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553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1:43
作业车辆(100)具有车体框架(1)、支承托架(20)。车体框架(1)具有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支承托架(20)横跨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配置。支承托架(20)的第一连结部(41)连结支承托架主体部(2)的第一下端部(21)与第一侧板(11)。第一连结部(41)从第一侧板(11)的侧面向上方延伸。支承托架(20)的第二连结部(42)连结托架主体部(2)的第二下端部(22)与第二侧板(12)。第二连结部(42)从第二侧板(12)的侧面向上方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车辆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机动平地机等作业车辆使用工作装置进行所希望的作业。工作装置利用由液压泵加压的工作油驱动。该工作油储存在工作油箱内。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工作油箱在车体框架的上方被支承。具体而言,利用安装在车体框架上表面的支承托架支承工作油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07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作业车辆的行驶中或者作业中,有时车体框架产生扭曲等弹性变形。例如,机动平地机等作业车辆在凹凸的路面上行驶时,有时右侧的后轮或者左侧的后轮从路面悬空。 在这种情况下,由该悬空的后轮的重量对车体框架施加应力。施加在该车体框架上的应力有时会对车体框架与支承托架的安装部分带来坏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问题不限于支承工作油箱的支承托架,对于支承其他对象物的支承托架也同样有可能发生。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支承托架稳定地安装在车体框架上的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作业车辆具有车体框架、支承托架。车体框架具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一侧的位置。第一侧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侧板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二侧的位置。第二侧板沿前后方向延伸。支承托架配置成横跨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支承托架在车体框架的上方支承对象物。支承托架具有托架主体部、第一连结部及第二连结部。托架主体部具有第一下端部及第二下端部。第一下端部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一侧的位置。第二下端部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二侧的位置。第一连结部连结支承托架的第一下端部与第一侧板。第一连结部从第一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第二连结部连结支承托架的第二下端部与第二侧板。第二连结部从第二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 在车体框架由于悬空的车轮的重量等而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第一侧板的上表面及第二侧板的上表面被施加应力。对此,根据上述结构,第一连结部从第一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未固定于第一侧板的上表面。因此,第一连结部能够稳定地安装在第一侧板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结部也同样稳定地安装在第二侧板上。 优选的是,第一连结部具有第一固定部、第一柱部及第一安装部。第一固定部在第一侧板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固定于第一侧板。第一柱部与第一侧板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一柱部从第一固定部向上方延伸。在第一安装部上安装有托架主体部的第一下端部。 在车体框架由于悬空的车轮的重量等而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施加在第一侧板的中央的应力较小。对此,因为像上述结构那样第一连结部在上下方向上固定在第一侧板的中央部,所以第一连结部能够稳定地安装在第一侧板上。 优选的是,第一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托架主体部的第一下端部容易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 优选的是,第二连结部具有第二固定部、第二柱部、第二安装部。第二固定部在第二侧板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固定于第二侧板。第二柱部与第二侧板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二柱部从第二固定部向上方延伸。在第二安装部上安装有托架主体部的第二下端部。 在车体框架由于悬空的车轮的重量等而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施加在第二侧板的中央部上的应力较小。对此,因为如上述结构那样第二连结部在上下方向上固定于第二侧板的中央部,所以第二连结部能够稳定地安装在第二侧板上。 优选的是,第二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根据该结构,托架主体部的第二下端部能够容易地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 优选的是,第一连结部具有比托架主体部的第一下端部的刚性低的刚性。另外,第二连结部具有比托架主体部的第二下端部的刚性低的刚性。根据该结构,托架主体部经由第一及第二连结部安装在车体框架上。因此,即使在车体框架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该弹性变形也不会直接影响托架主体部。具体而言,车体框架的弹性变形经由第一及第二连结部传递到托架主体部。在此,第一及第二连结部具有比托架主体部的刚性低的刚性。因此,利用第一及第二连结部能够抑制车体框架的弹性变形对托架主体部的影响。 优选的是,托架主体部的第一下端部具有第一前脚部及第一后脚部。第一前脚部向下方延伸。第一后脚部配置在第一前脚部的后方。第一后脚部向下方延伸。第一连结部连结第一前脚部与第一侧板,或者连结第一后脚部与第一侧板。第二下端部具有第二前脚部及第二后脚部。第二前脚部向下方延伸。第二后脚部配置在第二前脚部的后方。第二后脚部向下方延伸。第二连结部连结第二前脚部与第二侧板,或者连结第二后脚部与第二侧板。 优选的是,支承托架还具有第三连结部及第四连结部。第三连结部从第一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第三连结部连结托架主体部的第一前脚部与第一侧板。