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多秀专利>正文

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74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主要结构及连接方式为:主轴6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联接盘2、滑移件5、反向棘爪座7、轴承9、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和被动力传递主件13,滑移件5的外侧从内至外套有轴承4、拨叉套3,拨叉14位于拨叉套3的凹槽内,反向棘爪座7外槽孔内设置有反向棘爪8,正向棘爪座11外槽孔内设置有正向棘爪10,被动力传递副件16位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的U形槽内,被动力传递副件16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共同构成的槽孔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5,产品省燃油,减少汽车运行磨损、简化变速换档操作,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尤其适合用于机动车的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与汽车变速箱配合使用的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现有技术的状况是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司机要根据行驶的具体情况,经常不断的变换行驶速度,因此就频繁地踩离合器进行换档,操作复杂烦琐,运作困难;其二,汽车在空档滑行后,需推档,加速行驶时,产生的拖档现象,会严重磨损整车;其三,踩离合器换档的繁琐性使司机驾车时,使用空档滑行的实施率相当低,致使汽车燃油大量浪费,严重的污染环境,也加大了发动机、传动系的磨损;其四,汽车减油行驶时,发动机气缸内强大的气压力,机械磨擦力对机动车行驶时产生的惯性力的阻力很大,影响了机动车惯性力的充分发挥,近几年虽有相关节油装置的报道,但因结构复杂或设计不合理,实施推广比较困难。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变速换档而不得不频繁地使用离合器的技术难题,为人们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燃油效果好的新型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主要由联接盘2、拨叉套3、轴承4、滑移件5、主轴6、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轴承9、正向棘爪10、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拨叉14、缓冲弹簧15、被动力传递副件16构成,其具体连接方式为:主轴6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联接盘2、滑移件5、反向棘爪座7、轴承9、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和被动力传递主件13,滑移件5的外侧从内至外套有轴承4、拨叉套3,拨叉14位于拨叉套3的凹槽内,反向棘爪座7外槽孔内设置有反向棘爪8,正向棘爪座11外槽孔内设置有正向棘爪10,被动力传递副件16位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的U形槽内,被动力传递副件16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共同构-->成的槽孔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5。上述方案中,较好是在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与轴承9之间设置离合石棉摩擦片23、摩擦板24。上述方案中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可用内花键槽件21取代。上述方案中,较好是在被动力传递副件16的端头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的凹槽中设置圆形卡簧20以防止被动力传递副件16移动。上述方案中,拨叉14可以采用人力或机械的方式拨动,较好是其一侧与推拉电磁铁19或气压泵相连。本技术是设计人通过反复实践、研究,总结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变速换档不得不频繁的使用离合器的技术难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节省燃油,减少汽车运行磨损、简化变速换档操作,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尤其适用于机动车的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本技术能充分利用汽车行驶的惯性力,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效果,同时,除起步、倒车、下陡坡时使用离合器换档外,平时任何其他状态下均可不使用离合器换档,同时也可减少驾车时的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减少车辆磨损、维修,提高车辆寿命,可任意坐档、抢档配合刹车控制车速。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纵面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纵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A-A处剖视图。图4为内花键槽件2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锁紧螺母;2.联接盘;3.拨叉套;4.轴承;5.滑移件;6.主轴;7.反向棘爪座;8.反向棘爪;9.轴承;10.正向棘爪;11.正向棘爪座;12.轴承;13.被动力传递主件;14.拨叉;15.缓冲弹簧;16.被动力传递副件;17.里程表传感器;18.连接螺丝;19.推拉电磁铁;20.圆形卡簧;21.内花键槽件;22.凸台;23、离合石棉摩擦片;24.摩擦板;25.