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冲击工具,其可靠地对锤击件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而维持适当的润滑性。冲击起子机(1)具备:马达(6);主轴(8),其借助马达(6)而旋转;锤击件(62),其相对于主轴(8)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8)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10),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62)冲击,在主轴(8)设置有用于对锤击件(62)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路(80、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工具,利用锤击件能够对保持刀头(bit)的砧座施加旋转冲击力。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I所示,对于冲击工具而言,经由滚珠(ball)而将锤击件与被从马达传递旋转的主轴连结,并且利用外装于主轴的螺旋弹簧使锤击件与供刀头安装的砧座卡合,与针对砧座的扭矩的升高对应地,使锤击件相对于砧座卡合分离,从而间歇地产生旋转冲击力(冲击)。 在这种冲击工具中,在收纳上述冲击机构的锤击件壳体内对润滑脂进行收纳而实现对各构成部的润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149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的冲击工具中,在冲击的产生时,锤击件沿着主轴在轴向上滑动。由此,主轴的外周部与锤击件的内周部之间的润滑脂被除去,有可能丧失润滑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能够可靠地向锤击件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并能够维持适当的润滑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冲击,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对锤击件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小齿轮,其被马达驱动;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并具有供小齿轮配置的孔;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冲击,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使主轴的孔与锤击件的内周部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内周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冲击,并配置于锤击件的前侧,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主轴的前部设置有有底孔,使锤击件的内周部与主轴的有底孔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内周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站座,其在旋转方向被锤击件冲击,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在锤击件设置有孔部,使锤击件的内周部与锤击件的孔部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内周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小齿轮,其被马达驱动;主轴,其借助马达而旋转,并具有供小齿轮配置的有底孔;锤击件,其相对于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锤击件冲击,并具有与主轴嵌合的嵌合部,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使主轴的有底孔与砧座的嵌合部连通,润滑脂能够在有底孔与嵌合部之间移动。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可靠地对锤击件的内周部供给润滑脂,能够维持适当的润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起子机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是A-A线剖视图。 图3是B-B线剖视图。 图4是主轴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润滑脂供给路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垫圈的保持构造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其中,图1l(A)示出前端部分的纵向截面,图11 (B)示出C-C线截面。 图12是示出垫圈的保持构造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其中,图12(A)示出前端部分的纵向截面,图12⑶示出D-D线截面。 图13是示出正反切换杆的引导构造的变更例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4是E-E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冲击起子机;2...主体部;3...手柄部;6...马达;7...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8...主轴;9...冲击机构;10...砧座;11...主体壳体;13...定子;14...转子;19...旋转轴;35...小齿轮;39...锤击件壳体;40...前筒部;42...正反切换杆;51...有底孔; 62...锤击件;63...螺旋弹簧;73...保持部;74...垫圈;76...前侧有底孔;80、83...润滑脂供给路;81...凹槽;82...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起子机的局部纵剖视图,图2是A-A剖视图,图3是B-B剖视图,该冲击起子机I具有:将前后方向(将图1中的右侧作为前方。)作为中心轴方向的主体部2 ;以及从该主体部2向下方突出的手柄部3,在设置于手柄部3的下端的未图示的安装部,装配有作为电源的电池组。在手柄部3的上部收纳有使触发器5朝前方突出的开关4。 在主体部2,自后方起按照马达6、行星齿轮减速机构7、主轴8以及冲击机构9的顺序对这些部件进行收纳,砧座10从主体部2的前端朝前方突出。主体部2具有主体壳体11,利用多个螺钉12、12 --对图3所示的左右一对对半分割壳体IlaUlb进行组装而形成该主体壳体11,马达6收纳于该主体壳体11的后部。此外,在各对半分割壳体IlaUlb分别一体地形成有将手柄部3左右分割而成的手柄壳体3a、3b,利用多个螺钉12、12..对左右一对手柄壳体3a、3b进行组装而形成手柄部3。 马达6是具有定子13与转子14的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首先,定子13具有:定子铁芯15 ;在定子铁芯15的前后设置的前侧绝缘部件16及后侧绝缘部件17 ;以及经由前侧绝缘部件16及后侧绝缘部件17而卷绕于定子铁芯15的多个线圈18、18..。另外,转子14具有:位于轴心的旋转轴19 ;在旋转轴19的周围配置的筒状的转子铁芯20 ;配置于转子铁芯20的外侧、以筒状而沿周向交替地改变极性的永久磁铁21 ;以及在上述部件的前侧呈放射状地配置的多个传感器用永久磁铁22、22..。在前侧绝缘部件16的前端,利用螺钉24对传感器电路基板23进行固定,上述传感器电路基板23搭载有检测转子14的传感器用永久磁铁22的位置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3个旋转检测元件(未图示)。线圈18的终端以贯通状态与该传感器电路基板23电连接。此外,进行线圈18的切换(switching)的开关元件搭载于在电池组的安装部的内部设置的未图示的控制基板。 利用在主体壳体11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肋25,与主体部2同轴地对定子13进行保持。在主体壳体11的后表面,从后方利用未图示的螺钉而安装有盖状的后壳体26,保持于该后壳体26的轴承27对旋转轴19的后端进行轴支承。28是在轴承27的前方经由金属制的插入衬套29而安装于旋转轴19的马达冷却用的离心风扇,此处,中央部成为向前方呈研钵状鼓出的鼓出部30,轴承27配置为在紧随鼓出部30其后的后侧与离心风扇28部分重叠。在后壳体26的侧面形成有位于离心风扇28的径向外侧的排气口 31、31.?,在主体壳体11的侧面且在传感器电路基板23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未图示的吸气口。 另一方面,旋转轴19的前端在马达6的前方将保持于主体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工具,具备:马达;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件冲击,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锤击件的所述内周部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08 JP 2013-1654021.一种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 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 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件冲击,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锤击件的所述内周部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路。2.—种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小齿轮,其被所述马达驱动; 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并具有供所述小齿轮配置的孔; 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 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件冲击,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主轴的所述孔与所述锤击件的所述内周部连通,能够将润滑脂供给至所述内周部。3.—种冲击工具,具备: 马达; 主轴,其借助所述马达而旋转; 锤击件,其相对于所述主轴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与所述主轴对置的内周部;以及 砧座,其在旋转方向上被所述锤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龙之助,平林德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