第四连结部从第二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第四连结部连结托架主体部的第二前脚部与第二侧板。第一连结部连结托架主体部的第一后脚部与第一侧板。第二连结部连结托架主体部的第二后脚部与第二侧板。 优选的是,第三连结部具有比第一前脚部的刚性低的刚性。另外,第四连结部具有比第二前脚部的刚性低的刚性。 优选的是,作业车辆还具有第一刚性部件及第二刚性部件。第一刚性部件安装在第一侧板的内侧面上。第二刚性部件安装在第二侧板的内侧面上。第一连结部安装在第一侧板的外侧面上。第二连结部安装在第二侧板的外侧面上。 根据该结构,利用第一刚性部件能够抑制第一侧板自身的扭曲。其结果,第一连结部能够稳定地安装在第一侧板上。另外,利用第二刚性部件能够抑制第二侧板自身的扭曲。其结果,第二连结部能够稳定地安装在第二侧板上。 优选的是,第一连结部在前后方向上,在比第一刚性部件的前端靠近后方且比第一刚性部件的后端靠近前方的位置安装在第一侧板上。 优选的是,第二连结部在前后方向上,在比第二刚性的前端靠近后方且比第二刚性部件的后端靠近前方的位置安装在第二侧板上。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支承托架稳定地安装在车体框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动平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机动平地机的侧视图。 图3是车体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托架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侧板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连结部的主视图。 图8是第二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9是第二侧板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三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11是第四连结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机动平地机100。图1是机动平地机100的立体图,图2是机动平地机100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右” “左” “上”及“下”表示从驾驶室看向前方的状态为基准的方向。“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同义。另外,“前后方向”是指车体的前后方向。在各附图中,X轴表示前后方向,Y轴表示车宽方向,Z轴表示上下方向。另外,车宽方向的中央表示车宽方向的机动平地机100的中央。 如图1及图2所示,机动平地机100具有车辆主体101、工作装置102及驾驶部103。机动平地机100利用工作装置102能够进行整地作业、除雪作业、轻切削或材料混合坐寸ο 车辆主体101具有前部车体1la及后部车体101b。前部车体1la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体框架,其具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一侧的位置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板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二侧的位置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支承托架,其配置成横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车体框架的上方支承对象物; 所述支承托架具有: 托架主体部,其包括第一下端部及第二下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一侧的位置,所述第二下端部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二侧的位置; 第一连结部,其从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连结所述第一下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板; 第二连结部,其从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连结所述第二下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体框架,其具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一侧的位置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板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二侧的位置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支承托架,其配置成横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车体框架的上方支承对象物; 所述支承托架具有: 托架主体部,其包括第一下端部及第二下端部,所述第一下端部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一侧的位置,所述第二下端部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央靠近第二侧的位置; 第一连结部,其从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连结所述第一下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板; 第二连结部,其从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向上方延伸,连结所述第二下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 第一固定部,其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 第一柱部,其与所述第一侧板隔开间隔地配置,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上方延伸; 第一安装部,其安装有所述第一下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结部具有: 第二固定部,其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 第二柱部,其与所述第二侧板隔开间隔地配置,从所述第二固定部向上方延伸; 第二安装部,其安装有所述第二下端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比所述第一下端部的刚性低的刚性, 所述第二连结部具有比所述第二下端部的刚性低的刚性。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润一近藤阳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