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立成专利>正文

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938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2 02:06
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是一种(起类似地面地雷作用的)制导导弹。将现有最低端短程制导导弹略加改造,预先布设于航道或敌舰经常出没的海底上,使用时由我国已有的定位卫星激活和制导,定点伏击过往航母军舰等。而将现有中程制导核弹略加改造可代替洲际制导核弹布设于敌国附近、潜水艇也难以发现的大洋水深处,在被对方一次核打击后,由卫星激活和制导,就近对敌国进行二次核报复。它平日静静藏于水深处,难以被对方侦测到;成本较低,可回收、可大量制造、大面积布放;卫星测得对方航母在附近时或我国受到核打击时,发信号它就可近距离有效突袭;不会造成我方人员及舰船伤亡。这种武器组合可保证我国以低的成本换取国家安全和国家海洋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 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略加改造的潜射式卫星制导导弹,之所以称为海底导弹是因为它像地面地雷一样被潜藏于海底。 其中低端短程制导海底导弹被预先布设于航道或敌舰经常出没的海底水深处,使用时由卫星激活和制导,定点伏击过往航母等大型船只。 而中程制导海底核导弹代替洲际核导弹被预先布设于距敌国较近的大洋底深处,使用时由卫星激活和制导,在我国受到第一次核打击后,可就近进行报复性二次核打击。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导弹层出不穷,速度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制导越来越精。但有矛就有盾,导弹侦测和拦截系统应运而生。利用卫星、雷达、无人飞机,反潜机、反导网等对导弹控制信号的破坏、对未发射前各种导弹的位置和数量的提前侦测、发射后的侦测和拦截,可使大多数导弹被拦截于到达目标之前。导弹的突袭性、命中率和不可预知性大大降低,变成了双方导弹数量的血拼。虽然导弹研制费用投入越来越大,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但只能拉平或暂时轻微改变敌对双方在海洋控制方面的对比态势。 潜艇奇袭功能优越,但由于噪音大、必须的移动、人员物资的需补给性、体积较大,需对外信号联系等,因而较易被敌方装置发现。而且即使突击成功,完身而退也很困难,另外成本很高。核潜艇虽水下存身时间长,但接近敌国长期潜伏也很不容易。 同样都是导弹,在发射井内易被击中,在公路、铁路车辆或飞机上则机动不少,放在潜艇里则更不易被发现,但都不如放在深海底更安全、更有效、更省力、更无损失和成本更低。这种放在海底的做法过去没有,但从有了卫星的全球定位和通讯功能,已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该专利技术利用成本较低、现有最低端的、甚至将退役的短程导弹略加改造,平日由海军布放于航道海底上或敌舰经常出没处等所需处,一旦卫星定位系统测得敌舰经过且需要攻击时,发一个信号它就能就近发动攻击,可以使导弹像地面地雷一样出其不意地打击敌方舰船。本专利技术设计简单易行,导弹水深难侦测,卫星定位准确容易,信号激活制导不难,就近袭击突然有效,甚至敌方受到攻击也不知所以然,防不胜防,而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没人有这个组合想法、用法。它是经济军事弱国对付强国的有力武器。这种武器组合可保证我国不再怕外国航母群,以低的成本换取国家安全,若全球布设,甚至使外国航母风声鹤淚,不敢外出。 而用中程制导海底核弹可替代洲际制导核弹,布设于敌国附近几百公里远的大洋深处,使用时由卫星激活和制导,在我国受到第一次核打击后,可就近从大洋深处而不是我国国土,出其不意地进行二次核弹报复性打击。 而潜艇的主要任务可改为布雷,即在敌国海岸近处深水布设各类中程核导弹和在世界各航道及敌舰出没处布设各类短程导弹,而将打仗的任务留给卫星完成。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装置组成是原潜射导弹系统(弹头、制导系统、推进系统、点火系统、保护壳体等)本身,装置头部处不锈钢薄盖下有一气球包(替代潜艇用的发射浮筒)和装置尾部有一螺杆,连接着撞击力消除件(圆盘、上半圆环、倒U形环、圆铁板,铁板上焊着的若干与弹身平行的强力短弹簧)。导弹系统本身和卫星密码不在本专利讨论范围内。导弹布放可用各类船只。 ①.任一型号的潜射式导弹本身。携带的炸药必须足够炸沉敌方舰只。另外下沉着地时,导弹应不会因有撞击力而自爆。气球将导弹系统升浮至距水面几米处时,启动点火程序,保护壳内的导弹点火,冲出水面,接受卫星制导,以后同于一般潜射导弹程序。短程导弹由于飞行距离短,附加声导、光导、磁导会更好。