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快开式阀芯结构,包括底板、上阀板、下阀板、轴套和阀杆;底板为圆环形结构,上阀板和下阀板为中心设有通孔的圆盘结构,上阀板和下阀板上设有开口,上阀板外径小于阀体内径;轴套设有止口挡圈;底板固定连接在阀体内壁上,下阀板固定连接于底板上方;轴套伸入下阀板通孔内,且与下阀板通孔过盈配合连接,止口挡圈卡于下阀板上表面;阀杆一端伸出上阀板通孔并与上阀板通孔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阀体;阀杆伸出上阀板通孔的部分伸入轴套内,且与轴套滑动配合连接;上阀板底面与止口挡圈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快开式阀芯结构旋转过程中顺畅而不易卡滞,尤其适用于DN200以上的大通径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快开式阀芯结构,包括底板、上阀板、下阀板、轴套和阀杆;底板为圆环形结构,上阀板和下阀板为中心设有通孔的圆盘结构,上阀板和下阀板上设有开口,上阀板外径小于阀体内径;轴套设有止口挡圈;底板固定连接在阀体内壁上,下阀板固定连接于底板上方;轴套伸入下阀板通孔内,且与下阀板通孔过盈配合连接,止口挡圈卡于下阀板上表面;阀杆一端伸出上阀板通孔并与上阀板通孔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阀体;阀杆伸出上阀板通孔的部分伸入轴套内,且与轴套滑动配合连接;上阀板底面与止口挡圈相贴合。本技术的快开式阀芯结构旋转过程中顺畅而不易卡滞,尤其适用于DN200以上的大通径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专利说明】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快开式阀芯结构
本技术属于自力式流量控制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阀芯结构。
技术介绍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具有流量设定调节和保持流量恒定两种功能,分别由阀内的两部分构件完成。在流量设定调节方面,能够实现打开、关闭以及线性流量控制,这部分构件由阀杆、阀芯和阀座等零件组成,现有技术中阀芯通常为圆筒式阀芯,阀杆与阀芯焊接,圆筒式阀芯在阀体内旋转形成角行程结构,当旋转阀杆时阀芯也随着旋转,阀芯与阀体之间形成的开口大小随之变大或变小,因此介质流量也随之变大或变小。由于阀芯周圆与阀体接触,角行程过程中与阀体摩擦阻力很大,长期使用后阀体容易产生锈垢,这样阀芯更难旋转。而阀芯圆周长度又与阀体的通径大小成正比。所以圆筒式阀芯随着周圆加大摩擦阻力也随着加大,这样卡滞问题在DN200通径以上的大通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中尤为突出。此夕卜,DN200以上通径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阀芯和阀座之间开口距离的不规则性直接影响流量的大小和线性特性、等百分比特性以及抛物线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快开式阀芯结构,使阀芯旋转过程中顺畅而不易卡滞,尤其适用于DN200以上的大通径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快开式阀芯结构,与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阀体配合连接,阀体开口处设有堵板,包括底板、上阀板、下阀板、轴套和阀杆;所述底板为圆环形结构,所述上阀板和所述下阀板为中心设有通孔的圆盘结构,所述上阀板和所述下阀板上设有开口,所述上阀板的外径小于所述阀体的内径;所述轴套设有止口挡圈;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阀体内壁上,所述下阀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轴套伸入所述下阀板的通孔内,且与所述下阀板的通孔过盈配合连接,所述止口挡圈卡于所述下阀板的上表面;所述阀杆的一端伸出所述上阀板的通孔并与所述上阀板的通孔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阀体上的堵板,并与所述堵板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阀杆伸出所述上阀板的通孔的部分伸入所述轴套内,且与所述轴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上阀板的底面与所述止口挡圈相贴合。 进一步,所述开口为两个以所述通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扇形开口。 进一步,所述扇形开口的角度为90°。可实现最大开口流量面积为阀体通径面积的 50%。 进一步,所述上阀板、所述下阀板和所述阀杆为不锈钢材料。能够增加强度并防止产生锈蚀,进一步避免卡滞现象出现。 进一步,所述轴套为铜基材料。能够确保阀杆旋转的灵活性。 进一步,所述阀杆与所述上阀板的通孔焊接。 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快开式阀芯结构,包括底板、上阀板、下阀板、轴套和阀杆,下阀板固定不动,由阀杆带动上阀板转动而改变下阀板与上阀板上开口重叠的面积,从而改变流量面积,控制介质流量。阀杆一端与下阀板上的轴套以滑动配合方式的连接,且上阀板的外径小于阀体的内径,所以转动时上阀板与阀体之间不接触,不会产生摩擦力,而轴套上的止口挡圈将上阀板和下阀板隔开,避免滑动时上阀板的下表面与下阀板的上表面直接接触,进一步减少摩擦阻力,避免卡滞现象的出现。