的下方设置有乘员腿部约束装置10。该乘员腿部约束装置10包括:在前面(乘员一侧的面)具有开口(标号省略)的容器状的壳体11、覆盖该开口的盖(图中省略)、连接到该壳体11内的气囊12以及用于使该气囊膨胀12膨胀的气体发生器13。该壳体11配置在仪表板1中的、转向柱罩2下侧的区域所设置的气囊膨胀用开口(图中省略)内。平时,气囊12被折叠后容纳在该壳体11内,为了覆盖该气囊12的折叠体,在该壳体11的前面开口上安装有盖(图中省略)。该盖构成为:在气囊12膨胀时,通过该气囊12推压而打开,并使该气囊膨胀用开口开放。气囊12通过来自气体发生器13的气体进行膨胀,如图3所示,经由该气囊膨胀用开口从仪表板1的前面侧鼓出,接着,从该仪表板1的转向柱罩2下侧的区域沿着转向柱罩2的下面从下向上展开。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该气囊12形成随着从下部侧向上部侧其左右宽度(车体宽度方向的幅宽)逐渐变大的形状,该气囊12上部的左右宽度大于转向柱罩2的左右宽度。在该气囊12沿着转向-->柱罩2的下面膨胀的状态下,该气囊12上部的左右方向中间部与转向柱罩2的下面相对,其左侧部及右侧部比该转向柱罩2的左侧面部及右侧面部向侧方宽出。另外,该左侧及右侧与从乘员侧观察气囊12时的左侧及右侧一致,与从乘员相反一侧观察气囊12时的图1a及图2中的左侧及右侧相反。下面,左右方向是指从乘员一侧观察时的左右方向。在该气囊12中安装有罩布14,所述罩布14在该气囊12膨胀时从该气囊12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且处于该气囊12与上述钥匙装置14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罩布14配置在气囊12上部的上述右侧部上。在该实施方式中,气囊12具有乘员一侧的前面15和仪表板1一侧的后面16。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其一半侧构成前面15、另一半侧构成后面16的一块布片对折后,将叠合后的该前面15和后面16的周缘部彼此缝合,从而制成气囊12。图17是表示缝合的接缝。如图2所示,罩布14,由与构成该气囊12的外壳即前面15及后面16的布片不同的其他带状布片构成。罩布14,以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而配置在后面16一侧,其下端侧即基端侧缝在该后面16的右侧部的上部上。图14s表示缝合的接缝。在罩布14上设置有从其右侧边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向右侧突出的伸出部14a。在该实施方式中,该伸出部14a是带状的,从罩布14的右侧边大致以直角向右方伸出。如图2所示,从气囊12的上边的右端侧突出地设置有用于连接伸出部的耳片12a。通过将伸出部14a的前端侧缝合在该耳片12a上,将罩布14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经由该伸出部14a及该耳片12a连接到气囊12的上端部上。标号14s′表示将该伸出部14a与耳片12a缝合的接缝。-->如图2所示,优选该罩布14的下端侧在气囊12平坦延展的状态下从后面16的上边(沿该上边的接缝17)向下方分离地缝合在该后面16上。从后面16的上边到该缝合部的距离D优选为30~200mm,特别优选为100~150mm。从罩布14的上端部到罩布14的气囊上端部的连接位置(伸出部14a的配置位置)的间隔s(图2)优选为50~120mm,特别优选为150~200mm。罩布14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优选为30~300mm,特别优选为120~200mm。从罩布14的侧边到伸出部14a的侧方的伸出长度L(图2)优选为10~200mm,特别优选为30~150mm。此外,该伸出部14a的上下宽度T(图2)优选为10~100mm,特别优选为20~50mm。罩布14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c所示,在气囊12的内部设置有系绳19,该系绳19将前面15和后面16连接在一起,以限制该气囊12的膨胀厚度。标号20表示将该系绳19的气囊厚度方向两端部分别与前面15及后面16缝合的接缝。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系绳19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上下设置多层(在该实施方式中是2层)。各系绳19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与气囊12左右的侧边分离,在其间形成有通气空间。气体发生器13配置在该气囊12内。该气体发生器13设置有从保持该气体发生器13的保持架(图中省略)突出的双头螺栓13a。该双头螺栓13a分别插通到设置在后面16的下端部附近的插通孔16a中和设置在壳体11的后面的插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具有配置在转向柱的下方且能够沿着转向柱罩的下表面附近向上方膨胀的气囊, 在所述气囊上设置有罩布,所述罩布在所述气囊膨胀时从该气囊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并处于所述气囊与汽车的钥匙装置之间, 所述罩布的基端侧安装在所述气囊的仪表板侧的面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布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与所述气囊的上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2-10 033498/20061.一种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具有配置在转向柱的下方且能够沿着转向柱罩的下表面附近向上方膨胀的气囊,在所述气囊上设置有罩布,所述罩布在所述气囊膨胀时从该气囊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并处于所述气囊与汽车的钥匙装置之间,所述罩布的基端侧安装在所述气囊的仪表板侧的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布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与所述气囊的上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从所述罩布侧边的上下方向的中途向侧方伸出的伸出部,该伸出部与所述气囊的上部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木大肋小口晃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