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3125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能够抑制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使用给纱构件利用FD编织第一线圈后,使该给纱构件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在第一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线圈。此时,使与从给纱构件给纱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第一线圈从FD的织针向BD的空针移圈(工序α)。使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第二线圈,并且抑制BD上的第一线圈所钩挂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工序β)。使第一线圈向在工序α中移圈之前所钩挂的织针返回(工序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能够抑制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使用给纱构件利用FD编织第一线圈后,使该给纱构件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在第一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线圈。此时,使与从给纱构件给纱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第一线圈从FD的织针向BD的空针移圈(工序α)。使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第二线圈,并且抑制BD上的第一线圈所钩挂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工序β)。使第一线圈向在工序α中移圈之前所钩挂的织针返回(工序γ)。【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能够抑制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
技术介绍
使用横机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从一方的针床上的编织向另一方的针床上的编织转移时,存在一方的针床的端部线圈比其他线圈小的问题。之所以端部线圈变小,可认为是由于在编织端部线圈后给纱构件的行进方向变化时,给纱构件瞬间停止后,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变化,施加于端部线圈的张力变化。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手段,已知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编织方法。 专利文献I的编织方法是利用搭载于沿针床的长度方向往返的三角座滑架的三角系统,抑制一方的针床的端部线圈变小的编织方法。三角系统是具有作用于织针而使针床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或向进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使织针退出的功能的构件。专利文献I中,在利用对应于另一方的针床的三角系统进行另一方的针床上的编织时,利用对应于一方的针床的三角系统,防止一方的针床的钩挂端部线圈的织针的进入,或将该织针向退出方向引入,从而抑制一方的针床的端部线圈变小。 在此处,作用于线圈的张力的变化不仅发生在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线圈,也会发生在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线圈。作为作用于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线圈的张力发生变化的例子,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扭转线圈的编织、或在嵌花编织中使给纱构件暂时退避时等。 专利文献2中,在编织手套或袜子之类的筒状针织物时,编织在编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扭转线圈,使这些扭转线圈绕入(参照专利文献2的段落0022)。扭转线圈是处于预先扭转的状态的线圈,通过使给纱构件向一方的方向移动,使暂时通过织针的给纱构件向相反方向移动时向织针供给针织纱,再使给纱构件向一方的方向移动,来进行编织。如果这样伴随给纱构件的方向转换而反复进行给纱构件的停止和移动,则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线圈(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 另外,在使用多个给纱构件的嵌花编织中,使在利用给纱构件A进行编织时使成为妨碍的给纱构件B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倒转(蹴>9返+)。该情况下,作用于与从给纱构件B延伸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线圈(以下称为第一线圈)的张力也大幅变化,因此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49440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19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I的编织方法是能够限定性地适用于筒状针织物的编织中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端部线圈的技术。因此,不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扭转线圈的编织、嵌花编织等在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编织暂时停止时能够适用的技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能够抑制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 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具备前后对置的一方的针床及另一方的针床、及向在一方的针床与另一方的针床之间形成的齿口供给针织纱的给纱构件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使用给纱构件在一方的针床编织第一线圈后,使该给纱构件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在第一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线圈,其特征在于,进行以下的工序α?工序Y。 …使与从给纱构件给纱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第一线圈从一方的针床的织针向另一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使给纱构件移动而编织第二线圈,并且抑制另一方的针床上的第一线圈所钩挂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 …使第一线圈向在工序α中移圈之前所钩挂的织针返回。 此外,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变化时,给纱构件在很短的时间中停止。因此,使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变化的情况包含于“使给纱构件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移动”的情况。 在此处,抑制了上述工序β中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的状态能够通过进行以下任一项来实现。此外,为了织针的进入的抑制,能够利用例如三角座滑架上搭载的三角系统。 将织针固定以避免织针朝向齿口进入。 限制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但不限制织针向齿口的相反侧退出的情况。 将织针向齿口的相反侧引入。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举出如下方式:在相邻的线圈之间不设置空针而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在工序α之前,进行使钩挂于另一方的针床的线圈移动而在另一方的针床上形成空针的工序α’。在该线圈的移动中,利用一方的针床的织针即可。例如,如果使用具备上下排列2张的一方的针床和在上下排列2张的另一方的针床的四针床横机,则利用2张一方的针床中的配置在上部侧的针床。另外,如果是具备暂时保持线圈的保持功能的横机,则可以为了在另一方的针床形成空针,而使一方的针床的织针保持另一方的针床的线圈(关于保持功能,参照例如日本特开平11-43849号公报等)。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举出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的方式。为了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如后述的实施方式那样,使编织第二线圈时的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与编织第一线圈时的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相反。当然,本专利技术的中也包括不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的方式。不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的情况下,使编织第二线圈时的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和编织第一线圈时的给纱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即可。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过在第二线圈的编织前使第一线圈向另一方的针床移动,能够使作用于钩挂第一线圈的另一方的针床的织针的三角系统和作用于编织第二线圈的一方的针床的织针的三角系统不同。通过使作用于钩挂第一线圈的织针的三角系统和作用于编织第二线圈的织针的三角系统不同,能够使两三角系统作用于织针的时机配合,能够抑制钩挂第一线圈的织针朝向齿口进入的情况,并能够编织第二线圈。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即使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使给纱构件停止,再使给纱构件移动而重新开始针织物的编织,也能够抑制使给纱构件停止时最后编织的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 根据进行工序α ’的本专利技术的,即使在相邻的线圈之间不设置空针而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 即使在使第二线圈形成为扭转线圈的情况下,S卩,使给纱构件向朝向第一线圈的方向移动而编织第二线圈的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也能够抑制第一线圈比编织当初小的情况。这是因为,作用于钩挂第一线圈的织针的三角系统和作用于编织第二线圈的织针的三角系统不同,因此能够使两三角系统作用于织针的时机配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在实施方式中编织的筒状针织物的概略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涉及的编织工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前后对置的一方的针床(FD、FU)及另一方的针床(BD、BU)、及向在所述一方的针床(FD、FU)与所述另一方的针床(BD、BU)之间形成的齿口供给针织纱的给纱构件(9)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使用所述给纱构件(9)在所述一方的针床(FD)编织第一线圈(1)后,使所述给纱构件(9)停止,再次使该给纱构件(9)移动而编织在所述第一线圈(1)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线圈(2),其特征在于,进行以下的工序:工序α,使与从所述给纱构件(9)给纱的针织纱直接连接的所述第一线圈(1)从所述一方的针床(FD)的织针(E)向所述另一方的针床(BD)的空针(d)移圈;工序β,使所述给纱构件(9)移动而编织所述第二线圈(2),并且抑制所述另一方的针床(BD)上的所述第一线圈(1)所钩挂的织针(d)朝向所述齿口进入的情况;工序γ,使所述第一线圈(1)向在所述工序α中移圈之前所钩挂的织针(E)返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道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