现有技术中阀芯圆周长度与阀体的通径大小成正比,所以圆筒式阀芯随着周圆加大摩擦阻力也随着加大,卡滞现象也越明显,本技术中的上阀板转动时不与阀体内壁接触,所以在解决DN200以上的大通径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阀芯卡滞不灵活的问题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上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下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上阀板与下阀板配合的不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从左至右分别为全部打开,1/2打开和全部关闭。 图中: 1、底板 2、下阀板3、上阀板 4、轴套 5、紧固螺钉 6、阀杆 7、法兰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快开式阀芯结构,与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阀体配合连接,阀体开口处设有堵板,所述阀芯结构包括底板1、上阀板3、下阀板2、轴套4和阀杆6 ;所述底板I为圆环形结构,所述上阀板3和所述下阀板2为中心设有通孔的圆盘结构,所述上阀板3和所述下阀板2上设有开口,所述上阀板3的外径小于所述阀体的内径;所述轴套4设有止口挡圈;所述底板I固定连接在所述阀体内壁上,所述下阀板2由紧固螺钉5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I上方;所述轴套4伸入所述下阀板2的通孔内,且与所述下阀板2的通孔过盈配合连接,所述止口挡圈卡于所述下阀板2的上表面;所述阀杆6的一端伸出所述上阀板3的通孔并与所述上阀板3的通孔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阀体上的堵板,在具体实施时,阀体上的堵板可为法兰堵板7,将阀杆6穿过法兰堵板7并做好密封处理,阀杆6与法兰堵板7之间为滑动配合,形成可旋转调整的阀杆6 ;所述阀杆6伸出所述上阀板3的通孔的部分伸入所述轴套4内,且与所述轴套4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上阀板3的底面与所述止口挡圈相贴合。作为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将所述开口设计为两个以所述通孔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扇形开口,所述扇形开口的角度为90°,从而可实现最大开口流量面积为阀体通径面积的50%。所述上阀板3、所述下阀板2和所述阀杆6为不锈钢材料。所述轴套4采用铜基材料。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及原理:需要调节流量时,可依靠扭力转动阀体外部的阀杆6部分,由于阀杆6与上阀板3焊接,所以可带动上阀板3转动,从而改变了上阀板3和下阀板2开口重合的面积,从而控制流量面积,达到调节流量的作用,如图5所示,分别显示了阀芯全部打开,1/2打开和全部关闭时的情况。阀杆6 —端与下阀板2上的轴套4以滑动配合方式的连接,且上阀板3的外径小于阀体的内径,所以转动时上阀板3与阀体之间不接触,不会产生摩擦力,而轴套4上的止口挡圈将上阀板3和下阀板2隔开,避免滑动时上阀板3的下表面与下阀板2的上表面直接接触,从而进一步减少摩擦阻力,避免卡滞现象的出现。此外,由于下阀板2与底板I之间由紧固螺钉5固定连接,方便维修时进行拆卸。上阀板3、下阀板2和阀杆6为不锈钢材料,在强度上,不会由于流体介质的压力变化而产生变形失效,完全可以满足流体力学设计要求;在使用上,由于不锈钢材料的特殊性,上阀板3、下阀板2不会产生锈蚀而致使摩擦阻力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快开式阀芯结构,与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阀体配合连接,阀体开口处设有堵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上阀板、下阀板、轴套和阀杆;所述底板为圆环形结构,所述上阀板和所述下阀板为中心设有通孔的圆盘结构,所述上阀板和所述下阀板上设有开口,所述上阀板的外径小于所述阀体的内径;所述轴套设有止口挡圈;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阀体内壁上,所述下阀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轴套伸入所述下阀板的通孔内,且与所述下阀板的通孔过盈配合连接,所述止口挡圈卡于所述下阀板的上表面;所述阀杆的一端伸出所述上阀板的通孔并与所述上阀板的通孔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阀体上的堵板,并与所述堵板滑动配合连接;所述阀杆伸出所述上阀板的通孔的部分伸入所述轴套内,且与所述轴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上阀板的底面与所述止口挡圈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峰,孟繁君,庞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智源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