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2761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接触部及连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呈一体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相对侧壁、连接于顶壁后端的锁扣部及连接于两侧壁的翼部。所述两翼部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侧壁之间的间距。所述锁扣部卡扣线缆。因此,绝缘本体可以直接插设于金属壳体内,组装较为简便,利于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接触部及连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呈一体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相对侧壁、连接于顶壁后端的锁扣部及连接于两侧壁的翼部。所述两翼部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侧壁之间的间距。所述锁扣部卡扣线缆。因此,绝缘本体可以直接插设于金属壳体内,组装较为简便,利于生产制造。【专利说明】 【
】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连接器。 【
技术介绍
】 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插头连接器也广泛的被采用。相关现有 技术请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M312071号所揭露的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壳体部 及一盖体部。该壳体部具有一底板、二由该底板二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及一连接于该二 侧板前半部上端处的顶板。该壳体部顶部后半部形成有一开口。该盖体部系一体成型连接 于该壳体部。该盖体部可盖合于该开口。但是,这种制造工序较为繁琐,将严重影响实际生 产的效率。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 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 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所述 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延 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连接于固持部另一端的连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呈一体状,所述金属壳体 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相对侧壁、连接于顶壁后端的锁扣部及 连接于两侧壁的翼部。所述两翼部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侧壁之间的间距。所述锁扣部卡扣线 缆。 进一步的,所述翼部与侧壁连接处设有开口,所述锁扣部呈平行四边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设有位于顶面凹陷形成的凹槽及因此形成的后 墙;所述顶壁对应于后墙设有呈前后设置的两个凸包;所述凸包与后墙干涉配合。 -种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提供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相互固持; (b) 提供线缆,线缆与导电端子相互接触而电性连接; (c) 提供前后贯穿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呈一体状,金属壳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 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相对侧壁、连接于顶壁后端的锁扣部及连接于两侧壁的翼部,锁 扣部呈平展状,两翼部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侧壁之间的间距,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及线缆的结 合体自后向前插设入金属壳体内; (d) 弯折锁扣部,锁扣部卡扣住线缆,弯折翼部以封堵住金属壳体后端。 进一步的,步骤(C)中,金属壳体的翼部与侧壁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步骤(C)中,锁扣部呈平行四边形;步骤(d)中,在完成弯折锁扣部后, 锁扣部的两侧边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步骤(a)中,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步 骤(c)中,金属壳体设有定位凸包;在组装完成后,定位凸包抵持住绝缘本体的主体部。 进一步的,步骤(c)中,当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及线缆的结合体第一次遇到障碍并 突破障碍,即判断组装到位,进一步,通过前后摇动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及线缆的结合体,检 测组装是否到位。 进一步的,步骤(a)中,绝缘本体还包括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承载收容部;承 载收容部支撑线缆与导电端子相接触的部分。 进一步的,步骤(a)中,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固持部及连接部,接触部的中部呈凸 包状,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一体注塑而相互固持,接触部的中部突露于空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金属壳体呈一 体设计,且组装前,两翼部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侧壁之间的间距,因此,绝缘本体可以直接插 设于金属壳体内,组装较为简便,利于生产制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流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权利要求】1.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 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形成的舌 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连接于固持部另一端的连接 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呈一体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 接顶壁与底壁的两相对侧壁、连接于顶壁后端的锁扣部及连接于两侧壁的翼部,所述两翼 部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侧壁之间的间距,所述锁扣部卡扣线缆。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与侧壁连接处设有开口,所 述锁扣部呈平行四边形状。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设有位于顶 面凹陷形成的凹槽及因此形成的后墙;所述顶壁对应于后墙设有呈前后设置的两个定位凸 点;所述定位凸点与后墙干涉配合。4. 一种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W下步骤: (a) 提供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相互固持; (b) 提供线缆,线缆与导电端子相互接触而电性连接; (C)提供前后贯穿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呈一体状,金属壳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 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相对侧壁、连接于顶壁后端的锁扣部及连接于两侧壁的翼部,锁 扣部呈平展状,两翼部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侧壁之间的间距,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及线缆的结 合体自后向前插设入金属壳体内; (d)弯折锁扣部,锁扣部卡扣住线缆,弯折翼部W封堵住金属壳体后端。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金属壳体的 翼部与侧壁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开口。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锁扣部呈平 行四边形;步骤(d)中,在完成弯折锁扣部后,锁扣部的两侧边相互配合。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绝缘本体包 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步骤(C)中,金属壳体设有定位凸点;在组装完 成后,定位凸点抵持住绝缘本体的主体部。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当导电端子、 绝缘本体及线缆的结合体第一次遇到障碍并突破障碍,且通过前后摇动导电端子、绝缘本 体及线缆的结合体,检测组装是否到位。9. 如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 中,绝缘本体还包括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承载收容部;承载收容部支撑线缆与导电端 子相接触的部分。10. 如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 中,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固持部及连接部,接触部的中部呈凸包状,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 一体注塑而相互固持,接触部的中部突露于空气中。【文档编号】H01R43/00GK104348013SQ201310340914【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连接于固持部另一端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呈一体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相对侧壁、连接于顶壁后端的锁扣部及连接于两侧壁的翼部,所述两翼部之间的间距等于两侧壁之间的间距,所述锁扣部卡扣线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