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4356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0:15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太阳能电池板背膜技术领域,背膜为内外两层和中间层三层复合膜结构,外层为耐候层,中间层为PET层,内层为耐候粘接层,外层与中间层及中间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胶粘相连,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组成:改性有机硅树脂45-70份、阻燃剂5-10份、纳米陶瓷颗粒3-8份、硅烷偶联剂4-8份、石棉纤维2-6份、固化剂5-10份和溶剂15-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以阻燃型的树脂层为耐候层,不仅具有较高的温度耐受性,而且其耐候性和耐蚀性能优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背膜
,特别涉及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 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背膜,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材料之一。太阳能电池封装所用的背 封膜,一般有三层结构,自上而下,包括耐候层、PET层或中间层和粘接层,五层结构即是在 耐候层和中间层及中间层和粘接层中间还设有胶粘层。 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主要性能是封装晶体硅,因此其需达到良好的空气隔绝性 能、防氧化和抗潮湿性能,同时必须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能长期防止粘合物的水解性能 等,以长期保护晶体硅免受外界的侵蚀和保证晶体硅光电转化效率。 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时,由于阳光照射,会导致电池板组件局部温度升高,导致组 件变形,更为甚者,温度达到燃点,会引起组件起火燃烧,损害电池板组件和周围环境,因 此,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阻燃性能也应受到重视。 申请号为201310392515.6的专利文献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背膜,公开了一 种太阳能电池板背膜,所述背膜在基材的一面设置有阻燃性耐候层,在基材的另一面设置 阻燃性粘接层,所述阻燃性耐侯层和阻燃性粘接层由涂覆在基材表面的含有含氟膜树脂的 组合物形成,所述含有含氟膜树脂的组合物的组分及其重量份为:含氟树脂75?165份; 阻燃剂〇. 8?3份;固化剂1. 5?15份;溶剂50?120份。 由此可知,该技术方案是是在中间层(基材)内外两面涂覆阻燃层,外层耐候阻燃 层,内层阻燃粘接层,通过两个阻燃层的结合,提高背膜的阻燃性能。但其膜层,以含氟树 脂为主体材料,通过加入简单阻燃剂的方式提高阻燃性能,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其耐候性较 好,但依然不能作为阻燃背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不足,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 供。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内外两层和中间层三层复 合膜结构,外层为耐候层,中间层为PET层,内层为耐候粘接层,外层与中间层及中间层与 内层之间通过胶粘相连,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组成:改性有机硅树脂45-70 份、阻燃剂5-10份、纳米陶瓷颗粒3-8份、硅烷偶联剂4-8份、石棉纤维2-6份、固化剂5-10 份和溶剂15-25份。 作为优选,所述阻燃剂为磷酸三酯、聚磷酸铵、硼酸锌、氰尿酸三聚氰胺和改性聚 苯醚的至少一种。 更优地,所述阻燃剂为聚磷酸铵、硼酸锌或氰尿酸三聚氰胺。 更优地,所述阻燃剂为氰尿酸三聚氰胺。 作为优选,所述纳米陶瓷颗粒为氮化硅或碳化硅纳米陶瓷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固化剂为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 作为优选,所述溶剂为二甲苯或丙酮。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制备耐候层:将有机硅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阻燃剂、纳米陶瓷 颗粒、石棉纤维,超声搅拌均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和固化剂,不断搅拌,混合均匀后,倒入 模具,热压为耐候层; (2) 将外层耐候层、中间PET层和内侧耐候粘接层通过粘胶交合层压,得到层状膜结构 材料; (3)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材料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是一种复合膜结构,以PET为 中间层,其中通过提高耐候层的阻燃性能,使得背膜整体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为达到良好的 阻燃性能,本专利技术并未简单加入阻燃剂,而是以改性有机硅树脂为基础,加入阻燃剂,并加 入了石棉纤维和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陶瓷颗粒具有较高温度耐受性,而且能够提高耐候层 的耐蚀性能和强度,因此,可整体上提升耐候层的耐候性能、耐蚀性能和阻燃性能。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以阻燃型的树脂层为耐候层,不仅 具有较高的温度耐受性,而且其耐候性和耐蚀性能优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阻燃型太阳能 电池板背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 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 限制。 