据统计,导弹系统本身的总浮力都大于其总重量,所以海底导弹应做的更紧凑,而使总体积尽量小,浮力尽量小,使导弹系统在水中飘不起来。否则只有加重撞击力消除件等权重。保护壳底部应有一个定时炸弹,在导弹发射后即自爆,以消灭剩余物痕迹、保守秘密。而若因某些原因想令装置自爆,可对炸弹下自爆指令。 ②.导弹保护壳底部尽量做成拱形,正中突出部直径30厘米,壁比保护壳他处壁厚2厘米。有一 15厘米粗不锈钢螺杆(3)从中穿过(注:该螺杆与连接的电机也可安装在保护壳底部另加的单独仓内,以防万一螺杆(3)透水而损害导弹系统)。螺杆上部与保护壳内一直流电机相连,螺杆下部穿透保护壳底部,伸到外面3厘米,螺接在一个不锈钢圆盘(5)上。该圆盘直径30厘米、厚3厘米,紧贴于突出部。圆盘另一面上焊有一个不锈钢半圆环¢),环直径7.4厘米,环弓长30厘米。该环与另一个倒U形环(7)套在一起,后一环用螺帽栓接在一块圆铁板(8)上。后一环上部尺寸同于前一环,但下面延长部长出圆铁板(8)2厘米,供拧螺帽用。圆铁板直径稍小于保护壳外径,圆铁板另一面上焊有若干与铁板垂直的强力短弹簧(9)。接到启动指令后,电机启动,将螺杆回转缩回至保护壳外表面内少许,则撞击力消除件(由(5) (6) (7) (8) (9)组成)会一起脱落,但保护壳并不透水,只是失去了权重,利于上浮。撞击力消除件主要为装置下沉着地时减少撞击力和作减小浮力的权重,否则,装置沉不到底。正因为有权重,所以装置尾部先着地,然后平躺下。由于海底不平,圆铁板一头的弹簧将先着地,产生扭断力,但两个半圆环消解了此力。很快整个铁板弹簧全着地,不管是倾斜还是垂直着地,只剩基本垂直上传的压力。由于装置本身浮力,加上吊绳起吊力或下沉用气球的浮力,着地撞击压力并不大,不足以使连接螺杆等断裂而造成权重脱落。但焊接必须牢固,保证3年内不会因锈蚀而开焊,否则权重减少,装置会浮起。当然也应考虑到弹簧着地时可能撞断一两个,而造成权重减少。只要一开始装置不上浮,以后就浮不起来,因为会有污物,海洋动物附着。尾部着地后,装置慢慢平躺下,由于总浮力很大且主要在上部,装置不会有损坏。 ③.短程导弹应布放在水深一般不会被雷达发现的地方,但保护壳和外附材料都仍需涂隐形材料。而中程核导弹则应放于更深处,使敌方潜艇也无法侦测到。 ④.上升用的起吊气球包(当然也可用浮筒)。为了导弹平躺而更隐蔽和避免气球日久意外撒气,上升用气球(12)直到上升前才充气。见图5,保护壳顶部外焊有一压缩惰性气体瓶(10),焊在未来点火时不影响保护壳顶部打开的地方。该气瓶呈圆柱体状,直径为保护壳直径的1/3,高度根据气量需要而定。气瓶上部的出气部分,罩在一个木格栅箱(11)内。气球口(13)套在气瓶底部,气瓶和其出气部件都处在气球(12)内。气球口应用熔解的橡胶胶接并用钢带条捆扎,在钢带条的上端的气瓶上焊有一圈圆铁条作钢带条的挡头。气球皮要足够厚,务必不漏气,未充气的气球(12)散落在气瓶一侧。气球(12)罩在一个网罩(14)内,网罩绑在气瓶底部钢环(15)上,网罩的拉紧程度一定要比气球紧,即不能靠气球口的连接力承担全部气球浮力。气球本身不怕水,但怕水下动物破坏,因此在气瓶和气球包外盖一个凸形不锈钢薄板盖(2),用3个小螺钉轻轻固定在保护壳上,而气球充气后绝对有力顶开这3个螺钉。 气球内的气瓶上部的出气部分,罩在一个木格栅箱(11)内,下见图6。气瓶上部连接有出气总管(16),管的上部连有一个出气阀门(17),出气阀右侧连接多个减压阀出气口(18),出气阀左侧连接一个可转动出气阀门的链轮(19),链轮用链条(20)连接到直流电机(21)的轴(22)上,电机左侧连接一个单独接受卫星开始充气信号的装备(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其特征是除一般潜射导弹系统外,保护壳尾部还有螺接撞击力消除件和保护壳头部有气球,它长期潜伏于洋底待命,需要时由卫星信号激发和制导,就可突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其特征是除一般潜射导弹系统外,保护壳尾部还有螺接撞击力消除件和保护壳头部有气球,它长期潜伏于洋底待命,需要时由卫星信号激发和制导,就可突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其特征是短程制导导弹预先定点被布放在航道或舰船出没的海底,专门就近攻击敌方过往航母等舰只;而中程制导核导弹则布设于敌国附近大洋底水深处,代替洲际导弹做报复性二次核打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其特征是卫星对导弹可发射要求回报位置的指令、中程制导核弹待命指令、自动点火指令、气球内充气指令、导弹被制导调向指令、回收指令及自爆指令(万一需要),而导弹可接受以上密码并动作,但除应卫星要求发射位置信号外,不发射其他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其特征是接到启动信号的直流电机可将穿透保护壳底面突出部的螺杆旋回,使撞击力消除件脱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射式卫星制导海底导弹,其特征是保护壳底部伸出的螺杆螺接有撞击力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