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803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2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胀刀顶杆、用于控制所述的胀刀顶杆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由所述的动力源驱动转动的丝杆、套设在所述的丝杆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丝杆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推动板,所述的胀刀顶杆的上部与所述的推动板相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的推动板一起沿上下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更好的保障各组件的精准运行,实现定量进给控制、定压进给控制、定压-定量进给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集成化、模块化,加工装配更容易,整体轻便、精度高,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珩磨进给胀刀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珩磨进给胀刀机构。
技术介绍
以往珩磨机床的进给胀刀机构是采用弹簧或者手动扭动螺纹套顶杆或者液压油缸顶出顶杆的方式,前两者不能获得准确的定压进给,不能持续进给,还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液压油缸驱动顶杆的进给方式只能实现定压珩磨,此三者进给方式均不能实现定量进给王行磨,更不能实现定压-定量配合进给I行磨,顶杆的一次顶出动作顶到I行磨油石与工件接触,中间无速度快慢的控制,也没有顶出量的控制,动作过于粗暴简单,容易使珩磨油石崩刃、工件卡死,甚至扭坏珩磨头、珩磨杆,很难获得高质量的珩磨精度,也很难获得高效率的珩磨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定压-定量配合进给珩磨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胀刀顶杆、用于控制所述的胀刀顶杆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由所述的动力源驱动转动的丝杆、套设在所述的丝杆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丝杆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推动板,所述的胀刀顶杆的上部与所述的推动板相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的推动板一起沿上下方向运动。 具体地,所述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还包括箱体,所述的动力源设置在所述的箱体外部,所述的推动板位于所述的箱体内部,所述的丝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的箱体的顶面和底面相转动连接,所述的胀刀顶杆与所述的箱体相转动连接且部分所述的胀刀顶杆位于所述的箱体内。 具体地,所述的动力源为伺服电机。 具体地,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由所述的动力源驱动转动的减速机、用于连接所述的减速机与所述的丝杆的联轴器。 更具体地,所述的减速机为精密行星齿轮减速机。 具体地,所述的丝杆为滚珠丝杆,所述的推动板与所述的滚珠丝杆的滚珠螺母相固定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还包括上下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箱体的顶面和底面相固定连接的多根导柱、滑动套设在每根所述的导柱上的导套,所述的推动板与所述的导套相固定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导套的底部和/或所述的导柱的下端部的缓冲垫。 更具体地,所述的丝杆通过轴承组件与所述的箱体相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箱体外侧面上能够限制所述的胀刀顶杆的行程的限位开关。 本技术中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以图1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结构合理,能更好的保障各组件的精准运行,实现定量进给控制、定压进给控制、定压-定量进给控制。本技术整体结构集成化、模块化,加工装配更容易,整体轻便、精度高,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其中:1、箱体;2、胀刀顶杆;3、动力源;4、减速机;5、丝杆;6、联轴器;7、推动板; 8、滚珠螺母;9、第一轴承组件;10、第二轴承组件;11、导柱;12、导套;13、缓冲垫;14、第三轴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如各附图所示,一种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包括箱体1、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胀刀顶杆2、用于控制胀刀顶杆2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装置、设置在箱体1外侧面上能够限制胀刀顶杆2的行程的限位开关。 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3、由动力源3驱动转动的减速机4、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由动力源3驱动转动的丝杆5、用于连接减速机4与丝杆5的联轴器6、套设在丝杆5上且能够随着丝杆5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推动板7。动力源3设置在箱体1外部,推动板7位于箱体1内部,动力源3为伺服电机,减速机4为精密行星齿轮减速机,丝杆5为滚珠丝杆,推动板7与滚珠丝杆的滚珠螺母8相固定连接。为确保丝杆5有准确的定位及良好的承载能力,丝杆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组件9和第二轴承组件10与箱体1的顶面和底面相转动连接。 为确保推动板7沿上下方向平移,珩磨进给胀刀机构还包括上下两端部分别与箱体1的顶面和底面相固定连接的多根导柱11、滑动套设在每根导柱11上的导套12,推动板7与导套12相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导柱11有两根,两根导柱11对称设置在丝杆5的左右两侧。 为了避免限位开关失灵时,推动板7对机构产生破坏,珩磨进给胀刀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导柱11的下端部的缓冲垫13。导柱11下端部的缓冲垫13位于导向套和箱体1底面之间。 胀刀顶杆2与箱体1相转动连接且部分胀刀顶杆2位于箱体1内,胀刀顶杆2位于丝杆5的前方,胀刀顶杆2的上部通过第三轴承组件14与推动板7相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推动板7—起沿上下方向运动。该第三轴承组件14的存在,可以确保胀刀顶杆2在作沿上下方向的运动的同时,能够随着主轴一起旋转。 工作时,伺服电机驱动精密行星齿轮减速机转动,在联轴器6的作用下,带动滚珠丝杆一起转动,由于推动板7与滚珠螺母8相固定连接,在滚珠丝杆转动时,推动板7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由于第三轴承组件14的存在,从而带动胀刀顶杆2沿上下方向运动。 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组件选择和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很好的保障各组件的精准运动。整个机构能够实现进给胀刀珩磨的定量进给控制、定压进给控制、定压-定量进给控制,特别是能够很好的保证细腻而精确的控制量,如进给零位设定,空行程的控制,空行程速度的控制,珩磨压力的控制,单次珩磨进给量的控制,总进给量的控制,胀刀顶杆2顶出和收缩的动作时机控制,无进给珩磨(光整珩磨)的控制等等,均能得到精确的控制。该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集成化、模块化,加工、装配容易,机构整体轻便、精度高,通用性强,能配合多种主轴箱体1使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胀刀顶杆、用于控制所述的胀刀顶杆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由所述的动力源驱动转动的丝杆、套设在所述的丝杆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丝杆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推动板,所述的胀刀顶杆的上部与所述的推动板相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的推动板一起沿上下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胀刀顶杆、用于控制所述的胀刀顶杆沿上下方向运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由所述的动力源驱动转动的丝杆、套设在所述的丝杆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丝杆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推动板,所述的胀刀顶杆的上部与所述的推动板相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的推动板一起沿上下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还包括箱体,所述的动力源设置在所述的箱体外部,所述的推动板位于所述的箱体内部,所述的丝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的箱体的顶面和底面相转动连接,所述的胀刀顶杆与所述的箱体相转动连接且部分所述的胀刀顶杆位于所述的箱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源为伺服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珩磨进给胀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由所述的动力源驱动转动的减速机、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