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单元及利用此的车辆用通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502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排气口,包括:外壳,形成空气排出口,并且管道连接于所述空气排出口;及阻尼器单元,设置插入于所述外壳,开关所述空气排出口。所述阻尼器单元,包括:阻尼器旋钮,形成插入于在所述管道凸出形成的管道凸台的贯通孔,并且一侧面与阻尼器连接,根据旋转驱动所述阻尼器;及旋钮杆(knob lever),制备为橡胶材质,包裹所述阻尼器旋钮的一部分领域,并且延长并插入至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没有O型圈(O-ring)也可更加提高阻尼器旋钮的动作感,并且具有易于制作及组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器单元及利用此的车辆用通风口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单元及利用此的车辆用通风口,更详细地说没有0型圈(0-1-1^8)零部件也可提高阻尼器旋钮动作感的阻尼器单元及利用此的车辆用通风口匕匕
技术介绍
一般地说,在汽车具备空调系统,来调节汽车室内的温度。为了将在这种空调系统生成的冷气或热气输出于室内具备通风口。即,通风口变更输出于汽车室内的空气方向,或通过封闭通道不使空气输出。 图1是图示传统车辆用通风口的立体图,图2是图示图1的阻尼器旋钮的底面图,图3是图1的六-八’剖面图。 参照图1至图3,传统的车辆用通风口 2,包括:外壳30,制备空气排出口 31 ;管道10,连接于外壳30 ;与阻尼器单元60,开关空气排出口 31。 阻尼器单元((121,61皿10 60,屏蔽或解除屏蔽通过空气排出口 31排出的空气。阻尼器单元60,包括阻尼器旋钮61、旋钮杆16^610 63,0^^65(0-:^1118)及阻尼器夕卜壳67。 参照图2,阻尼器旋钮61,置备在以圆形置备的基本机体,使根据动作握持感的旋钮杆63包裹一部分领域,。 参照图2及图3,在阻尼器旋钮61的中央部结合0型圈65,阻尼器旋钮61结合于阻尼器外壳67时,0^^65(0-4=8)压缩并结合于外壳67,进而提高阻尼器61的旋转动作感。 但是,这种传统的车辆用通风口及其阻尼器单元,0型圈(0-^=8)应另外的置备在阻尼器旋钮,因此存在组装难且提高动作感效果微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课题) 就此,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阻尼器单元及利用此的车辆用通风口的目的在于,没有0型圈(0-4=8)也可更加提高阻尼器旋钮的动作感,并且易于制作及组装。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作为为达成上述目的,提供车辆用通风口,包括:外壳,形成空气排出口,并且管道连接于所述空气排出口 ;及阻尼器单元,设置插入于所述外壳,开关所述空气排出口。所述阻尼器单元,包括:阻尼器旋钮,形成插入于在所述管道凸出形成的管道凸台的贯通孔,并且一侧面与阻尼器连接,根据旋转驱动所述阻尼器;及旋钮杆(如必1^610,制备为橡胶材质,包裹所述阻尼器旋钮的一部分领域,并且延长并插入至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 所述阻尼器旋钮,可过盈配合于所述管道凸台。 所述阻尼器旋钮与所述旋钮杆,以一体双重注塑形成。 所述阻尼器旋钮,使其从外周面凸出制备,可形成旋转所述阻尼器旋钮时,停止旋转驱动的塞子。 所述旋钮杆,可使其包裹所述塞子的外面形成。 另一方面,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根据包括排出空气的管道的车辆用通风口,提供的阻尼器单元,包括:阻尼器旋钮,形成插入于在所述管道凸出形成的管道凸台的贯通孔,并且一侧面与阻尼器连接,根据旋转驱动所述阻尼器;及旋钮杆,制备为橡胶材质,包裹所述阻尼器旋钮的一部分领域,并且插入延长至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 所述阻尼器旋钮,可过盈配合于所述管道凸台。 所述阻尼器旋钮与所述旋钮杆,以一体双重注塑形成。 所述阻尼器旋钮,使其从外周面凸出制备,可形成旋转所述阻尼器旋钮时,停止旋转驱动的塞子。 所述旋钮杆,可使其包裹所述塞子的外面形成。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器单元及利用此的车辆用通风口,没有0型圈(0-^=8)零部件,也可更加提高阻尼器旋钮的动作感,并且具有易于制作及组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传统的车辆用通风口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图1的阻尼器旋钮的底面图。 图3是图1的八-六’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通风口的立体图。 图5是图示图4的阻尼器旋钮及旋钮杆的立体图。 图6是图示图4的阻尼器旋钮结合于管道凸台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图5的8-8’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符号) 1:用于车辆的排气口 10:管道 11:管道凸台 30:外壳 31:空气排出口 100:阻尼器单元 110:阻尼器旋钮 111:贯通孔 112:塞子 113:杆连接部 120:旋钮杆 121:接触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首先,在各个图面的构成要素附加参照符号,对相同构成要素虽然图示在其他图面上,但应留意尽可能的使其具有相同的符号。