实施例1 :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内外两层和中间层三层复合膜结构,外层为耐候层, 中间层为PET层,内层为耐候粘接层,外层与中间层及中间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胶粘相连,耐 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组成:改性有机硅树脂45份、聚磷酸铵阻燃剂5份、氮化硅 纳米陶瓷颗粒3份、硅烷偶联剂4份、石棉纤维2份、二乙烯三胺5份和二甲苯15份。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制备耐候层:将有机硅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阻燃剂、纳米陶瓷 颗粒、石棉纤维,超声搅拌均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和固化剂,不断搅拌,混合均匀后,倒入 模具,热压为耐候层; (2) 将外层耐候层、中间PET层和内侧耐候粘接层通过粘胶交合层压,得到层状膜结构 材料; (3)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材料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实施例2: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内外两层和中间层三层复合膜结构,外层为耐候层, 中间层为PET层,内层为耐候粘接层,外层与中间层及中间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胶粘相连,耐 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组成:改性有机硅树脂70份、阻燃剂10份、氮化硅纳米陶 瓷颗粒8份、硅烷偶联剂8份、石棉纤维6份、二乙烯三胺10份和二甲苯25份。 -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制备耐候层:将有机硅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阻燃剂、纳米陶瓷 颗粒、石棉纤维,超声搅拌均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和固化剂,不断搅拌,混合均匀后,倒入 模具,热压为耐候层; (2) 将外层耐候层、中间PET层和内侧耐候粘接层通过粘胶交合层压,得到层状膜结构 材料; (3)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材料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实施例3 :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内外两层和中间层三层复合膜结构,外层为耐候层, 中间层为PET层,内层为耐候粘接层,外层与中间层及中间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胶粘相连,耐 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组成:改性有机硅树脂55份、氰尿酸三聚氰胺6份、碳化硅 纳米陶瓷颗粒5份、硅烷偶联剂5份、石棉纤维3份、三乙烯四胺6份和丙酮17份。 -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制备耐候层:将有机硅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阻燃剂、纳米陶瓷 颗粒、石棉纤维,超声搅拌均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和固化剂,不断搅拌,混合均匀后,倒入 模具,热压为耐候层; (2) 将外层耐候层、中间PET层和内侧耐候粘接层通过粘胶交合层压,得到层状膜结构 材料; (3)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材料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实施例4 :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内外两层和中间层三层复合膜结构,外层为耐候层, 中间层为PET层,内层为耐候粘接层,外层与中间层及中间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胶粘相连,耐 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组成:改性有机硅树脂60份、阻燃剂7份、碳化硅纳米陶瓷 颗粒6份、硅烷偶联剂6份、石棉纤维4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内外两层和中间层三层复合膜结构,外层为耐候层,中间层为PET层,内层为耐候粘接层,外层与中间层及中间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胶粘相连,其特征在于,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组成:改性有机硅树脂45‑70份、阻燃剂5‑10份、纳米陶瓷颗粒3‑8份、硅烷偶联剂4‑8份、石棉纤维2‑6份、固化剂5‑10份和溶剂15‑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内外两层和中间层三层复合膜结构,外层为耐候 层,中间层为PET层,内层为耐候粘接层,外层与中间层及中间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胶粘相 连,其特征在于,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组成:改性有机硅树脂45-70份、阻燃 剂5-10份、纳米陶瓷颗粒3-8份、硅烷偶联剂4-8份、石棉纤维2-6份、固化剂5-10份和溶 齐[J 15-25 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磷酸 三酯、聚磷酸铵、硼酸锌、氰尿酸三聚氰胺和改性聚苯醚的至少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聚磷 酸铵、硼酸锌或氰尿酸三聚氰胺。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燃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氰尿 酸三聚氰胺。5. 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东刘天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