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包括辊壳和通过轴承设置在辊壳内的辊芯,辊芯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其中辊芯的一侧为操作侧,另一侧为传动侧,辊壳的两端通过调心滚子轴承安装在辊芯上,在操作侧的调心滚子轴承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有端盖和端面密封,在传动侧的调心滚子轴承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端面密封和同步带轮,在辊芯与辊壳之间还竖向设置有两个纵向密封,纵向密封、辊壳、辊芯和两端盖将辊壳与辊芯之间分隔成压力腔和回油腔,辊芯两端均设置有与压力腔连通的进油口和与回油腔连通的回油口。该中高辊结构简单,可降低企业设备投资成本,减少企业的停机时间,降低能耗。(*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
本技术属于造纸机械设备
,主要适用于造纸行业高速纸机软压光机。
技术介绍
软压光是目前较先进的整饰技术,当纸幅通过压区时,中高辊将压区压力均匀地分配给纸幅的较厚或较薄部位,使全幅密度均衡增加,使纸页不仅具有良好的外观,而且显著改进了适印性能,同时纸页强度得到加强。但软压光设备中的可控中高辊是一种受力大、精度闻、结构复杂的含有闻新技术的大型、通用关键部件,是闻速宽幅造纸机的关键技术。传统方法采用固定中高辊和油缸式可控中高辊。固定中高辊缺点是中高固定,不可调节,当更换纸种时需更换辊子或重新磨削中高等。油缸式可控中高辊缺点是辊子结构复杂,且油缸控制复杂,加工制造成本高,油缸与辊壳的摩擦力较大,能耗较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可在不停机情况下,通过调节气压来调节压力腔油压,从而调整辊子的中高,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企业设备投资成本,减少维修费用,降低能耗。 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包括辊壳和通过轴承设置在辊壳内的辊芯,辊芯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其中辊芯的一侧为操作侧,另一侧为传动侧,辊壳的两端通过调心滚子轴承安装在辊芯上,在操作侧的调心滚子轴承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有端盖和端面密封,在传动侧的调心滚子轴承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端面密封和同步带轮,在辊芯与辊壳之间还竖向设置有两个纵向密封,纵向密封、辊壳、辊芯和两端盖将辊壳与辊芯之间分隔成压力腔和回油腔,辊芯两端均设置有与压力腔连通的进油口和与回油腔连通的回油口。 上述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端盖与辊芯之间及同步带轮与辊芯之间均设置有油封。 上述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所述辊芯的两侧分别通过关节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 上述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在操作侧辊芯上还设置有差压器,差压器分别与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 上述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所述差压器包括壳体,壳体左侧设置有壳盖,壳体内设置有轴芯,轴芯外套设有隔挡,在隔挡与轴芯之间右边设置有弹性部件,在隔挡与轴芯之间左边设置有阀盘,阀盘与轴芯之间滑动连接,弹性部件的一端卡在隔挡的左侧另一端顶在阀盘的右侧,阀盘、壳体和隔挡之间有一供高压油通过的间隙,阀盘、壳体和隔挡将壳体与轴芯分隔成压差腔和回流腔23,压差腔与进油口连通,回流腔与回油口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以下优点: 1.本技术可以通过气压调节中高; 2.本技术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采用了特殊结构,式的端面密封和纵向密封装置,减小摩擦力,降低能耗; 3.本技术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结构简单,可降低企业的设备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辊芯的B向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面图。 图5是图4中D部位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差压器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包括辊壳7和通过轴承设置在辊壳7内的辊芯8,辊芯8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2安装在机架上,其中辊芯的一侧为操作侧,另一侧为传动侧,辊壳的两端通过调心滚子轴承5安装在辊芯上,来保证辊壳旋转和辊芯静止,同时保证中高辊操作侧和传动侧的同心度,从而保证压区与纸页的接触匀度。