定位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描述滑行节油器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进一步简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主要由联接盘2、拨叉套3、轴承4、滑移件5、主轴6、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轴承9、正向棘爪10、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拨叉14、缓冲弹簧15、被动力传递副件16构成,其具体连接方式为:主轴6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联接盘2、滑移件5、反向棘爪座7、轴承9、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和被动力传递主件13(见图1),类似反Z字型滑移件5的外侧凹槽处从内至外套有轴承4、拨叉套3,拨叉14位于拨叉套3的凹槽内,拨叉14的一侧与推拉电磁铁19相连(见图1),反向棘爪座7的外槽孔内设置有反向棘爪8,正向棘爪座11的外槽孔内设置有正向棘爪10(见图1、3),被动力传递副件16位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的U形槽内,被动力传递副件16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共同构成的槽孔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5。如图1所示:本例联接盘2、滑移件5、反向棘爪座7、正向棘爪座11,与主轴6由内外花键齿相互配合;滑移件5可在主轴6上左右滑动(见图1);反向棘爪8比正向棘爪10在结构上多设置了一个斜面凸台22,斜面凸台22可沿滑移件5的内斜面至其内平台,实现反向棘爪8与滑移件5的左右移动的伸缩配合(见图1),另外反向棘爪8的一端可在其所处的槽孔内以及相对应的被动力传递副件16的内花键槽内上下伸缩配合(见图3),使汽车处于坐档或不坐档的工作状态;另外,在弹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正向棘爪10的一端可在其所处的槽孔内以及相对应的被动力传递副件16的内花键槽内上下伸缩配合(见图3),使汽车处于加速行驶或惯性自由滑行的工作状态;缓冲弹簧15的设计可用于减缓汽车加速或减速时产生的冲击力。如图2所示:图1中的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可用内花键槽件21取代。如图1所示:较好是在被动力传递副件16的端头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的凹槽中设置圆形卡簧20以防止被动力传递副件16移动;在反向棘爪座7的一侧设置定位圈25防止反向棘爪座7移动。-->定位圈25只防止反向棘爪座7向左移动。图4的内花键槽件21可与滑移件5通过内花键齿配合。如图1所示: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与轴承9之间设置离合石棉摩擦片23、摩擦板24。拨叉14可以采用人力或机械的方式拨动,较好是其一侧与推拉电磁铁19或气压泵相连。如图1所示,当汽车不在下陡坡或在打滑等任何路面行驶,不需要坐档,抢档行驶时,可接通推拉电磁铁19或气压泵的电源,使电磁铁19或气压泵产生推力,通过拨叉14的下端拨动滑移件5,使其在主轴6上向右滑动,直至使反向棘爪8的斜面凸台22沿滑移件5的内斜面至其内平台,达到吻合状态,(此时反向棘爪8脱离被动力传递副件16),而正向棘爪10的一端可在其所处的槽孔内以及相对应的被动力传递副件16的内花键槽内上下伸缩配合,使汽车处于加速行驶或惯性自由滑行的工作状态。当熄火滑行后,需发动机工作时,需通过气压泵或推拉电磁铁19再次产生推力,推动滑移件5,带动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的右圆面与离合石棉摩擦片23、摩擦板24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带动被动力传递副件16、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以及带动发动机转动,使发动机工作正常。当汽车处于下陡坡或在打滑的路面行驶,需要坐档,抢档工作时,可拨动拨叉14使拨动滑移件5向左移动,反向棘爪8与滑移件5脱离吻合状态,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联接盘2、拨叉套3、轴承4、滑移件5、主轴6、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轴承9、正向棘爪10、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拨叉14、缓冲弹簧15、被动力传递副件16构成,其具体连接方式为:主轴6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联接盘2、滑移件5、反向棘爪座7、轴承9、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和被动力传递主件13,滑移件5的外侧从内至外套有轴承4、拨叉套3,拨叉14位于拨叉套3的凹槽内,反向棘爪座7外槽孔内设置有反向棘爪8,正向棘爪座11外槽孔内设置有正向棘爪10,被动力传递副件16位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的U形槽内,被动力传递副件16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共同构成的槽孔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自动安全双控滑行节能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联接盘2、拨叉套3、轴承4、滑移件5、主轴6、反向棘爪座7、反向棘爪8、轴承9、正向棘爪10、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拨叉14、缓冲弹簧15、被动力传递副件16构成,其具体连接方式为:主轴6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联接盘2、滑移件5、反向棘爪座7、轴承9、正向棘爪座11、轴承12和被动力传递主件13,滑移件5的外侧从内至外套有轴承4、拨叉套3,拨叉14位于拨叉套3的凹槽内,反向棘爪座7外槽孔内设置有反向棘爪8,正向棘爪座11外槽孔内设置有正向棘爪10,被动力传递副件16位于U形被动力传递主件13的U形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多秀
申请(专利权)人:廖多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