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609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包括罐体、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分流罩、桨叶、轴以及电机;分流罩是设置在罐体中部的圆筒结构;分流罩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罐体包括内层、外层、保温层、入料口、出料口、气压阀;出料口上设置有用于抽样检测的采样通道;加热装置是设置在所述罐体内部下端;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用于热传导的导热板和热敏开关;导热板设置在分流罩下并且与内层连接;热敏开关是设置在导热板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损坏、能量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有效解决加热设备占用场地和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应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发热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常用的反应装置,通常情况下,反应釜利用高压水蒸气进行加热,其加热锅炉内的水形成具有一定压力和一定温度的水蒸气,再将这些水蒸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反应釜中加热反应物,加热设备占用场地面积大,蒸汽通过管道时会损失一部分热量,能量利用率不高,同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蒸汽流动难以控制,加热不均匀导致反应生成物良品率低;在加热时由于反应釜的密闭性,内部压力通常达到8个大气压,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其结构合理,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损坏、能量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有效解决加热设备占用场地和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底部的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分流罩、桨叶、轴以及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所述的分流罩是设置在罐体中部的圆筒结构;所述的分流罩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的桨叶是设置在分流罩的内部;所述的轴两端分别连接桨叶和电机;所述的罐体包括内层、外层、设置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保温层、设置在上部侧面的入料口、置在底部侧面的出料口、设置在罐底的支撑脚以及设置在顶部的气压阀;所述的出料口上设置有用于抽样检测的采样通道;所述的加热装置是设置在所述罐体内部下端;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用于热传导的导热板和热敏开关;所述的导热板设置在分流罩下并且与内层连接;所述的热敏开关是设置在导热板中部。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通孔中轴线与罐体底面所成角度是60°。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保温层是岩棉材料制成。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发热元件是硅碳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内发热反应釜,罐体采用三层设计,外层保护罐体整体,内层抵御反应物的腐蚀和加热时产生的压力,中间的保温层能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采用温敏开关和加热元件的配合使得加热温度更加精确,加热元件设置在底部利用热量向上传导的惯性,加上搅拌机构能很好地使反应釜内的液体流动,所以加热更加均匀,而且不需要额外加热设备,占用场地小,顶部加装泄压阀,更加安全可靠。其结构合理,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损坏、能量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有效解决加热设备占用场地和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内发热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分流罩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罐体,11、内层,12、保温层,13、外层,14、入料口,15、出料口,151、采样通道,16、支撑脚,17、气压阀,2、加热装置,21、发热元件,22、导热板,23、热敏开关,3、搅拌装置,31、分流罩,311、通孔,32、桨叶,33、轴,34、电机。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加热装置2以及搅拌装置3;所述的搅拌装置3包括分流罩31、桨叶32、轴33以及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34;所述的分流罩31是设置在罐体1中部的圆筒结构;所述的桨叶32是设置在分流罩31的内部;所述的轴33两端分别连接桨叶32和电机34;所述的罐体1包括内层11、外层13、设置在内层11与外层13之间的保温层12、设置在上部侧面的入料口14、置在底部侧面的出料口15、设置在罐底的支撑脚16以及设置在顶部的气压阀17;所述的出料口15上设置有用于抽样检测的采样通道151;所述的保温层13是岩棉材料制成;所述的加热装置2是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部下端;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21、用于热传导的导热板22和热敏开关23;所述的导热板22设置在分流罩31下并且与内层11连接;所述的热敏开关23是设置在导热板中部。如图2所示的一种内发热反应釜,所述的分流罩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311;所述的通孔311中轴线与罐体1底面所成角度是60°。所述的发热元件21是硅碳棒。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内发热反应釜,罐体采用三层设计,外层保护罐体整体,内层抵御反应物的腐蚀和加热时产生的压力,中间的保温层能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采用温敏开关和加热元件的配合使得加热温度更加精确,加热元件设置在底部利用热量向上传导的惯性,加上搅拌机构能很好地使反应釜内的液体流动,所以加热更加均匀,而且不需要额外加热设备,占用场地小,顶部加装泄压阀,更加安全可靠。其结构合理,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损坏、能量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有效解决加热设备占用场地和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其特征是: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加热装置(2)以及搅拌装置(3);所述的搅拌装置(3)包括分流罩(31)、桨叶(32)、轴(33)以及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34);所述的分流罩(31)是设置在罐体(1)中部的圆筒结构;所述的分流罩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311);所述的桨叶(32)是设置在分流罩(31)的内部;所述的轴(33)两端分别连接桨叶(32)和电机(34);所述的罐体(1)包括内层(11)、外层(13)、设置在内层(11)与外层(13)之间的保温层(12)、设置在上部侧面的入料口(14)、置在底部侧面的出料口(15)、设置在罐底的支撑脚(16)以及设置在顶部的气压阀(17);所述的出料口(15)上设置有用于抽样检测的采样通道(151);所述的加热装置(2)是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部下端;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21)、用于热传导的导热板(22)和热敏开关(23);所述的导热板(22)设置在分流罩(31)下并且与内层(11)连接;所述的热敏开关(23)是设置在导热板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发热反应釜,其特征是: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底部
的加热装置(2)以及搅拌装置(3);所述的搅拌装置(3)包括分流罩(31)、
桨叶(32)、轴(33)以及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34);所述的分流罩(31)是
设置在罐体(1)中部的圆筒结构;所述的分流罩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311);
所述的桨叶(32)是设置在分流罩(31)的内部;所述的轴(33)两端分别连
接桨叶(32)和电机(34);
所述的罐体(1)包括内层(11)、外层(13)、设置在内层(11)与外层(13)
之间的保温层(12)、设置在上部侧面的入料口(14)、置在底部侧面的出料口
(15)、设置在罐底的支撑脚(16)以及设置在顶部的气压阀(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况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亚核保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