在操作侧的调心滚子轴承5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有端盖4和端面密封6,在传动侧的调心滚子轴承5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端面密封6和同步带轮10,同步带轮通过螺栓固定在辊壳上,同步带轮作为中高辊的动力输入装置,在辊芯与辊壳之间还竖向设置有两个纵向密封11,纵向密封、辊壳、辊芯和两端盖将辊壳与辊芯之间分隔成压力腔12和回油腔13,辊芯两端均设置有与进油口 17和回油口 16。在辊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进油口连通的进油通道14和与回油口连通的回油通道13,进油通道14与压力腔连通,回油通道13与回油腔连通。 本技术为了保证轴承腔内的润滑油不外漏,在端盖与辊芯之间及同步带轮与辊芯之间均设置有油封9。 本技术为了满足辊芯的挠度变形,辊芯8的两侧分别通过关节轴承3安装在轴承座2上。 为了方便调节压力腔内的压力,在操作侧辊芯上还设置有差压器I,所述差压器I包括壳体24,壳体左侧设置有壳盖26,壳体内设置有伸出到端盖外面的轴芯25,壳体内的轴芯外套设有隔挡27,在隔挡27与轴芯之间右边设置有弹性部件20,在隔挡与轴芯之间左边设置有阀盘19,阀盘与轴芯之间滑动连接,弹性部件的一端卡在隔挡的左侧另一端顶在阀盘的右侧,阀盘、壳体和隔挡之间有一供高压油通过的间隙21,阀盘、壳体和隔挡将壳体与轴芯分隔成压差腔18和回流腔23,压差腔18与进油口 17连通,回流腔23与回油口 16连通。壳盖外的轴芯上还设有气压调节装置22,气压调节装置与阀盘左侧的气压调节腔28通。 该技术气压可调浮游式中高辊的工作原理为:液压油从辊芯传动侧的进油口进入到压力腔,油压压力增加,从而使辊芯和辊壳同时产生挠度变形。由于辊芯操作侧安装有差压器,且其结构如图6所示,因此通过调节气压来控制差压器内阀盘的位置,从而使辊芯操作侧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或阻断。当压力腔的油压大于气压的设定值时,差压器阀盘向图示位置的左侧移动,使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从而使压力腔和回油腔连通,降低压力腔油压。当压力腔的油压低于气压的设定值时,差压器阀盘向图示位置的右侧移动,阻断进油口和回油口,从而阻断压力腔和回油腔,促使压力腔油压上升。因此通过调节差压器的气压可调节压力腔油压大小,从而调节辊子的中高,以满足生产需要。 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其特征为端面和纵向密封装置将辊壳内腔分为压力腔和回油腔,通过调节辊端差压器的进气压力,实现压力腔的增压,以及压力腔与回油腔的连通,从而保证辊子的中高。本技术可在压光机设备上使用,并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气压调整辊子中高。该中高辊结构简单,可降低企业设备投资成本,减少企业的停机时间,降低能耗。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包括辊壳(7)和通过轴承设置在辊壳(7)内的辊芯(8),辊芯(8)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2)安装在机架上,其中辊芯的一侧为操作侧,另一侧为传动侧,其特征在于:辊壳的两端通过调心滚子轴承(5)安装在辊芯上,在操作侧的调心滚子轴承(5)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有端盖(4)和端面密封(6),在传动侧的调心滚子轴承(5)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端面密封(6)和同步带轮(10),在辊芯与辊壳之间还竖向设置有两个纵向密封(11),纵向密封、辊壳、辊芯和两端盖将辊壳与辊芯之间分隔成压力腔(12)和回油腔(13),辊芯两端均设置有与压力腔连通的进油口(17)和与回油腔连通的回油口(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包括辊壳(7)和通过轴承设置在辊壳(7)内的辊芯(8),辊芯(8)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2)安装在机架上,其中辊芯的一侧为操作侧,另一侧为传动侧,其特征在于:辊壳的两端通过调心滚子轴承(5)安装在辊芯上,在操作侧的调心滚子轴承(5)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有端盖(4)和端面密封(6),在传动侧的调心滚子轴承(5)两侧的辊壳与辊芯之间分别设置端面密封(6)和同步带轮(10),在辊芯与辊壳之间还竖向设置有两个纵向密封(11),纵向密封、辊壳、辊芯和两端盖将辊壳与辊芯之间分隔成压力腔(12)和回油腔(13),辊芯两端均设置有与压力腔连通的进油口(17)和与回油腔连通的回油口(16)。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调节浮游式可控中高辊装置,其特征在于:端盖与辊芯之间及同步带轮与辊芯之间均设置有油封(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压调节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丰伟,刘铸红,张金亮,李长国,李向阳,任红锐,孙卯生,马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