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悬架总成及车辆,该悬架总成包括分别布置在车桥(2)左、右车轮安装侧且支撑在所述车桥(2)与车架(1)之间的弹性导向臂(3)以及空气弹簧(5),所述导向臂(3)的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车架(1)上,第二端部向远离所述车架(1)的方向折弯形成安装部(32),所述空气弹簧(5)支撑在所述安装部(32)与所述车架(1)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用悬架总成以及车辆,可使车辆在保证舒适性、具有车身高度调节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使车身具有较低的高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用悬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要求车辆在不同的行驶环境中能够调整车身的高度,高速行驶且路况较好时,能够保持车身在较低的高度,以增加轮胎的抓地能力,并且减小风阻,有利于车辆行驶的安全和稳定性,并且油耗也会随着风阻的降低而减少。低速行驶且需要通过障碍物时,可提高车身高度,以提高车辆本身的通过能力。现有技术中,为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能够使车身保持在较低的高度,在设计时需要尽量降低车身高度。悬架作为车辆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其作用不仅是传递作用在车桥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力和扭矩,缓冲路面传递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而且悬架作为车桥与车架之间的纽带,对车身的高度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人们一直在对车辆的悬架进行优化,在保证车辆舒适性的同时,能够使车辆的车身具有较低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悬架总成及车辆,不仅能够保证车辆的舒适性,而且车辆车身的高度较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悬架总成,该悬架总成包括分别布置在车桥左、右车轮安装侧且支撑在所述车桥与车架之间的弹性导向臂以及空气弹簧,所述导向臂的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车架上,第二端部 向远离所述车架的方向折弯形成安装部,所述空气弹簧支撑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车架之间。优选地,所述车架上对应于每个所述导向臂的第一端部分别设置有导向臂支架,所述导向臂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向臂支架铰接。优选地,该悬架总成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空气弹簧的下端连接;所述空气弹簧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导向臂,所述空气弹簧的上端通过固定于所述车架的空气弹簧安装架连接于所述车架。优选地,所述车桥的左、右车轮安装侧还分别布置有减震器,每个所述减震器通过固定于所述车架的减震器上支架和固定于所述导向臂的减震器下支座支撑在所述车架与导向臂之间。优选地,所述减震器为双作用液压筒式减震器。优选地,该悬架总成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导向臂固定连接,且所述横梁在两端之间的位置上固定到所述车桥上。优选地,该悬架总成包括U形螺栓,所述车桥通过所述U形螺栓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转向锁止系统的气室、转向锁止系统的锁止支架以及转向锁止系统的液压缸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三安装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为设置在所述横梁中间位置的安装平台,所述第二安装部为所述横梁背离所述安装平台一侧设置的容纳部件,所述第三安装部为所述横梁两端设置的具有安装孔的安装耳。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前悬架系统和/或后悬架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用悬架总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车架与车桥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导向臂与空 气弹簧,使导向臂与空气弹簧共同缓冲车辆的冲击载荷,且通过空气弹簧可调整车身高度。另外,通过在导向臂安装空气弹簧的一端折弯形成远离车架的安装部,空气弹簧安装在安装部与车架之间,能够降低车架的高度。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悬架总成以及车辆,可使车辆在保证舒适性、具有车身高度调节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使车身具有较低的高度。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悬架总成安装在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从另一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结构从F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导向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减震器下支架、导向臂与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悬架总成,该悬架总成包括分别布置在车桥2左、右车轮安装侧且支撑在车桥2与车架1之间的弹性导向臂3以及空气弹簧5,导向臂3的第一端部连接于车架1上,第二端部向远离车架1的方向折弯形成安装部32,空气弹簧5支撑在安装部32与车架1之间。一般而言,为了使得车辆的左右侧载荷平均分布,导向臂3以及空气弹簧5对称布置车桥2的左、右两侧,但是本技术的上述基本实施方式并不排除特殊情形下非左右对称的情形。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悬架总成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其基本技术构思是通过在车架与车桥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导向臂3与空气弹簧5,且空气弹簧5安装在导向臂3与车架1之间,以使导向臂3与空气弹簧5共同起到缓冲载荷的作用。而且,通过空气弹簧5可起到调整车身高度的作用。另外,为尽量降低车身的高度,导向臂3安装空气弹簧5的一端折弯形成远离车架1的安装部32,整个导向臂3近似于Z形的结构(导向臂3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这样,空气弹簧5安装在安装部32上,相当于将空气弹簧5所占用的空间下降了一定的距离,有利于降低车架1的高度。简而言之,通过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悬架总成,可使车辆在保证舒适性、具有车身高度调节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使车身具有较低的高度。上述的悬架总成中,导向臂3具有弹性,典型地,该导向臂3可采用钢板弹簧,但并不限于采用钢板弹簧的形式。下面在本技术的上述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更为具体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及图3所示,在车架1上对应于每个导向臂3的第一端部分别设置有导向臂支架4,导向臂3的第一端部通过导向臂支架4连接在车架1上。优选的,导向臂3与导向臂支架4铰接,如图6导向臂3的具体结构中,在 导向臂3的第一端部设置有具有销孔的吊耳31,吊耳31可通过销子铰接在导向臂支架4上。这样对空气弹簧5进行充气或排气操作以抬升或降低车身的高度时,车架1与导向臂3的第二端部之间产生的距离变化可使导向臂支架4相对于导向臂3进行旋转,使车架在升降过程中各部件的相对运动较为灵活。在此需强调的是,导向臂3通过导向臂支架4连接于车架1并不是本技术必须的实施方式,导向臂支架4的具体结构也并不局限于图示所示的结构,例如导向臂3可直接铰接于车架1上,此时导向臂3可在本技术基本技术构思的基础上对第一端部进行结构上的改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臂3的第二端部与车架1之间设置的空气弹簧5可对车架1施加作用力,控制车架1的升降,为使两侧的空气弹簧5对车架1的作用力均衡,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两侧的空气弹簧5之间设置有连接梁7,连接梁7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空气弹簧5的下端连接,空气弹簧5的下端通过连接梁7连接于导向臂3。车架1上对应于空气弹簧5的上端设置有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布置在车桥(2)左、右车轮安装侧且支撑在所述车桥(2)与车架(1)之间的弹性导向臂(3)以及空气弹簧(5),所述导向臂(3)的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车架(1)上,第二端部向远离所述车架(1)的方向折弯形成安装部(32),所述空气弹簧(5)支撑在所述安装部(32)与所述车架(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布置在车桥(2)左、右车轮安装侧且支撑在所述车桥(2)与车架(1)之间的弹性导向臂(3)以及空气弹簧(5),所述导向臂(3)的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车架(1)上,第二端部向远离所述车架(1)的方向折弯形成安装部(32),所述空气弹簧(5)支撑在所述安装部(32)与所述车架(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对应于每个所述导向臂(3)的第一端部分别设置有导向臂支架(4),所述导向臂(3)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向臂支架(4)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悬架总成还包括连接梁(7),所述连接梁(7)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空气弹簧(5)的下端连接;
所述空气弹簧(5)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梁(7)连接于所述导向臂(3),所述空气弹簧(5)的上端通过固定于所述车架(1)的空气弹簧安装架(6)连接于所述车架(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2)的左、右车轮安装侧还分别布置有减震器(9),每个所述减震器(9)通过固定于所述车架(1)的减震器上支架(10)和固定于所述导向臂(3)的减震器下支座(11)支撑在所述车架(1)与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永芝,刘知汉,邓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