另外,在以下将要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并非限定于此,当然可根据技术人员变形可进行多样的实施。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通风口的立体图。图5是图示图4的阻尼器旋钮及旋钮杆的立体图。图6是图示图4的阻尼器旋钮结合于管道凸台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5的8-8’的剖面图。 这种图4至图7为,为了概念性的明确理解本专利技术,只明确图示了主要特征部分,其结果预测到图解的多样变形,并且根据在图面图示的特定形态,无需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参照并查看图面,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通风口 1,包括:外壳30,形成空气排出口 31,并且管道10连接于空气排出口 31 ;阻尼器单元100,插入设置于外壳30,开关空气排出口 31。 在外壳30的空气排出口 31,制备调节送风方向的风向调节片20。在空气排出口31,连接管道10,通过管道10空气向空气排出口 31移动。 阻尼器单元100,屏蔽或解除屏蔽通过空气排出口 31排出的空气。 参照图5,阻尼器单元100,包括:阻尼器(未图示),以板件形态置备在空气排出口31的内侧,根据旋转屏蔽或解除屏蔽空气;阻尼器旋钮110,形成插入于在管道10凸出形成的管道凸台11的贯通孔111,并且一侧面与阻尼器(未图示)连接,根据旋转驱动阻尼器;旋钮杆120,置备为橡胶材质,包裹阻尼器旋钮110的一部分领域,并且延长插入至贯通孔111的内侧面。 阻尼器旋钮110,具有圆形基座,一部分领域露出至外壳30的外部,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旋转。在阻尼器旋钮110的中央部,形成贯通孔111,插入结合于在管道10下部凸出置备的管道凸台11。即,阻尼器旋钮110,以管道凸台11为旋转轴旋转,并且根据使用者的旋转从而旋转露出的部分。 在阻尼器旋钮110的露出部两侧面,使其从外周面凸出的置备,形成限制阻尼器旋钮110的旋转的塞子112。阻尼器旋钮110,根据使用者旋转时,塞子112接触外壳30的内侦彳,防止一定角度以上的旋转。 在阻尼器旋钮110的一侧面,置备根据连接部件,与阻尼器连接的杆连接部113。 旋钮杆120,置备为橡胶材质,包裹阻尼器旋钮110的一部分领域。具体地说,旋钮杆120,使阻尼器旋钮110包裹露出至外壳30的部分置备,使用者在旋转阻尼器旋钮110时,提高接触的触感。另外,这部分的旋钮杆120,在表面置备多个接触凸起121,使用者在接触时增大摩擦力。 旋钮杆120,使其包裹阻尼器旋钮110的塞子112部分置备。根据在塞子112置备旋钮杆120,塞子112在接触外壳30的内侧面时,提高动作感防止接触噪音,并且缓和冲击可防止零部件损伤。 另外,本实施例的旋钮杆120,插入于阻尼器旋钮110的贯通孔111内侧,使其遮盖内侧面置备。旋钮杆120,根据延长至贯通孔111的内侧面置备,阻尼器旋钮110过盈配合于管道凸台11。根据阻尼器旋钮110过盈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通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形成空气排出口,并且管道连接于所述空气排出口;及阻尼器单元,设置插入于所述外壳,开关所述空气排出口,所述阻尼器单元,包括:阻尼器旋钮,形成插入于在所述管道凸出形成的管道凸台的贯通孔,并且一侧面与阻尼器连接,根据旋转驱动所述阻尼器;及旋钮杆,制备为橡胶材质,包裹所述阻尼器旋钮的一部分领域,并且延长并插入至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24 KR 10-2013-00875741.一种车辆用通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形成空气排出口,并且管道连接于所述空气排出口 '及 阻尼器单元,设置插入于所述外壳,开关所述空气排出口, 所述阻尼器单元,包括: 阻尼器旋钮,形成插入于在所述管道凸出形成的管道凸台的贯通孔,并且一侧面与阻尼器连接,根据旋转驱动所述阻尼器 '及 旋钮杆,制备为橡胶材质,包裹所述阻尼器旋钮的一部分领域,并且延长并插入至所述贯通孔的内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通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旋钮,过盈配合于所述管道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通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旋钮与所述旋钮杆,以一体双重注塑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通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旋钮,使其从外周面凸出制备,形成在旋转所述阻尼器旋钮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起永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